-
公开(公告)号:CN1161964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179060.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导电载药复合神经导管,该导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导管内层为含有导电物质二维碳化钛的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导管外层为导电物质聚吡咯涂层,导管中间层为含齐墩果的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本发明实现了导电的持续性,通过齐墩果酸的缓慢释放进一步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及其轴突的再生,在神经修复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71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9356.2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羧基化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对丝素蛋白进行羧基化处理,实现了壳聚糖氨基与丝素蛋白的化学交联,该交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不含任何乙醇等有机溶剂残留,因此不会抑制细胞活性,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安全危害,而且该方法也不需要额外控制温度和pH,不仅有利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稳定,而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水凝胶,并且本发明富含具有血管再生功能的VEGF,能够增强了神经内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139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7632.X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红花黄色素与槲皮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槲皮素可抗炎,减少植入水凝胶的炎症反应,红花黄色素能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二者联用将更有利于骨修复。本发明将槲皮素直接分散在水凝胶中,随着水凝胶的降解而释放,释药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治疗前期即发挥抗炎作用;而由于静电纺丝纤维的缓释作用,使红花黄色素缓慢释放,从而延长骨修复的作用时间并提高其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306115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33546.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提取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吲哚苷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吲哚苷类化合物为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和其为一种新的化合物,其丰富了七叶树属植物的化学多样性,同时,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以用于神经保护和抗肿瘤的药物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512023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611094868.8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61 , A61K47/54 , A61K31/704 , A61K41/00 , A61K49/00 , A61K49/18 , B82Y5/00 , A61P35/00 , A61K31/1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功能介孔硅球复合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生物医学领域。采用共沉淀法制得超顺磁Fe3O4纳米粒,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掺杂光敏剂,从而在磁性纳米粒和光敏剂表面包裹一层介孔二氧化硅并共价连接和物理吸附抗癌药物,最后用叶酸和透明质酸进行表面修饰,得到了双功能介孔硅球复合靶向纳米给药系统。本发明集核磁造影、荧光成像、磁热疗、光动疗、化疗多重功效,实现诊疗一体化,且其磁靶向及FA/HA双受体介导靶向作用能更有效地增强药物与肿瘤细胞的靶向结合,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有效浓度,增效减毒,双载药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显著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方法获得的产品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99118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410758132.0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神经生长因子原位可注射水凝胶、制备及其应用。它是在透明质酸和壳聚糖盐酸盐的水溶液体系中加入EDC和NHS,在酸性条件下使透明质酸在EDC/NHS作用下生成HA‑NHS‑活性酯中间体后,再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得到的。该水凝胶具有pH敏感特性,能在人体生理条件下完成溶液‑凝胶的转变过程,其注射到神经组织后,会在神经受损部位受体内pH的作用下原位固化,避免外科手术的创伤性。之后利用该水凝胶的环境敏感特性,可以实现NGF在体内缓慢释放,有效解决NGF因半衰期短、扩散或降解过快所造成的活性降低、突释等问题,保持NGF较好的生物活性,促进神经轴突延伸和髓鞘化,从而达到修复神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13776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71982.1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L27/20 , A61L27/18 , A61L27/52 , A61K9/06 , A61K47/36 , A61K47/34 , C08J3/075 , C08J3/24 , C08G73/06 , C08L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吡咯生物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基壳聚糖通过交联剂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冻干处理;将吡咯单体电化学合成聚吡咯并加入掺杂剂进行改性,球磨粉碎,使其颗粒尺寸与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孔隙的孔径相匹配;随后将神经生长因子融入水中,加入改性的聚吡咯颗粒,搅拌分散均匀,放入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使溶液完全吸收,再加入水,震荡,充分溶胀平衡即得。本发明在用于神经修复时,既能完成对神经营养因子的缓释,且能经由生物电或外加电刺激对神经细胞进行一定的电刺激,通过电刺激与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的双重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引导神经轴突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47455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673636.2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9/19 , A61K31/704 , A61K49/00 , A61K47/04 , A61P35/00 , A61K31/3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孔纳米硅球复合物靶向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有以下步骤:1)制备氨基功能化的载药介孔二氧化硅微球;2)制备透明质酸-巯基多肽-阿霉素(HA-RGD-DOX);3)制备介孔微球-透明质酸-巯基多肽-阿霉素--紫杉醇(MSNs-HA-RGD-DOX—PTX);4)制备荧光标记物修饰的介孔微球-透明质酸-巯基多肽-阿霉素--紫杉醇复合物(MSNs-HA-RGD-DOX—PTX)。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1)多靶向协同给药,多重杀伤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较好的逆转耐药性;2)优良的血液稳定性;3)良好的隐形性、释药性和控释性能;4)良好的体内示踪功能;5)本系统的广泛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61739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27271.5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K47/48 , A61K31/196 , A61K41/00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1/0052 , A61K31/196 ,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复合靶向给药系统制备方法。向十六烷基溴化铵溶液中依次加入氯金酸溶液、硝酸银溶液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抗坏血酸溶液、上述金纳米粒种子溶液,离心得金纳米棒;加入正硅酸乙酯得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加入3-氨丙基三乙基硅烷,得氨基化的GNRs@mSiO2;加入美法仑的二氯亚砜溶液,得氨基化的GNRs@mSiO2--MEL;加入HA-RGD得到GNRs@mSiO2-HA-RGD-MEL。本发明将具有光热治疗作用的金纳米粒与抗癌药物美法仑有效结合,实现了肿瘤热疗-化疗联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利用介孔二氧化硅孔道高效负载药物,可以提高载药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358589C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610018963.X
申请日:2006-04-2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的管式材料及制备方法。依仿生原理,该管式复合材料从内至外孔结构呈梯度变化。其内部芯材选用生物可吸收的乳酸聚合物、外部组装材料选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包括:壳聚糖、硫酸软骨素、胶原、硫酸肝素。制备方法是先预制管式多孔支架,然后采用自组装技术,将天然高分子材料及其衍生物组装到已经预制的管式多孔体表面,经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制成外径3.5~25毫米、长10~80毫米的多层管式梯度结构复合材料周围神经组织支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