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885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23112.4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30/0202 , G06Q30/020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能源及碳资源多级利用的共享博弈效益分摊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所提出方法通过多个IES通过能量共享及碳转移相互连接,形成合作博弈,实现资源共享及效益分摊的互利共赢,且微网运营商(Micro‑grid operator,MGO)可为各IES供应能源并形成Stackelberg博弈,并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分析验证,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能够为市场机制间接促进低碳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及兼虑碳资源的多级利用等问题降低系统碳排放,实现碳资源灵活管理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1009193.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16C10/00 , G16C20/10 , G16C20/70 , G06N3/126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老化性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物理参数和电池老化试验的真实极化曲线;根据物理参数构建二维电池模型;根据物理参数和二维电池模型构建电池关键老化部位的电极老化模型;根据二维电池模型和电极老化模型构建初始电池老化预测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迭代优化电池老化预测模型的老化参数,得到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目标电池老化预测模型,输出得到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压性能输出和电极老化曲线。本发明通过基于遗传算法迭代优化老化参数得到目标电池老化预测模型,实现在老化性能预测中,精确评估待测电池各个关键老化部位的具体老化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54572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1109041.X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F16L5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修复破损管道的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主盖、副盖,主盖、副盖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用于包裹管道破损位置的碳纤维复合薄板;副盖一端外壁上设有齿槽,主盖一端设有收齿箱,收齿箱内安装有磁铁,磁铁通过吸引力连接翘片的一端,齿槽插入收齿箱内部且与翘片的另一端啮合以实现主盖与副盖的连接;翘片两侧之间贯穿有调节杆,当外部施加在调节杆的转动力大于磁铁对翘片的吸引力时,翘片转动且脱离与齿槽的啮合以实现主盖与副盖的打开。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复合薄板包裹修复管道的破损部位,并通过齿槽与翘片的啮合对其施加径向压力,使其紧贴合破损管道上,以实现破损管道的快速修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46694B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510855451.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3H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的船舶鲸尾轮推进器的结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吊舱壳体,装在吊舱壳体内的回转轮(5),与回转轮(5)两侧相连的多个叶片(2),带动回转轮(5)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带动叶片(2)摆动的驱动机构组成。本发明可根据不同工况通过调节叶片摆动规律和回转轮的转速,来改变推力的大小,并使推进装置以较高的推进效率运行,提高了主机输出功率的利用率,在船舶节能方面具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7641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46269.3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带压输送管道安装支管的组合装置,包括定位机构、支流控制机构和开孔加工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套筒组件,套筒组件与待开孔的主管道相适配,套筒组件密封包覆在待开孔的主管道外壁;所述套筒组件上设有外伸的筒型接口,筒型接口的一端与主管道的外壁连通,筒型接口的另一端与支流控制机构的一端密封连接,支流控制机构的另一端与开孔加工机构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定位机构对待加工管道的定位,采用支流控制机构对主管道的密封控制,采用开孔加工机构开孔加工,三种机构组合,可实现带压输送管道的开孔,不会引起主管道内运输的物料泄露,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和运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742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44963.5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8/0202 , H01M8/023 , H01M8/0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02 , H01M8/023 , H01M8/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善燃料电池排水性能的阴极流场板仿生结构,包括上支撑层、外垫圈、阴极流场板、内垫圈、下支撑层、吸液材料、阴极气体扩散层、垫圈与阴极催化层,外垫圈设于上支撑层与阴极流场板之间,内垫圈设于阴极流场板与吸液材料之间,阴极气体扩散层设于吸液材料与阴极催化层之间,垫圈设于阴极流场板与阴极催化层之间。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设计更加符合生物工程学的原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排水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规格的燃料电池中,并且能有效防止燃料电池中水淹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346694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55451.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3H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步进电机控制的船舶鲸尾轮推进器的结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吊舱壳体,装在吊舱壳体内的回转轮(5),与回转轮(5)两侧相连的多个叶片(2),带动回转轮(5)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带动叶片(2)摆动的驱动机构组成。本发明可根据不同工况通过调节叶片摆动规律和回转轮的转速,来改变推力的大小,并使推进装置以较高的推进效率运行,提高了主机输出功率的利用率,在船舶节能方面具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23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09193.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16C10/00 , G16C20/10 , G16C20/70 , G06N3/126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老化性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物理参数和电池老化试验的真实极化曲线;根据物理参数构建二维电池模型;根据物理参数和二维电池模型构建电池关键老化部位的电极老化模型;根据二维电池模型和电极老化模型构建初始电池老化预测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迭代优化电池老化预测模型的老化参数,得到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目标电池老化预测模型,输出得到待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压性能输出和电极老化曲线。本发明通过基于遗传算法迭代优化老化参数得到目标电池老化预测模型,实现在老化性能预测中,精确评估待测电池各个关键老化部位的具体老化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627439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949202.3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伸缩缝过渡区超高性能混凝土,它以水泥、粉煤灰微珠、硅灰、高钛重矿渣砂、有机‑无机混杂纤维、水性环氧乳液、减水剂和水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以高钛重矿渣砂为集料,利用其内养护和销钉作用,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抗渗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有机‑无机纤维复合增韧技术,提升弯曲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利用水性环氧乳液交联固化后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进一步提升抗冲击性能和韧性;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微珠,改善工作性能和密实性;所得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流态、低收缩、高韧性、高粘结、高冲击性能和耐疲劳等优点,可从根本上解决伸缩缝过渡区混凝土反复修补、反复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69813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50305.1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湖北交投智能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钛重矿渣砂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按照单方用量计,其包括:水泥650~800kg/m3、粉煤灰微珠150~200kg/m3、硅灰130~200kg/m3、复合膨胀剂50~100kg/m3、高钛重矿渣砂970~1200kg/m3、改性橡胶颗粒15~20kg/m3、镀铜钢纤维100~200kg/m3、聚羧酸高效减水剂22.5~28.5kg/m3和水180~200kg/m3。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抗渗、耐久性能,在保证高强度和高韧性的同时可降低UHPC收缩及大幅提高抗冲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