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9731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92979.9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E01D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索道桥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于索道桥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设计方法;包括框架和阻尼元件,框架上竖直设有若干导轨,导轨下端与框架的底板固定连接,导轨上端穿设于框架的顶板上且与其配合连接;阻尼元件可上下活动地装配在若干导轨上,阻尼元件两端与顶板、底板之间均设有若干压簧;阻尼元件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导体板,顶板和底板上均设有永磁体阵列;本发明结构合理,永磁铁与导体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时,两者之间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尼力,能量最终在导体板内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可有效减小索道桥的振动,具有阻尼易调节、无需后期维护、耐久性好且易装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4893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75650.8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2N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轨振动能收集装置,其包括外壳、拾振机构、线圈骨架、感应线圈、永磁铁单元、超磁致伸缩棒单元和底座;外壳置于碎石与钢轨之间;拾振机构置于外壳的顶端,其下端为球面结构;线圈骨架置于外壳内;感应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经所述外壳外接至电路;永磁铁单元包括3段圆柱永磁铁,竖向布置于线圈骨架内;超磁致伸缩棒单元,包括2段圆柱超磁致伸缩棒,竖向布置于线圈骨架内,并置于所述圆柱永磁铁之间,将3段圆柱永磁铁隔开;碟簧位于拾振机构球面结构上方,并固定在拾振机构上;底座位于外壳底部。本发明能收集铁轨产生的振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79731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0792979.9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索道桥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同时公开了一种用于索道桥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设计方法;包括框架和阻尼元件,框架上竖直设有若干导轨,导轨下端与框架的底板固定连接,导轨上端穿设于框架的顶板上且与其配合连接;阻尼元件可上下活动地装配在若干导轨上,阻尼元件两端与顶板、底板之间均设有若干压簧;阻尼元件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导体板,顶板和底板上均设有永磁体阵列;本发明结构合理,永磁铁与导体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时,两者之间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尼力,能量最终在导体板内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掉,可有效减小索道桥的振动,具有阻尼易调节、无需后期维护、耐久性好且易装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444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348855.7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式传动的船舶鲸尾轮推进器的结构装置,其包括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吊舱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带动叶片摆动的凸轮连杆机构,这些机构互相协作,使叶片在回转轮与凸轮连杆的共同作用下摆动,实现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较高的推进效率,提高主机输出功率的利用率,节省燃油的消耗。本发明可使船舶叶片始终在最佳效率对应的攻角下摆动,适应不同的航速,提高了主机输出功率的利用率,在船舶节能方面具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859305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88787.4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23/686 , G01S1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积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激光水位监控预警系统;包括安装在隧道水位测定点的工作管道,所述工作管道下端设有至少两个进水口,工作管道内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工作管道的上下端固定连接,工作管道内设有可沿钢丝绳上下活动的反射浮子;所述工作管道的顶端设有激光测距仪和SIM900A无线传输模块,本发明结构合理,激光测距仪和激光浮子相互配合,通过激光的发送来实现对水位的精确检测,摆脱了现在的水位警戒线不能及时传递水位信息,室外作业强度较高,精确度不高的缺点,SIM900A无线传输模块将检测到的水位数据发送至相关防汛部门,大大提高了隧道通行的安全性,也提高了预警系统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广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