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3782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664836.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光热热电一体化的抗肿瘤植入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氧化石墨烯含氧官能团的螯合效应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硫化铋,得到石墨烯‑硫化铋复合材料;然后将石墨烯‑硫化铋复合材料溶于混合溶剂C中,得到混合溶液D;将聚已酸内酯粉末溶于混合溶剂C中,得到聚已酸内酯混合液E,将两种混合溶液混合后得到静电纺丝溶液F;最后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将静电纺丝溶液F制备成所需形状的抗肿瘤植入体,抗肿瘤植入体中氧化石墨烯通过光热效应灭活肿瘤,同时分散的硫化铋利用光热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转化为热释电电荷,通过释放活性氧进行协同灭活肿瘤;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光热疗法的耐热性,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70012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284295.0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制备放射模体的混合材料的配比选择方法,首先按照加工工艺,将3D打印材料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人体组织成份数据,计算待模拟人体组织的频谱加权衰减系数、频谱加权能量吸收系数以及组织密度;之后对每种3D打印材料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得到元素组成、每种元素质量份数和材料密度;根据加工工艺选取一组3D打印材料作为混合材料进行配比设计,将混合材料与人体组织的频谱加权衰减系数、频谱加权能量吸收系数以及密度进行匹配,进行多元公式求解,得到每种3D打印材料的配比含量,完成混合材料的配比设计。本发明构思简单,实用性强,能最大程度得到与人体组织剂量学相似的3D打印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13782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664836.6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光热热电一体化的抗肿瘤植入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氧化石墨烯含氧官能团的螯合效应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硫化铋,得到石墨烯‑硫化铋复合材料;然后将石墨烯‑硫化铋复合材料溶于混合溶剂C中,得到混合溶液D;将聚已酸内酯粉末溶于混合溶剂C中,得到聚已酸内酯混合液E,将两种混合溶液混合后得到静电纺丝溶液F;最后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将静电纺丝溶液F制备成所需形状的抗肿瘤植入体,抗肿瘤植入体中氧化石墨烯通过光热效应灭活肿瘤,同时分散的硫化铋利用光热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转化为热释电电荷,通过释放活性氧进行协同灭活肿瘤;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光热疗法的耐热性,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9491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24561.1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A61K38/44 , A61K47/69 , A61K38/42 , A61P35/00 , C01B33/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OD‑GOD协同改性的介孔硅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用途,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化学合成介孔硅纳米颗粒,然后掺入血红素、EDC、NHS、DMF和APTES进行搅拌对介孔硅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血红素‑硅烷前驱体,再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三乙醇胺、正硅酸四乙酯等与血红素‑硅烷前驱体混合得到含有血红素的介孔硅纳米,最后将葡萄糖氧化酶与其混合,得到同时负载血红素和葡萄糖氧化酶的介孔硅纳米材料。该纳米颗粒基于肿瘤自身微环境提高肿瘤细胞内活性氧化物含量,通过化学反应的级联增加活性氧化物(ROS)克服了肿瘤细胞内的乏氧情况,增加了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提高了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211568642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20006576.X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式存放柜,包括柜体、与柜体连接的柜门、竖直设置于柜体内的彼此平行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垂直循环驱动机构和若干吊篮;所述垂直循环驱动机构主要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内侧的驱动机构和从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架上下端的第一上齿轮、第一下齿轮、以及垂直布置的第一提升链条、驱动设备;所述从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架上下端的第二上齿轮、第二下齿轮、以及垂直布置的第二提升链条;当驱动设备启动时,即可驱动吊篮垂直循环运动。本实用新型利用垂直循环驱动机构驱动吊篮垂直运动到方便患者取放的高度,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
公开(公告)号:CN212730744U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20646664.6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A61N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改进的防移动放射性粒子,包括壳体以及密封于壳体内的放射源,通过对壳体外表面倾斜向下切割出楔形槽,在楔形槽上方形成楔形锚固件;所述楔形锚固件一端为与壳体一体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悬空的自由端;从连接端向自由端,楔形锚固件的宽度和厚度均渐减。使用时,将其植入肿瘤组织内,楔形锚固件的自由端插入肿瘤组织,从而使放射性粒子固定于肿瘤组织内,避免其移动和脱落。虽然本实用新型在粒子壳体外表面切割出楔形锚固件,但并未破坏粒子外观,所以不会影响放射性粒子和粒子注射枪的匹配;由于壳体外不用包覆生物可降解层,也不会引起粒子和粒子注射枪之间摩擦阻力的增加。另外,锚固件的楔形结构,降低了锚固件脱落的隐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