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1737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502141.6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与橡胶的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层合体的制备方法为:将含正电荷基橡胶膜浸于氧化石墨烯分散体中保留一定时间,使得在橡胶膜表面自组装氧化石墨烯膜层以得到氧化石墨烯与橡胶的层合结构;其中,氧化石墨烯分散体按以下方法制备:取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于极性溶剂中,控制体系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01~5mg/mL,调节体系的pH≤5,即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氧化石墨烯与橡胶的交替层合橡胶膜具备更好的阻隔性能及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973342.6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7/185 , C01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是将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分散于水中,加入壳聚糖分散均匀后得到的溶液A与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的溶液B混匀,加入乙酸,经除气泡、静置后干燥而得;其中,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的重量比为1:3~10:0.04~0.2;所述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在溶液A中的浓度分别为0.5~2wt%和3~10wt%,氧化石墨烯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1~0.5wt%。本发明所述气凝胶能够重复使用,对金属氢化物水解具有较高析氢速率且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00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57510.2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C09C1/48 , G01R27/02 , G01N21/3563 , G01N23/20 , G01N23/2251 , C09C3/06 , C08K9/10 , C08K3/04 , C08K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硅酸包覆炭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磷硅酸包覆炭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炭黑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调节体系至酸性,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对炭黑进行改性,获得改性纳米炭黑;将所得改性纳米炭黑置于惰性气氛中磷化,得到一次包覆的磷硅酸包覆炭黑。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得一次包覆的磷硅酸包覆炭黑重复进行改性和磷化的步骤,重复进行改性和磷化步骤的次数为1~3次。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磷硅酸包覆炭黑自身体积电导率极低,使得其在应用于遮光膜中时,在同样填充量的条件下能够使所得遮光膜具有更好的电气强度,或者在满足电气强度要求的条件下能够填充更大剂量的炭黑,使所得薄膜具有更好的遮光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77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115784.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5C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鱼尾分流式进料口狭缝涂布模设计方法,包括由上模、下模、垫片、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构成的狭缝涂布模结构,其中:上流道板安装于上模底部;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相贯连通的前半圆柱模腔和后方形体模腔,下模的后端开设有与后方形体模腔连通的主进料口;下流道板安装于后方形体模腔内;上流道板于方形体模腔内与下流道板契合,两者之间的契合面斜向前上方,下流道板的后下端部开设有与主进料口连通的分料进口,下流道板的前上端部开设有合料出口与相贯口相通,下流道板的契合斜面上开设有左、右对称的鱼尾流道腔连通分料进口与合料出口;垫片置于上、下模之间,其左、右片体与上、下模之间形成与半圆柱型腔连通的狭缝成型腔。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651633.9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浸渍法成型乳胶手套仿形内衬层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水1000、细菌纤维素2~15、季铵盐0.1~4、海藻酸钠5~20、丙三醇2~10。其制备方法为:先将水置于容器中,加入细菌纤维素,搅匀后调节体系的pH=4.5~6.0,加入季铵盐对细菌纤维素进行改性,得到表面改性的细菌纤维素水性分散体;在所得分散体中加入海藻酸钠和丙三醇,搅拌溶解后静置,即得。将表面有内衬层凝固剂的手模浸渍于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中保持2~5min取出后可直接在手模上成型内衬层,将其烘干后直接进行乳胶手套的胶乳浸渍等后续工艺即可获得乳胶手套。
-
公开(公告)号:CN116803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82894.3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u修饰的α‑Co(OH)2纤维素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Ru修饰的α‑Co(OH)2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ZIF‑67/CNF悬浮液,然后将其置于反应釜中反应以得到α‑Co(OH)2/CNF;之后取水合三氯化钌溶于水中,加入所得的α‑Co(OH)2/CNF和还原剂进行反应,得到Ru修饰的α‑Co(OH)2/CNF;再取聚乙烯醇溶于水中,加入所得的Ru修饰的α‑Co(OH)2/CNF和硅烷偶联剂进行反应,置于模具中冷却,干燥,即得。本发明所述纤维素膜能够重复使用,对金属氢化物水解具有较高的产氢速率且稳定性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546367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973342.6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01J27/185 , C01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Ru‑CoP基气凝胶是将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分散于水中,加入壳聚糖分散均匀后得到的溶液A与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的溶液B混匀,加入乙酸,经除气泡、静置后干燥而得;其中,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的重量比为1:3~10:0.04~0.2;所述粉末状Ru‑CoP@GO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在溶液A中的浓度分别为0.5~2wt%和3~10wt%,氧化石墨烯在溶液B中的浓度为0.1~0.5wt%。本发明所述气凝胶能够重复使用,对金属氢化物水解具有较高析氢速率且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16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200232.0
申请日:2016-04-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层状硅酸盐/氟橡胶母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母胶为每100g氟橡胶含有25~50g纳米层状硅酸盐,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层状硅酸盐悬浮液与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和无水乙醇回流反应,所得反应物进行有机相和水相的分离,收集有机相悬浮液,得到有机相悬浮液Ⅰ;2)取氟橡胶固体溶于有机溶剂中,所得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有机相悬浮液Ⅰ中,得到有机相悬浮液Ⅱ;3)取一定量的水置于容器中,加热至体系的温度高于上述所选择的有机溶剂的沸点,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有机相悬浮液Ⅱ缓慢加入到水中,同时回收有机溶剂;滴加完毕后,过滤,干燥,即得。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母胶可以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包裹于氟橡胶基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091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571997.6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髋关节摩擦试验机,包括载荷机构、扭矩测试仪、球头和臼杯以及球头旋转装置,所述球头旋转装置包括旋转Ⅰ轴和旋转Ⅱ轴,所述旋转Ⅰ轴于球头下方通过中、下层平台上的Ⅰ轴上轴承位和Ⅰ轴下轴承位安装,所述旋转Ⅱ轴斜向设于旋转Ⅰ轴旁,旋转Ⅱ轴上端连接球头,旋转Ⅱ轴下端于斜台上的Ⅱ轴承位安装,所述斜台于旋转盘上安装,所述旋转盘同轴空套于旋转Ⅰ轴并通过中层平台的转盘轴承位安装,旋转Ⅰ轴和旋转Ⅱ轴之间由啮合的锥形齿轮和圆柱齿轮连接,所述锥形齿轮安装于旋转Ⅰ轴上,圆柱齿轮安装于旋转Ⅱ轴上。本发明可适应不同年龄、地域及运动状态等复杂工况的摩擦性研究,使得人工髋关节摩擦性能测试结果进一步接近真实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398025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1026998.3
申请日:201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20 , B29L2023/00 , B29L2023/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胶管挤出模,其模体包括上、下模体,上、下模体之间开设流道,其挤出口型板包括上、下模板,上、下模板之间设有两个以上并排的胶管挤出口型,包括上、下半圆模孔和同轴的模芯,模芯与上、下半圆模孔之间形成挤出型腔,流道包括下模体的分流模腔和稳压模腔,稳压模腔为方形腔体,分流模腔内设置主分流锥台将胶料从两侧引入稳压模腔,流道还包括上模体的主流模腔,主流模腔的高度自进口端向出口端逐渐减小;挤出型腔包括导流腔和挤出腔,导流腔采用聚流锥孔将主流模腔和稳压模腔的胶料导入挤出腔,相邻导流腔之间形成次分流锥台。本发明避免了胶料进入挤出型腔前流动行为的突变,保证挤出胶管的形状和尺寸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