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4371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0021.3
申请日:2014-01-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环糊精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食品中赤霉素的方法。利用环糊精的包含作用,使能量转移体系的受体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增强,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赤霉素的浓度在40~760纳克/毫升范围内与荧光猝灭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8.9纳克/毫升。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在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低、应用范围窄等缺点,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对于食品中低浓度赤霉素的检测更加方便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260306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072898.4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式A2O2处理污废水的方法。在井筒单侧分两种梯度进行曝气,形成好氧1区和好氧2区。改进污泥回流位置,通过回流泵将二沉池污泥回流到井筒进水端即厌氧区。在隔板中部打孔并安置转蝶装置,满足混合液内部单向循环,实现好氧区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井底形成沉淀区,增设重力排泥管,即可起到好氧1区和好氧2区的中间沉淀池作用。运行期间混合液以推流式前进,两侧水位的高度差使得水体流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1区和好氧2区集于井筒,更好的发挥深井曝气及A2O2工艺综合优势。本发明能有效处理高分子有机废水及其他不同性质废水,占地极小,合理利用矿区废井筒将会大大降低基建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6315999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952498.0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001 , C02F1/52 , C02F1/5281 , C02F3/301 , C02F23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分散污水处理回用装置。装置包括生化反应系统、沉淀系统及深度处理系统三部分。生化反应系统包括推流搅拌机、MBBR填料、曝气管,设备内部空间通过控制曝气及隔板分隔形成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沉淀系统上部包括斜管分离器与出水堰,出水堰连接沉淀系统出水管,出水管上部连接加药管,沉淀系统下部设有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缝;深度处理系统上部包括配水管与集水槽,下部包括滤料、共用出水及气水反冲洗系统。本发明合理的将传统活性污泥与膜法一体化,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除磷技术解决分散污水处理的问题,真正达到节能、环保、高效的分散污水处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43711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000021.3
申请日:2014-01-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环糊精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食品中赤霉素的方法。利用环糊精的包含作用,使能量转移体系的受体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增强,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赤霉素的浓度在40~760 纳克/毫升范围内与荧光猝灭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8.9纳克/毫升。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在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低、应用范围窄等缺点,提高了灵敏度和选择性,对于食品中低浓度赤霉素的检测更加方便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348741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395244.X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型荧光能量转移技术检测多溴联苯醚残留的方法。以荧光增白剂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给体,异硫氰酸荧光素为受体,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1A2(CYP4501A2)的标记作用,造成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荧光发生猝灭,即“开关闭合”,并利用CYP4501A2对多溴联苯醚的代谢作用,使荧光增敏,即“开关打开”,且荧光增敏量与待测多溴联苯醚的浓度在100~900微克/升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30微克/升,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多溴联苯醚的方法。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在检测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仪器昂贵、灵敏度低、检测时间长等缺点,更好地提高了选择性和灵敏度,对于低浓度的多溴联苯醚的检测更加方便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314918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019161.0
申请日:2013-01-1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CdTe@SiO2量子点-罗丹明B能量转移体系检测李氏禾中铬(Ⅵ)离子的方法。体系以CdTe@SiO2量子点做给体,罗丹明B做受体,利用铬(Ⅵ)离子与罗丹明B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造成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李氏禾中铬(Ⅵ)离子的方法。罗丹明B荧光猝灭程度与铬(Ⅵ)离子的浓度在2.0×10-8~3.0×10-7摩尔/升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 0.9992,方法检出限为6.2×10-9摩尔/升。本发明克服了已有技术在检测时存在的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反应条件苛刻、稳定差等缺点,有效地提高了选择性和灵敏度,对于李氏禾中铬(Ⅵ)离子的检测更加方便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484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114986.0
申请日:2013-04-0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式温度反馈好厌氧污泥垃圾堆肥制复合肥的方法。设置一种搅拌式温度反馈好厌氧污泥垃圾堆肥制复合肥装置,由堆肥罐和温度反馈调节系统组成,堆肥罐中央轴线位置安装有螺旋推进装置,螺旋推进装置下端连接双向电动机,用于控制螺旋推进装置的正反双方向运转,以实现对混合料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制得堆肥,再加入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过磷酸钙,搅拌混合,制得复合肥。本发明方法操作便捷、堆肥高效、环境友好,为垃圾污泥及有机物的堆肥制肥提供实用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150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10152155.2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自回流井式AAO污水处理方法。设置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井体和二次沉淀池;井体包括井筒和互逆曝气系统,井筒外壁为防渗墙,井筒内部用隔板分两侧,一侧厌氧区,顶部设进水管,井筒底部为设有重力排泥管的中间沉淀区;另一侧互逆曝气系统,包括向上曝气头、向下曝气头和曝气装置,以上曝气头为界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井筒上部外围设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孔和出水孔,二次沉淀池外围设有溢水堰和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出水管,二次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管;污水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先后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再进入二次沉淀池,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处理完水。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150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52155.2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全自回流井式AAO污水处理方法。设置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井体和二次沉淀池;井体包括井筒和互逆曝气系统,井筒外壁为防渗墙,井筒内部用隔板分两侧,一侧厌氧区,顶部设进水管,井筒底部为设有重力排泥管的中间沉淀区;另一侧互逆曝气系统,包括向上曝气头、向下曝气头和曝气装置,以上曝气头为界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井筒上部外围设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孔和出水孔,二次沉淀池外围设有溢水堰和集水槽,集水槽底部设置出水管,二次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管;污水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先后经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再进入二次沉淀池,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处理完水。本发明方法具有高效、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45484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114986.0
申请日:2013-04-0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式温度反馈好厌氧污泥垃圾堆肥制复合肥的方法。设置一种搅拌式温度反馈好厌氧污泥垃圾堆肥制复合肥装置,由堆肥罐和温度反馈调节系统组成,堆肥罐中央轴线位置安装有螺旋推进装置,螺旋推进装置下端连接双向电动机,用于控制螺旋推进装置的正反双方向运转,以实现对混合料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制得堆肥,再加入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过磷酸钙,搅拌混合,制得复合肥。本发明方法操作便捷、堆肥高效、环境友好,为垃圾污泥及有机物的堆肥制肥提供实用便捷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