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31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45298.3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江苏金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的新型无机-有机材料协同速分生化球,由镂空球壳和其内部的复合填料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取聚氨酯加热熔融,加入火山岩颗粒和过氧化钙粉末,充分混合后倒入模具中,冷却至中心温度不高于110℃后,在模具中放入丝状聚乳酸纤维,使火山岩颗粒、过氧化钙粉末和聚氨酯的混合物作为外层包裹住丝状聚乳酸纤维,充分塑形后进行脱膜处理,得到复合填料;所述丝状聚乳酸纤维位于复合填料的中心;将所述复合填料放入镂空球壳中,即得。本发明的速分生化球耐冲击负荷大,无需活性污泥培菌化阶段,可自行挂膜,产生的污泥量少,简化了处理流程,同时又将污泥的二次污染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890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38902.7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31/02 , C02F1/461 , C02F1/72 , B01J23/755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基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胺基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负载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所述端胺基离子液体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通过π‑π发生相互作用,修饰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之间,有效抑制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聚集,为后续负载金属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而且,金属纳米颗粒通过与胺基中N配位相连,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和配位稳定负载于端胺基离子液体上,可防止纳米颗粒团聚,形成分散度好、粒径小的金属纳米颗粒,为电催化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另一方面,还原氧化石墨烯与端胺基离子液体复合后活性表面积增大,导电性提高,大大提高其电催化性能,为催化降解氯代PPCPs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33601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949477.3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26 , C02F1/001 , C02F3/006 , C02F3/2853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 C02F2209/003 , C02F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连续式反冲洗反硝化深床滤池处理污水厂尾水的方法。包括滤料、承托层、进水管、出水堰、导砂锥、提砂气嘴、提砂管、洗砂器、洗砂水出口、空气提升泵和电气控制系统。尾水由进水管进入,经布水器均匀配水,经过滤料,尾水中的悬浮物被滤料截留去除,微絮凝直接过滤除磷,在附着在滤料上的反硝化生物作用下,硝态氮完成脱氮反应生成氮气,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利用,同时部分有机物可随悬浮物去除,处理后的水由滤池下端的出水堰排出。同时截留有污染物的滤料经提砂管气提至洗砂器进行连续反冲洗。本发明能有效去除尾水污染物,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2331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045298.3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江苏金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机‑有机材料协同速分生化球,由镂空球壳和其内部的复合填料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取聚氨酯加热熔融,加入火山岩颗粒和过氧化钙粉末,充分混合后倒入模具中,冷却至中心温度不高于110℃后,在模具中放入丝状聚乳酸纤维,使火山岩颗粒、过氧化钙粉末和聚氨酯的混合物作为外层包裹住丝状聚乳酸纤维,充分塑形后进行脱膜处理,得到复合填料;所述丝状聚乳酸纤维位于复合填料的中心;将所述复合填料放入镂空球壳中,即得。本发明的速分生化球耐冲击负荷大,无需活性污泥培菌化阶段,可自行挂膜,产生的污泥量少,简化了处理流程,同时又将污泥的二次污染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处理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646652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035706.1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A01G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修复的水培吊兰的根系诱导方法。采用陆生成年吊兰,具有发达的根系,以黑臭水体作为营养液,利用外源激素做预处理,通过深液流水培技术和间歇通氧技术结合保证水培吊兰根系溶氧和营养的供给,诱导出适应黑臭污染水环境的新根,直至水培吊兰驯化培植完成移出。本发明以黑臭水体作为培养液,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培吊兰对黑臭水体的适应性;将诱导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既减小能耗又使驯化完成的吊兰更能适应黑臭水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37999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947628.1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28 , C02F101/16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2826 , C02F1/001 , C02F3/006 , C02F3/2853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 C02F2209/003 , C02F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厂尾水的连续式反冲洗反硝化深床滤池装置。包括滤料、承托层、进水管、出水堰、导砂锥、提砂气嘴、提砂管、洗砂器、洗砂水出口、空气提升泵和电气控制系统。尾水由进水管进入,经布水器均匀配水,经过滤料,尾水中的悬浮物被滤料截留去除,微絮凝直接过滤除磷,在附着在滤料上的反硝化生物作用下,硝态氮完成脱氮反应生成氮气,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利用,同时部分有机物可随悬浮物去除,处理后的水由滤池下端的出水堰排出。同时截留有污染物的滤料经提砂管气提至洗砂器进行连续反冲洗。本发明能有效去除尾水污染物,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92418.1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广西恒晟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B01D53/04 , C02F3/30 , C02F1/32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N2O减排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可以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内设置有净化区,所述净化区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主腔体内还设置有N2O去除区,所述N2O去除区通过镂空隔板设置于所述净化区的顶部,所述净化区产生的气态中间产物能够通过所述镂空隔板进入所述N2O去除区,所述N2O去除区内设置有介质填料,所述介质填料能够对气态中间产物中的N2O进行吸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N2O减排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对系统产生的N2O气体进行吸附,从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488914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62028.7
申请日:2015-05-2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尾矿库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方法。该方法以粉末状高效重金属吸附剂为钝化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钝化剂和重金属污染物,模拟酸雨对样品进行淋溶处理,结合适宜的pH值、淋溶反应环境温度,集成开发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尾矿库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方法。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行,相关材料制剂制备费用低廉,使用的设备常规化,同时由于利用吸附剂材料与受污染土壤/尾砂的固相混合,继而利用酸雨模拟溶液进行浸溶即可完成土壤/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大大提高了固相物质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的效果;本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固废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8914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62028.7
申请日:2015-05-2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尾矿库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方法。该方法以粉末状高效重金属吸附剂为钝化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钝化剂和重金属污染物,模拟酸雨对样品进行淋溶处理,结合适宜的pH值、淋溶反应环境温度,集成开发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尾矿库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方法。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行,相关材料制剂制备费用低廉,使用的设备常规化,同时由于利用吸附剂材料与受污染土壤/尾砂的固相混合,继而利用酸雨模拟溶液进行浸溶即可完成土壤/尾砂的静态钝化吸附修复,大大提高了固相物质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的效果;本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固废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16550.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C02F1/72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u‑Co复合有机框架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将锌盐和钴盐溶于甲醇,配制得到锌钴甲醇溶液;在得到的锌钴甲醇溶液中加入铜盐后与有机配体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进行搅拌反应后,分离固体产物,经洗涤、干燥制备得到Cu‑Co复合有机框架功能材料。在不改变MOFs原有框架的前提下,Cu2+均匀分布其中,为催化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将其应用于过硫酸盐降解体系,对于培氟沙星污染物可以达到90%以上的降解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