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绝缘结构的电极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58836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310597646.8

    申请日:201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辉光放电电极,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电绝缘的电极,可应用于大中小型的聚变装置中的辉光放电清洗。它包括防再沉积支撑块、电极头,通过螺栓与螺母将防再沉积支撑块、电极头、第一绝缘陶瓷组件和第三绝缘陶瓷组件连接在一起,蝶形垫圈放置在第一绝缘陶瓷组件和第三绝缘陶瓷组件,第二绝缘陶瓷组件安装在第一绝缘陶瓷组件上,电极头盖板点焊在电极头表面,真空室固定螺栓将电极支撑在真空室内。本发明的优点是,1、减少溅射出的杂质粒子沉积在电极各表面;2、提高电极与真空室之间的绝缘性能;3、系统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等。

    弹丸气体分配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86920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210558259.9

    申请日:201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分配系统,具体公开一种弹丸气体分配系统,包括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抽气泵组、计算机系统;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通过抽气泵组与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连通,计算机系统与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之间均连接。本发明的气体分配系统可以精确地控制弹丸丸料气和推进气的供应和抽除,为制备和加速弹丸注入实验所需的固态小丸提供保障。

    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03398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10215807.3

    申请日:2011-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变加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安装弯曲管路使弹丸能从强场侧注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弹丸注入方式,提高弹丸加料效率,同时也能做一些丰富的物理实验。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连接到放电真空室(4)的强场侧。包含三段弯曲管道,第一段为C管,入口连接弹丸注入器(1)枪管,使得弹丸改变飞向放电真空室(4)的弱场侧的飞行轨迹,第二段为B管,使得弹丸飞行轨迹跨越放电真空室(4),从弱场侧一端到达强场侧;第三段为A管,出口指向放电真空室(4)中的放电等离子体(5),用于完成加料工作。优点在于:能有效提高弹丸加料效率,同时也能做一些丰富的物理实验。

    弹丸气体分配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8692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58259.9

    申请日:2012-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分配系统,具体公开一种弹丸气体分配系统,包括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抽气泵组、计算机系统;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通过抽气泵组与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连通,计算机系统与弹丸丸料气供应管路、弹丸推进气供应管路之间均连接。本发明的气体分配系统可以精确地控制弹丸丸料气和推进气的供应和抽除,为制备和加速弹丸注入实验所需的固态小丸提供保障。

    核聚变弹丸加料推进气多级差分真空抽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03399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10216892.5

    申请日:2011-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聚变加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聚变弹丸加料推进气多级差分真空抽气系统。目的是限制进入主机真空室的推进气体量,减少弹丸注入后的推进气进入放电真空室,同时减少飞行弹丸的阻力。所述的多级差分真空抽气系统分为二级,一级抽气系统直接连接加速器枪管(2)、一级抽气系统通过支撑管1(7)内的限流管(5、9)连接二级抽气系统。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二级抽气系统设计,抽气效率高和抽气真空度满足实验要求。本抽气系统有良好的密封,以防止外部气体的泄入;能有效抽除弹丸发射后的大量的推进气,且不影响弹丸飞行;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

    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03398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110215807.3

    申请日:2011-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变加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安装弯曲管路使弹丸能从强场侧注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弹丸注入方式,提高弹丸加料效率,同时也能做一些丰富的物理实验。弹丸强场侧注入管路连接到放电真空室(4)的强场侧。包含三段弯曲管道,第一段为C管,入口连接弹丸注入器(1)枪管,使得弹丸改变飞向放电真空室(4)的弱场侧的飞行轨迹,第二段为B管,使得弹丸飞行轨迹跨越放电真空室(4),从弱场侧一端到达强场侧;第三段为A管,出口指向放电真空室(4)中的放电等离子体(5),用于完成加料工作。优点在于:能有效提高弹丸加料效率,同时也能做一些丰富的物理实验。

    一种低温用户参数模拟实验方法及低温恒温器过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4376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1811445425.8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变反应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用户参数模拟实验方法及低温恒温器过冷系统,在正常实验工作模式下,利用制冷机产生气液两相氦,储存在液氦杜瓦中,超临界氦送入实验平台,液氮过冷至4.3K后送入实验平台,在进入各个低温用户;再通过制冷机送回到液氦杜瓦中;在非正常实验工作模式时,液氦送至低温恒温器过冷系统中,升压过冷后对低温用户进行冷却,再进入液氦杜瓦中进行气液分离,完成一次迫流氦冷却循环。低温恒温器中内置有氦循环泵和热交换器可以提供大流量的超临界氦冷却和迫流氦冷却方式,依托低温系统产生大流量的液氦,同时在低温系统停机或出现故障时,也可对聚变堆低温用户进行性能测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