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6379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114873.0

    申请日:2006-08-16

    Abstract: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废气通道(31、32、33)、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和还原剂添加设施(10)。内燃机(60)排出的废气流过废气通道(31、32、33)。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位于废气通道(31、32)的任意部位,利用还原剂净化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位于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上游一侧的还原剂添加设施(10)向废气通道(32、34)中添加还原剂。还原剂添加设施(10)包括还原剂分离膜片,用于利用热量从含有强还原成分和至少一种其它成分的混合物中分离强还原成分。由还原剂分离模块分离出的强还原成分用作还原剂。

    废气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6056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610114873.0

    申请日:2006-08-16

    Abstract: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废气通道(31、32、33)、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和还原剂添加设施(10)。内燃机(60)排出的废气流过废气通道(31、32、33)。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位于废气通道(31、32)的任意部位,利用还原剂净化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位于氮氧化物净化催化转换器(40)上游一侧的还原剂添加设施(10)向废气通道(32、34)中添加还原剂。还原剂添加设施(10)包括还原剂分离膜片,用于利用热量从含有强还原成分和至少一种其它成分的混合物中分离强还原成分。由还原剂分离模块分离出的强还原成分用作还原剂。

    具有凝聚装置的内燃机的排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32382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410083530.3

    申请日:2004-10-09

    Inventor: 荒川宫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1 F01N3/0275

    Abstract: 一凝聚装置(1,1A,1B,1C)被布置于内燃机的排气管内,并且将高直流电压施加于一放电电极(2,6,6A)和第一和第二接地电极(3,4,7,7A)之间,以产生电晕放电,这样带电的排放微粒被充电并且并凝聚。该放电电极位于排气通道的中心部位处,并且以小流速排放的排放微粒主要凝聚于第一接地电极上。该第一接地电极由位于放电电极的外周周围的排气管的内周壁形成。该第二电极被布置于放电电极的下游,从而横跨排气通道,并且由具有多个排气孔的导电网形成。该第二接地电极凝聚以大流速排放的不能向第一接地电极移动的微粒,由此利用小尺寸的装置产生了高的凝聚效果。

    具有凝聚装置的内燃机的排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605724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83530.3

    申请日:2004-10-09

    Inventor: 荒川宫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01 F01N3/0275

    Abstract: 一凝聚装置(1,1A,1B,1C)被布置于内燃机的排气管内,并且将高直流电压施加于一放电电极(2,6,6A)和第一和第二接地电极(3,4,7,7A)之间,以产生电晕放电,这样带电的排放微粒被充电并且并凝聚。该放电电极位于排气通道的中心部位处,并且以小流速排放的排放微粒主要凝聚于第一接地电极上。该第一接地电极由位于放电电极的外周周围的排气管的内周壁形成。该第二电极被布置于放电电极的下游,从而横跨排气通道,并且由具有多个排气孔的导电网形成。该第二接地电极凝聚以大流速排放的不能向第一接地电极移动的微粒,由此利用小尺寸的装置产生了高的凝聚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