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8632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25401.2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047 , B01J8/0214 , B01J8/0285 , B01J8/0411 , B01J8/0496 , B01J8/067 , B01J2208/00141 , B01J2208/0053 , B01J2208/025 , C01B3/56 , C01B2203/0425 , C01B2203/0465 , Y02E60/324 , Y02E60/364
Abstract: 一种反应器(3),包括反应部分(32a、32b)和去除部分(33a、33b)。反应部分(32a、32b)配置成借助于未反应的物质的反应而产生至少两种产物。所述去除部分(33a、33b)配置成从所述至少两种产物选择性地吸留至少一种产物,以便分离和去除该至少一种产物。所述去除部分(33a、33b)包括吸收剂(330a、330b)和冷却单元(35a、35b)。所述吸收剂(330a、330b)在选择性地吸留所述至少一种产物时释放热量。所述冷却单元(35a、35b)配置成去除由吸收剂(330a、330b)所释放的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97560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159895.4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9/0671 , B01D53/9409 , F02D29/06 , F02M31/18 , Y02E20/14 , Y02P80/15 , Y02T10/16 , Y02T10/166 , Y02T1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联和系统,该热电联和系统包括:燃料蒸发器(13);内燃机(14a),所述内燃机通过燃烧被燃料蒸发器(13)蒸发的燃料来输出机械能;电能发生器(14b),所述电能发生器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冷能回收部分(20),所述冷能回收部分回收当燃料蒸发器蒸发燃料时生成的冷能;废热回收部分(30),所述废热回收部分回收从发动机排出的热量;和气体净化器(17),所述气体净化器净化从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当将燃料供应给气体净化器时,燃料通过与氮氧化物反应来减少氮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480041612.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485 , B60K11/02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211)、第二阀芯(212)、第三阀芯(221)和第四阀芯(222)。第一阀芯(21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一泵(11)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二阀芯(21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二泵(12)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三阀芯(22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一泵(11)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第四阀芯(22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二泵(12)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541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160655.0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IPC: F02M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1/0206 , B01D53/02 , B01D53/14 , B01D53/58 , B01D2253/102 , B01D2253/106 , B01D2253/108 , B01D2253/112 , B01D2253/204 , B01D2255/2045 , B01D2255/2047 , B01D2255/20753 , B01D2257/406 , B01D2259/4566 , B01F3/04 , F02M21/06 , F16L53/00 , Y02A50/2346 ,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汽化器(20),该燃料汽化器包括燃料通道(21)、热介质通道(22)、空间部分(26)和吸收材料(27)。氨作为燃料流动通过燃料通道(21)。热介质通道(22)被布置成与燃料通道(21)相邻,并且热介质流动通过热介质通道(22)。从燃料通道(21)泄露出来的氨气流入到空间部分(26)中。吸收材料(27)设置在空间部分(26)中以吸收氨气。燃料汽化器(20)被构造成在流动通过燃料通道(21)的燃料与流动通过热介质通道(22)的热介质之间交换热量以加热和汽化燃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3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010.2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1/08 , B60H1/24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Abstract: 具有:泵(11、12),吸入并排出热介质;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使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调整送风空气的温度;第1热传递设备(13、81),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在与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介质温度调整部(14、15),对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热交换器用调整部(60a、60b、60c、60f、60g、60k),调整与第1热传递设备(13、81)中的热介质的热传递量、或者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的热交换能力以使与由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温度调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C、TH)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1目标温度(TCO、THO)。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使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58349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80039019.5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921 , B60H1/00335 , B60H1/3205 , F28D1/05383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外壳(31)、第1热交换器(27)以及第2热交换器(23)。在外壳(31)内形成有供空气朝向车室内流动的空气通路。第1热交换器(27)收纳在外壳(31)内,使在空气通路流动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显热交换。第2热交换器(23)收纳在外壳(31)内,使在第1热交换器(27)进行显热交换后的空气与热介质进行显热交换。第1热交换器(27)和第2热交换器(23)具有供热介质流动的多个管(271、231),第1热交换器(27)的管(271)的长度方向与第2热交换器(23)的管(231)的长度方向成为彼此相同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54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160655.0
申请日:2013-05-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IPC: F02M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1/0206 , B01D53/02 , B01D53/14 , B01D53/58 , B01D2253/102 , B01D2253/106 , B01D2253/108 , B01D2253/112 , B01D2253/204 , B01D2255/2045 , B01D2255/2047 , B01D2255/20753 , B01D2257/406 , B01D2259/4566 , B01F3/04 , F02M21/06 , F16L53/00 , Y02A50/2346 ,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汽化器(20),该燃料汽化器包括燃料通道(21)、热介质通道(22)、空间部分(26)和吸收材料(27)。氨作为燃料流动通过燃料通道(21)。热介质通道(22)被布置成与燃料通道(21)相邻,并且热介质流动通过热介质通道(22)。从燃料通道(21)泄露出来的氨气流入到空间部分(26)中。吸收材料(27)设置在空间部分(26)中以吸收氨气。燃料汽化器(20)被构造成在流动通过燃料通道(21)的燃料与流动通过热介质通道(22)的热介质之间交换热量以加热和汽化燃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80006378.5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F25B25/005 , F25B40/00 , F25B2339/047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其使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热传递部(13、18、19、20),其具有供热介质流通流路,并在与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其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传递部(13、18、19、20)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3、46、47、48);以及小内径配管(44A、45A),该小内径配管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4、45),并且该小内径配管具有比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小的内径φH、φC。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37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480071010.2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1/08 , B60H1/24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Abstract: 具有:泵(11、12),吸入并排出热介质;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使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调整送风空气的温度;第1热传递设备(13、81),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在与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介质温度调整部(14、15),对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热交换器用调整部(60a、60b、60c、60f、60g、60k),调整与第1热传递设备(13、81)中的热介质的热传递量、或者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的热交换能力以使与由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温度调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C、TH)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1目标温度(TCO、THO)。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使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43131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80043039.X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5/005 , B60H1/00278 , B60H1/00899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3298 , F25B30/02 , F25B41/00 , F25B49/02 , F25B2339/047 , F25B2341/0011 , G10L2019/0014 , H01M10/625 , H01M10/663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载热体进行循环的第1载热体回路(C1)、吸入制冷剂并排出的压缩机(23)、使压缩机(23)排出了的制冷剂与在第1载热体回路(C1)中循环的载热体进行换热而对载热体进行加热的高压侧换热器(16)、使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加热了的载热体与被输送往车室内的空气进行换热而对被输送往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空气加热用换热器(18)、使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进行了换热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减压部(24、25、27)、以及使在减压部(24、25、27)中进行了减压膨胀的制冷剂与载热体进行换热的第1冷却水冷却用换热器(14),能够将在高压侧换热器(16)中加热了的载热体导入到第1冷却水冷却用换热器(14)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