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54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7746.3

    申请日:2019-11-13

    Inventor: 阿部明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非充气轮胎(1),其具备内筒(6)、外筒(4)、以及连结构件(3),外筒(4)和连结构件(3)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其中,外筒的厚度最厚的部分的壁厚比连结构件的厚度最厚的部分的壁厚厚,连结构件具备:纵基部(11),其从外筒的内周面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延伸;横基部(12),其从纵基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以及倾斜部(13),其从横基部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端部随着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而逐渐朝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延伸,与内筒的外周面连接起来,倾斜部的壁厚比纵基部和横基部各自的壁厚薄,从轮胎宽度方向看来,倾斜部的长度比纵基部和横基部各自的长度长。

    非充气轮胎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14111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580033163.2

    申请日:2015-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充气轮胎(1),其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环状体(13),其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体;连接构件(15),其使安装体与环状体以彼此能够相对自由移位的方式连接;以及圆筒状的胎面构件(16),其外装于环状。胎面构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以无台阶的方式相连的多个曲面部(41‑43),并且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图中观察时,多个曲面部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突出的形状。在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图中观察时,多个曲面部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在多个曲面部中,中间曲面部(42)配置在中央曲面部(41)和肩曲面部(43)之间的位置,中央曲面部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位置,肩曲面部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在截面图中观察时,中间曲面部具有比其它曲面部的曲率半径(R1、R3)大的曲率半径(R2)。

    非充气轮胎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0048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580063674.9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多个弹性连接板(21、22),弹性连接板(21、22)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弯曲的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非充气轮胎1时的轮胎侧视图中沿弹性连接板(21、22)延伸的延伸方向形成,在延伸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弯曲部(21d至21f、22d至22f)具有彼此相反的弯曲方向,其中,在弹性连接板(21、22)中的位于延伸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弯曲部之间的折曲部(21g、21h、22g、22h)中的一个折曲部具有最小的横截面积和最小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或厚度,弹性连接板(21、22)的横截面积和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或厚度沿延伸方向从两侧朝向一个折曲部(21h、22h)逐渐变小。

    非充气轮胎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36353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380054242.2

    申请日:2013-10-18

    Abstract: 非充气轮胎(1)设置有: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外筒体(13),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安装体(11);以及连接构件(15),其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各连接构件(15)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比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大。

    非充气轮胎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2268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80062034.1

    申请日:2014-10-24

    Inventor: 阿部明彦

    Abstract: 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其中在轮胎侧视图中,弹性连接板(21)和(22)包括在轮胎周向上弯曲且沿着弹性连接板(21)和(22)延伸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和(22d)至(22f),使得所述弯曲部在延伸方向上交替反向。延伸部(21i)和(22i)以遍及外侧弯曲部(21e)和(22e)以及内侧弯曲部(21d)和(22d)的方式设置于弹性连接板(21)和(22),所述延伸部(21i)和(22i)上定位有设置在外侧弯曲部与内侧弯曲部之间的折曲部(21g)和(22g)。延伸部(21i)和(22i)沿着在所述轮胎侧视图中曲率半径大于外侧弯曲部(21e)和(22e)以及内侧弯曲部(21d)和(22d)的曲率半径的基准线延伸,并且从弹性连接板(21)和(22)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1a)至少延伸至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

    非充气轮胎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9303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2846.8

    申请日:2014-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4 B29C45/00 B29L2030/006 B60B9/04 B60C7/18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设置有: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环构件(14),其包括外装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以及多个连接构件(15),其沿着轮胎周向配置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并且使两筒体(12、13)连接。环构件(14)的至少一部分与多个连接构件(15)由如下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按照JIS K 7161,通过测量方法(23℃)得到的该合成树脂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8%以上,而按照ISO 179-1,通过在23℃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的夏比冲击值为9.4kJ/m2以上。

    非充气轮胎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36353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80054242.2

    申请日:2013-10-18

    Abstract: 非充气轮胎(1)设置有: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外筒体(13),其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安装体(11);以及连接构件(15),其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安装体(11)和外筒体(13)。各连接构件(15)的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15a)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比与安装体(11)连接的另一端部(15b)的沿轮胎宽度方向(H)的尺寸大。

    非充气轮胎
    8.
    发明公开
    非充气轮胎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947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80067854.9

    申请日:2023-08-29

    Inventor: 阿部明彦

    Abstract: 非充气轮胎(1)包括:内筒(2);外筒(3),其配置于内筒的轮胎外周侧;以及连结体(4),其连结内筒和外筒,其中,连结体具有:多个单位连结体部(41),其沿着轮胎周向排列;以及多个桥接部(42),其将多个单位连结体部相互连结,各单位连结体部具有内侧环状部(411)、中间环状部(412)和外侧连结体部(413),各桥接部将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内侧环状部的轮胎周向端部(411t)相互连结,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中间环状部的轮胎周向端部(412t)相互连结,各内侧环状部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比轮胎周向上的长度长,各中间环状部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比轮胎径向上的长度长。

    非充气轮胎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542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980077751.4

    申请日:2019-11-13

    Inventor: 阿部明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非充气轮胎(1),其具备内筒(6)、外筒(4)、以及连结构件(3),外筒(4)和连结构件(3)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其中,外筒的厚度最厚的部分的壁厚比连结构件的厚度最厚的部分的壁厚厚,在外筒被突起物压入并朝向轮胎径向的内侧变形了时,位于突起物与内筒之间的连结构件同在轮胎周向上与该连结构件相邻的其他连结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互抵接,在该非充气轮胎(1)安装固定于车辆而在平坦的接地面上行驶时,可确保位于接地面与内筒之间的连结构件同在轮胎周向上与该连结构件相邻的其他连结构件之间的间隙。

    非充气轮胎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36835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80058303.6

    申请日:2016-10-04

    Inventor: 阿部明彦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将第1点(P1)设定在连结构件(15)的外端部(15a)侧的端缘上,将第5点(P5)设定在连结构件(15)的内端部(15b)侧的端缘上,对于沿着通过第1点(P1)和轮胎轴线的基准直线(RL)的距离而言,分别将从第5点(P5)到第2点(P2)的距离(H1)设定为从第5点(P5)到第1点(P1)的基准距离(H)的0.80倍,将从第5点(P5)到第3点的距离(H2)设定为基准距离(H)的0.65倍,将从第5点(P5)到第4点(P4)的距离(H3)设定为基准距离(H)的0.30倍,此时,第3点(P3)配置于比通过第1点(P1)和第5点(P5)的整体倾斜直线(SL)靠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第2点(P2)与第3点(P3)之间的、沿着与基准直线(RL)正交的正交方向(D)的水平距离(D2)大于第1点(P1)与第2点(P2)之间的、沿着正交方向(D)的水平距离(D1)以及第4点(P4)与第5点(P5)之间的、沿着正交方向(D)的水平距离(D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