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60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2049.9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株式会社吴羽·电池·材料·日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中,以咖啡豆为原料,将碱金属如钾元素等或碱土类金属如钙元素等充分进行脱矿,稳定且高收率制造具有高纯度且可确保可靠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以及为获得碳质材料的中间体。用来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原料组合物含有来源于L值为18.0以下的烘焙咖啡豆的有机物。用来制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原料组合物由来源于L值为19.0以下的烘焙咖啡豆的有机物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968355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80007257.8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A61K33/44 , A61K31/785 , A61P1/16 , A61P13/12 , A61P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785 , A61K9/14 , A61K33/44 , B01J20/20 , B01J20/28004 , B01J20/28019 , B01J20/28064 , B01J20/280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生体内的尿毒症性物质,特别是对于β-异丁酸氨基酯的吸附能力优异的表面改质球状活性炭。所述课题是通过经口投药用吸附剂解决,该经口投药用吸附剂的特征在于,包括含有0.5重量%以上氮原子,利用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积为800m2/g~3000m2/g,且平均粒径为0.01mm~1mm、全酸性基为0.30meq/g以上的表面改质球状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938037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10366.6
申请日:2005-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球状活性炭。该口服给药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高、肠道内滞留期间内的毒性物质吸附量多,大分子量化合物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46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80007073.1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3/44 , A61K9/14 , B01J20/02 , B01J20/20 , B01J20/28016 , B01J20/28064 , B01J20/280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生体内的尿毒症性物质,特别是对于β-异丁酸氨基酯的吸附能力优异的球状活性炭。所述课题是通过经口投药用吸附剂解决,该经口投药用吸附剂的特征在于,包括含有0.5重量%以上氮原子,利用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积为700m2/g~3000m2/g,而且平均粒径为0.01mm~1mm的球状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942196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580010112.4
申请日:2005-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3/44 , Y10T428/29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总酸性基为0.30meq/g~1.20meq/g、总碱性基为0.20meq/g~0.9meq/g的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该口服给药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高、肠道内滞留期间内的毒性物质吸附量多,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显著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463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480007073.1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3/44 , A61K9/14 , B01J20/02 , B01J20/20 , B01J20/28016 , B01J20/28064 , B01J20/280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对于生体内的尿毒症性物质,特别是对于β‑异丁酸氨基酯的吸附能力优异的球状活性炭。所述课题是通过经口投药用吸附剂解决,该经口投药用吸附剂的特征在于,包括含有0.5重量%以上氮原子,利用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积为700m/g~3000m/g,而且平均粒径为0.01mm~1mm的球状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615908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410086536.6
申请日:2004-10-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能高、在上部小肠管内滞留期间内毒性物质吸附量多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该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由平均粒子径为0.01~1mm、BET法求得的比表面积为700m2/g或其以上、细孔直径7.5~15000nm的细孔容积为0.25mL/g~1.0mL/g、总酸性基团为0.30meq/g~1.20meq/g、而且总碱性基团为0.20meq/g~0.7meq/g的表面改性球形活性炭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5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380033327.2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B01D11/02 , C01B32/05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以及钙元素等碱土类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放电容量及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能够高效率、大量生产所述碳质材料的新型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上述课题可通过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来解决,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nm~0.400nm,钾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02wt%。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3933.4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吴羽电池材料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高温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mm~0.400nm,钾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02wt%,通过使用丁醇的比重瓶法计算得到的真密度大于等于1.44g/cm3且低于1.54g/cm3。
-
公开(公告)号:CN10307088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15579.4
申请日:2005-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球状活性炭。该口服给药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高、肠道内滞留期间内的毒性物质吸附量多,大分子量化合物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