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651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7287.1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C01B32/05 , C01P2006/10 , C01P2006/60 , C01P2006/80 , H01M4/364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位体积的放电容量高且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包含含有非石墨化碳材料以及石墨质材料的碳材料混合物作为活性物质,关于所述非石墨化碳材料,根据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为0.10以下,平均粒径(Dv50)为1~8μm,关于所述石墨质材料,根据丁醇法求出的真密度(ρBt)为2.15g/cm3以上。所述非石墨化碳材料的真密度(ρBt)优选为1.52g/cm3以上且小于2.15g/cm3。
-
公开(公告)号:CN11256755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80053494.0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62 , C08L27/16 , H01M4/131 , H01M4/1391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极合剂为包含偏氟乙烯系聚合物、分散稳定剂、活性物质以及分散介质的电极合剂,在所述偏氟乙烯系聚合物中,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确定的中位径为500μm以下,差示扫描型量热测定中的第一次升温中的最大熔化峰温度Tm1为130℃以上,在一边使用平行平板型流变仪,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将所述电极合剂从25℃加热至80℃,一边以10rad‑1的角频率测定复数粘度时,当将达到30℃下的复数粘度的10倍的复数粘度的温度设为TC10时,TC10为40℃以上且8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3327.2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吴羽电池材料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C01B31/02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B01D11/02 , C01B32/05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以及钙元素等碱土类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放电容量及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能够高效率、大量生产所述碳质材料的新型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上述课题可通过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来解决,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nm~0.400nm,钾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02wt%。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39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80030529.1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粘合剂种类如何都能制作,并且与活性物质的清洗等相比能更简便地制作,抑制了保存中等的经时粘度上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合剂,其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式(1)所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偏氟乙烯系聚合物;以及添加剂,选自包含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的组中。Li1+XMO2……(1)(式(1)中,X为满足‑0.15
-
-
公开(公告)号:CN1198563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80065053.9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电极时复合材料层不易出现裂纹等的集电体。解决上述问题的集电体具有:包含金属的基材;以及配置于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的涂层,所述涂层包含:源自偏氟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特定的结构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偏氟乙烯聚合物A、以及导电助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58521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1980053124.7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的偏氟乙烯系聚合物粉末为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确定的中位径为50μm以下的偏氟乙烯系聚合物粉末,差示扫描型量热测定中的第一次升温中的最大熔化峰温度Tm1为130℃以上,在一边使用平行平板型流变仪,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将使所述偏氟乙烯系聚合物粉末以6重量%的浓度分散于N‑甲基吡咯烷酮而成的分散液从25℃加热至80℃,一边以100s‑1的剪切速度进行测定并将测定出的值设为剪切粘度时,达到30℃下的剪切粘度的5倍的剪切粘度的温度为44℃以上且低于80℃。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0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3148.6
申请日:2016-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用混合碳质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以及优异的输入输出特性的二次电池。能通过如下混合负极材料的制造方法来解决,其包含:工序(1),在800~1400℃的惰性气体中对难石墨化碳前体和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烧成;以及工序(2),将所得的难石墨化碳质材料与易石墨化碳质材料和/或石墨质材料混合,就所述难石墨化碳质材料而言,在广角X射线衍射法中利用Bragg公式计算出的(002)面的平均晶面间距d002在0.38~0.40nm的范围,利用氮吸附BET三点法求得的比表面积在1~10m2/g的范围,而且在拉曼光谱中观察到的碳前体的1360cm-1附近的峰的半高宽的值与碳质材料的1360cm-1附近的峰的半高宽的值之差为50~84cm-1。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5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380033327.2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H01M4/587 , C01B32/0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B01D11/02 , C01B32/05 , H01M4/62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以及钙元素等碱土类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放电容量及效率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能够高效率、大量生产所述碳质材料的新型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上述课题可通过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来解决,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nm~0.400nm,钾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为小于等于0.02wt%。
-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3933.4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吴羽电池材料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高温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mm~0.400nm,钾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02wt%,通过使用丁醇的比重瓶法计算得到的真密度大于等于1.44g/cm3且低于1.54g/cm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