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684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80089798.5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冷却构造体(50)具备:主体部(10),其使从发热源接受到的热经过散热面(12)和多个散热片(13)放出;盖构件(20),其具有空气导入口(21H)和紧固于主体部(10)的紧固部(22a~22d);以及风扇机构(30)。盖构件(20)通过配置为盖构件(20)从末端(13b)侧覆盖多个散热片(13)而形成流路(18)。风扇机构(30)具有:风扇主体(31),其产生气流;和台座部(32),其保持风扇主体(31)并且将风扇主体(31)安装于盖构件(20)。台座部(32)接受从主体部(10)相对于台座部(32)的作用力),或者通过紧固件(29)紧固于主体部(10)。冷却构造体(50)具备:能够抑制在形成流路的盖构件产生振动的结构。

    散热器和冷却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3084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89034.6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散热器与流体流产生装置一起使用,该流体流产生装置通过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产生流体的流动,该散热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对置的上表面;以及翅片,其从所述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划分出多个流路。按照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由X轴和Y轴划分的四个区域依次设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该X轴和Y轴在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上表面的交点处相互交叉并且沿所述上表面扩展的方向延伸。从上方俯视时,根据所述多个流路而得到的多个流体路径分别具有: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四个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区域,供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排出的所述流体流入;以及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1区域,关于在所述第4区域具有所述入口的所述流体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处,所述流体流动的方向在中途呈锐角变化。

    散热器和冷却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83084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080089034.6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散热器与流体流产生装置一起使用,该流体流产生装置通过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产生流体的流动,该散热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对置的上表面;以及翅片,其从所述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划分出多个流路。按照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由X轴和Y轴划分的四个区域依次设为第1区域、第2区域、第3区域、第4区域,该X轴和Y轴在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上表面的交点处相互交叉并且沿所述上表面扩展的方向延伸。从上方俯视时,根据所述多个流路而得到的多个流体路径分别具有:入口,其设置于所述四个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区域,供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排出的所述流体流入;以及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第1区域,关于在所述第4区域具有所述入口的所述流体路径中的至少一部分处,所述流体流动的方向在中途呈锐角变化。

    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0282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080089812.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冷却构造体(50)具备:主体部(10),其具有基座部(11)、从散热面(12)起突出的散热片(13)和突出部(13T);盖构件(20),其配置为覆盖突出部(13T)和散热片(13)而形成流路(18);以及风扇机构(30),风扇机构(30)具有叶片部(31b)、使叶片部旋转的驱动部(31a)以及用于对驱动部供给电力的布线(31c),突出部(13T)具有第1贯通孔(13h),基座部(11)具有与第1贯通孔(13h)连通的第2贯通孔(11h),布线(31c)具有:第1部分(31d),其与驱动部连接,并且配置于盖构件(20)与主体部(10)之间;和第2部分(31e),其与第1部分(31d)连续,并且插通于第1贯通孔(13h)和第2贯通孔(11h)。冷却构造体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能。

    冷却构造体和电气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02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89812.1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冷却构造体(50)具备:主体部(10),其具有基座部(11)、从散热面(12)起突出的散热片(13)和突出部(13T);盖构件(20),其配置为覆盖突出部(13T)和散热片(13)而形成流路(18);以及风扇机构(30),风扇机构(30)具有叶片部(31b)、使叶片部旋转的驱动部(31a)以及用于对驱动部供给电力的布线(31c),突出部(13T)具有第1贯通孔(13h),基座部(11)具有与第1贯通孔(13h)连通的第2贯通孔(11h),布线(31c)具有:第1部分(31d),其与驱动部连接,并且配置于盖构件(20)与主体部(10)之间;和第2部分(31e),其与第1部分(31d)连续,并且插通于第1贯通孔(13h)和第2贯通孔(11h)。冷却构造体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和密封性能。

    散热器和冷却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469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080089030.8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散热器与流体流产生装置一起使用,该流体流产生装置通过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而产生流体的流动。散热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对置的上表面;以及翅片,其从所述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划分出多个流路。根据所述多个流路而得到的多个流体路径分别具有:入口,其供从所述流体流产生装置排出的所述流体流入;以及出口,其将从所述入口进入的所述流体向外部排出。所述多个流体路径中的一部分具有:第1分支部,其在比所述入口靠下游的位置处与第1流体路径分支;以及第1合流部,其在比所述第1分支部靠下游的位置处与所述入口不同的第2流体路径合流。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40118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810096428.5

    申请日:2008-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163 G11B19/2009 Y10T29/49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达及其制造方法。该马达包括:轴;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套筒;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以及附接板,该附接板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另外,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

    轮部、叶轮、送风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8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073535.6

    申请日:2018-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部、叶轮、送风装置以及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轮部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该轮部具有基部和多个叶片。基部沿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扩展。多个叶片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基部的上表面。基部在径向外侧具有在周向上重复出现有凹凸的凹凸部。凹凸部具有至少1个第1凹凸区域和第2凹凸区域。第1凹凸区域包括相同形状的多个第1凹部和相同形状的多个第1凸部,第1凹部与第1凸部一个一个地交替排列。第2凹凸区域位于第1凹凸区域之间,包括形状与第1凹部不同的第2凹部和形状与第1凸部不同的第2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马达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32784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95771.7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单元以及光盘驱动装置。马达单元具备:马达部;安装板,该安装板供上述马达部安装;以及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固定在上述安装板上。上述电路基板具有孔部。上述安装板具备:板部;以及敛缝部,该敛缝部从上述板部朝上方突出而插入于上述孔部。上述敛缝部是将从上述板部朝上方突出的筒状部的上部朝径向外侧扩开而成的。上述孔部的边缘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由上述上部朝下方推压;以及非接触部,该非接触部不与上述上部接触。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44936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26914.3

    申请日:2010-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具备:静止部、在能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下由静止部支承的旋转部、将静止部固定的安装板、被配置于安装板的上面侧,并安装有用于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驱动旋转部的电子电路的电路基板。静止部位于电路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一方侧,电路基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另一方侧的连接器。安装板具有铆接部,其与电路基板的上面抵接而将电路基板固定。在连接器的一方侧的端部的另一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至少1个铆接部。在电路基板的容易产生翘曲的连接器的附近,将电路基板机械地固定于安装板上。由此,就可以不用将电路基板向安装板的上面推压,而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安装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