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22705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80005597.8
申请日:2005-02-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28 , H01J29/94 , H01J31/127 , H01J2329/28 , H01J2329/323 , H01J2329/946
Abstract: 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在荧光体屏幕上形成有金属敷层的面板和具有多个电子发射元件的背板,在金属敷层上以规定的布图形成有电气分隔部。该电气分隔部上形成有分别含有溶解或氧化金属(Al)的成分和如二氧化硅微粒这样的耐热性微粒、在表面具有由耐热性微粒产生的凹凸的被覆层。此外,金属敷层上,被前述被覆层分隔的吸气剂层呈膜状形成。光吸收层的至少位于金属敷层的分隔部的下层的部分较好是具有1×105~1×1012Ω/□的表面电阻。采用本发明,可以获得放电电流得到抑制、耐压特性良好的图像显示装置,而且与以往相比工序数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751109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480004793.9
申请日:2004-02-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595 , C09K11/642 , C09K11/7749
Abstract: 本发明为低电压·高电流密度用绿色发光荧光体,该荧光体的特征是,由选自(a)以锰为赋活剂的硅酸锌荧光体、(b)以铽为赋活剂的稀土类硅酸盐荧光体、(c)以铜及铝为赋活剂的具有六方晶系晶体结构的硫化锌荧光体的至少1种荧光体形成。将它用在FED等彩色显示装置中,能够改善绿色荧光体的发光色,保持充分的色度且可使亮度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269177C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02816550.0
申请日:2002-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20 , H01J29/085 , H01J29/28 , H01J29/94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在形成于荧光体层上的金属背景层上形成耐热性微粒层、在该耐热性微粒层上通过蒸镀等堆积·形成了吸气层的结构。耐热性微粒层最好以规定图形形成,以与该图形相反的图形形成膜状吸气层。耐热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nm~30μm,可使用SiO2、TiO2、Al2O3、Fe2O3等。通过抑制异常放电,防止电子释放元件和荧光面的破坏及劣化,获得高亮度和高品质的图像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547756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02816550.0
申请日:2002-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20 , H01J29/085 , H01J29/28 , H01J29/94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在形成于荧光体层上的金属背景层上形成耐热性微粒层、在该耐热性微粒层上通过蒸镀等堆积·形成了吸气层的结构。耐热性微粒层最好以规定图形形成,以与该图形相反的图形形成膜状吸气层。耐热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为5nm~30μm,可使用SiO2、TiO2、Al2O3、Fe2O3等。通过抑制异常放电,防止电子释放元件和荧光面的破坏及劣化,获得高亮度和高品质的图像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507645A
公开(公告)日:2004-06-23
申请号:CN02809750.5
申请日:2002-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28
Abstract: 本发明的附有金属背层的荧光面的形成方法,包括荧光面上形成的金属膜的规定区域上使用可将该金属膜溶解或氧化的溶液将其溶解/去除或形成高电阻的工序。金属膜的一部份被除去或形成高电阻后,其残留端部上还可覆盖绝缘性或高电阻的无机材料。甚至,可在溶解或氧化液中添加绝缘性或高电阻的无机材料,在进行金属膜的溶解/去除或形成高电阻处理的同时,让无机材料覆盖处理端部。如此,可获得能够防止因放电导致电子发射元件或荧光面受到破坏、劣化的附有金属背层的荧光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183634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86935.3
申请日:2007-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 H01J29/28 , H01J232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后板以及面对该后板的面板;其中后板包括电子发射装置;并且面板包括用于通过来自电子发射装置的电子照射来发射光的光发射体、以及布置在电子发射装置和光发射体之间的金属背。光发射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中,相对于光发射体中的亮度最大值的亮度大于或者等于50%,在该第二区域中,该亮度小于50%;并且金属背在第二区域中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大于金属背在第一区域中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
公开(公告)号:CN101010773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580028842.7
申请日:2005-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板,它进一步包含:在玻璃基板(4)上形成的多个荧光体层(6);分别设置在荧光体层之间的光吸收层(5);在荧光体层上形成的电分隔金属衬层(1);在光吸收层上通过在其上沉积绝缘体形成的除气分隔层(2),各个分隔层2为峭壁状沉积物,其侧壁表面相对于金属衬层表面成90至80度角;以及分别在金属衬层与除气分隔层上堆积的除气层(3),在相应金属衬层上形成的除气层与在相应除气分隔层(2)上形成的除气层彼此电绝缘。除气分隔层上形成的除气层与金属衬层上形成的除气层充分分开,防止连锁放电并提供具有良好操作稳定性的图像显示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507644A
公开(公告)日:2004-06-23
申请号:CN02809749.1
申请日:2002-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荧光面的形成方法具备在面板内表面形成含有热可塑性树脂的荧光层的工序、将所述荧光层体层加热而使所述热可塑性树脂塑化并使该荧光层的表面光滑的工序、以及在表面光滑的所述荧光层上形成金属膜并加热处理面板的工序。使用软化温度为50~350℃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为此种热可塑性树脂以0.05~50重量%的固体成分比含在荧光层。加热加压条件则是50~350℃的温度、10~10000N/cm2的压力较为理想。依据此方法,提高金属背层的成膜性,防止金属背层的龟裂或针孔。
-
公开(公告)号:CN102109126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8493.9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5/0753 , F21K9/00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137 , H01L2224/73265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通过着眼于减小寄生电容来抑制发光组件的误点灯,并且可实现散热效果的提高。照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位于接地电位且具有导电性;配设在装置本体的发光装置;以及点灯装置,连接于交流电源且将电力供给至所述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发光组件、及供电用布线单元。基板设置着绝缘层及散热层,散热层积层于该绝缘层且具有导热性且呈非电性导通。多个发光组件封装在所述散热层上。供电用布线单元将各发光组件电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0337295C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02809750.5
申请日:2002-05-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28
Abstract: 本发明的附有金属背层的荧光面的形成方法,包括荧光面上形成的金属膜的规定区域上使用可将该金属膜溶解或氧化的溶液将其溶解/去除或形成高电阻的工序。金属膜的一部份被除去或形成高电阻后,其残留端部上还可覆盖绝缘性或高电阻的无机材料。甚至,可在溶解或氧化液中添加绝缘性或高电阻的无机材料,在进行金属膜的溶解/去除或形成高电阻处理的同时,让无机材料覆盖处理端部。如此,可获得能够防止因放电导致电子发射元件或荧光面受到破坏、劣化的附有金属背层的荧光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