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34567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24992.3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能够反射入射光并且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反射膜,其中形成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光入射和反射侧的电致变色膜;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和包含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导电膜与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之间的电解液。形成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中的多个贯通孔沿其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贯通孔的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直径尺寸之比为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567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124992.3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能够反射入射光并且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反射膜,其中形成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光入射和反射侧的电致变色膜;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和包含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导电膜与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之间的电解液。形成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中的多个贯通孔沿其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贯通孔的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直径尺寸之比为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568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24993.8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电致变色膜,形成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导电性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和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含有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解液,以及还原反应补偿单元。在所述电解液中,由于施加电压使所述导电膜为正且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为负,所以所述锂离子朝所述电致变色膜侧移动,并供给到所述电致变色膜的还原反应。所述还原反应补偿单元补偿所述还原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566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24989.1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7 , B60R1/088 , G02F1/1533 , G02F1/155 , G02F2001/1502 , G02F2001/1536 , G02F2001/1555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透明电极膜;形成在所述透明电极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电致变色膜;反射透过所述透明电极膜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光的光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与所述光反射膜之间的锂离子透过膜;设置在所述透明电极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和所述光反射膜的与所述锂离子透过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以及包含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光反射膜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解液。所述锂离子透过膜透过锂离子并限制银从所述光反射膜侧到所述电致变色膜侧的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01334568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0810124993.8
申请日:2008-06-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电致变色膜,形成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导电性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和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含有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解液,以及还原反应补偿单元。在所述电解液中,由于施加电压使所述导电膜为正且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为负,所以所述锂离子朝所述电致变色膜侧移动,并供给到所述电致变色膜的还原反应。所述还原反应补偿单元补偿所述还原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989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49882.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5/34 , B22F1/0003 , B22F1/0018 , B22F1/025 , B22F3/10 , B22F9/24 , B22F2998/10 , B22F2999/00 , C22C12/00 , H01L35/16 , H01L35/18 , H01L35/20 , B22F220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热电转换材料。该方法在热电转换材料等的制造中,可防止在烧结过程容易蒸发的元素蒸发,不混入源自还原剂的杂质,不需要为了合金化的水热反应而进行制造。在利用溶液等离子体法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中,包括通过在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将溶解于该溶液的两种金属盐分别还原,使第一金属及第二金属析出的工序,该工序包括:第一阶段,通过施加第一电功率产生所述等离子体,选择性析出所述第一金属,形成作为核的纳米粒子;及第二阶段,通过施加比所述第一电功率大的第二电功率产生所述等离子体,使氧化还原电位比所述第一金属小的所述第二金属在所述核表面析出,形成被覆包含所述第一金属的所述核的包含所述第二金属的壳。
-
公开(公告)号:CN1106607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523882.2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IPC: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传导结构体或半导体装置。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热传导性优异的热传导结构体。本实施方式为热传导结构体,其为热从第一构件向第二构件传导的热传导结构体,包含:在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以及在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之间与上述自组装单分子膜相接地配置的散热油脂。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98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049882.5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5/34 , B22F1/0003 , B22F1/0018 , B22F1/025 , B22F3/10 , B22F9/24 , B22F2998/10 , B22F2999/00 , C22C12/00 , H01L35/16 , H01L35/18 , H01L35/20 , B22F220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热电转换材料。该方法在热电转换材料等的制造中,可防止在烧结过程容易蒸发的元素蒸发,不混入源自还原剂的杂质,不需要为了合金化的水热反应而进行制造。在利用溶液等离子体法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中,包括通过在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将溶解于该溶液的两种金属盐分别还原,使第一金属及第二金属析出的工序,该工序包括:第一阶段,通过施加第一电功率产生所述等离子体,选择性析出所述第一金属,形成作为核的纳米粒子;及第二阶段,通过施加比所述第一电功率大的第二电功率产生所述等离子体,使氧化还原电位比所述第一金属小的所述第二金属在所述核表面析出,形成被覆包含所述第一金属的所述核的包含所述第二金属的壳。
-
公开(公告)号:CN11066076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910523882.2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IPC: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传导结构体或半导体装置。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热传导性优异的热传导结构体。本实施方式为热传导结构体,其为热从第一构件向第二构件传导的热传导结构体,包含:在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以及在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之间与上述自组装单分子膜相接地配置的散热油脂。
-
公开(公告)号:CN104718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380049239.1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F7/0755 , C08G77/24 , C09D183/08 , C23C18/1605 , C23C18/1608 , C23C18/1637 , C23C18/1651 , C23C18/1831 , C23C18/32 , C23C18/54
Abstract: 在由铝材料构造成的基底上由九氟己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作为抗蚀层。在该基底上进行锌酸盐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