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23327C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610093236.X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 ,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和附在所述集电器上的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活性材料层包含活性材料但不含粘合剂,该活性材料包含硅和氮,并且所述活性材料层在其与所述集电器接触的第一面一侧上的氮的比率高于在其不与所述集电器接触的第二面一侧上的氮的比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351938C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02148116.4
申请日:2002-10-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11B2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5/5552 , H01L41/0986 , H01L41/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进行接合线接合也难在电极金属膜间发生短路的压电体驱动元件,该压电体驱动元件在衬底的一方的面上接合了压电体薄板,在该一方的面上再设置了用于外加使所述压电体薄板伸缩的信号的端子电极;端子电极介于从压电体薄板分离而成的压电体台座在衬底的一方的面上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5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80000190.X
申请日:2008-01-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7 , H01M4/0421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使它在通过使用Si作为主要成分的蒸发原料进行蒸镀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膜时,可以提高成膜速率,具有良好的生产率,且保持高水平的充放电容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以Fe/(Si+Fe)的摩尔比在0.0005以上0.15以下的范围内含有Si和Fe的蒸发原料的工序,以及使所述蒸发原料溶解蒸发而在集电体上直接蒸镀或经由基底层进行蒸镀的工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包含集电体以及在所述集电体上直接层叠或经由基底层层叠的由SiFeyOx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膜,其中,0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800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80149376.6
申请日:2009-12-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042 , C23C14/14 , C23C14/24 , C23C14/243 , C23C14/541 , C23C14/562
Abstract: 本发明确保通过气体冷却带来的充分的冷却能力并且防止真空槽内的真空度的恶化。在真空中设置基板(21),与基板(21)的非成膜面接近地配置冷却体(1),一边将冷却用气体导入到基板(21)和冷却体(1)之间,一边在基板(21)的成膜面上沉积成膜材料来形成薄膜。此时,导入与所述成膜材料反应的气体作为冷却用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107746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680003187.4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4/131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隔膜、在隔膜上固定的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膜的相反侧上形成的集电体层。负极活性包含选自硅单质、硅合金、含有硅和氧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氮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氟的化合物、锡单质、锡合金、含有锡和氧的化合物、含有锡和氮的化合物和含有锡和氟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870327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93236.X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 ,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和附在所述集电器上的活性材料层,其中所述活性材料层包含活性材料但不含粘合剂,该活性材料包含硅和氮,并且所述活性材料层在其与所述集电器接触的第一面一侧上的氮的比率高于在其不与所述集电器接触的第二面一侧上的氮的比率。
-
公开(公告)号:CN1416129A
公开(公告)日:2003-05-07
申请号:CN02148116.4
申请日:2002-10-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11B2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5/5552 , H01L41/0986 , H01L41/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进行接合线接合也难在电极金属膜间发生短路的压电体驱动元件,该压电体驱动元件在衬底的一方的面上接合了压电体薄板,在该一方的面上再设置了用于外加使所述压电体薄板伸缩的信号的端子电极;端子电极介于从压电体薄板分离而成的压电体台座在衬底的一方的面上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2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80003187.4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4/131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隔膜、在隔膜上固定的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膜的相反侧上形成的集电体层。负极活性包含选自硅单质、硅合金、含有硅和氧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氮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氟的化合物、锡单质、锡合金、含有锡和氧的化合物、含有锡和氮的化合物和含有锡和氟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5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190.X
申请日:2008-01-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7 , H01M4/0421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使它在通过使用Si作为主要成分的蒸发原料进行蒸镀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膜时,可以提高成膜速率,具有良好的生产率,且保持高水平的充放电容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以Fe/(Si+Fe)的摩尔比在0.0005以上0.15以下的范围内含有Si和Fe的蒸发原料的工序,以及使所述蒸发原料溶解蒸发而在集电体上直接蒸镀或经由基底层进行蒸镀的工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包含集电体以及在所述集电体上直接层叠或经由基底层层叠的由SiFeyOx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膜,其中,0<x<2且0.0001≤y/(1+y)≤0.03。
-
公开(公告)号:CN100399597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310118800.5
申请日:2003-12-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41/083 , H01L41/22 , G11B5/596 , G11B2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5/5552 , G11B5/4873 , H01L41/0986 , H01L41/313 , H01L41/314 , H01L41/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压电体元件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驱动器。其中,将构成薄膜压电体元件的一对第1压电体元件单元以及第2压电体元件单元电结合的第1对向电极以及第2对向电极作为共同的漂移电极。进而将各个压电体元件单元的第1主电极膜以及第2主电极膜连接,在两压电体元件单元之间施加电压。从而,不需要配置接地电极配线而仅仅通过2端子的配线就可以驱动第1压电体元件单元和第2压电体元件单元,从而大幅地简化了配线工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