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96415B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710193354.2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雅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控制由陶瓷多孔体和有机玻璃形成的耦合层内的空孔直径。提供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压电体、收容所述压电体的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耦合层,其中,耦合层由空孔内内包均匀玻璃球体的陶瓷多孔体构成,所述玻璃球体由有机玻璃的干燥凝胶形成。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在使用无机类材料的浆液(3)中添加内包液化气体的树脂粒子(4),通过第一加热工序使上述树脂粒子(4)发泡而制成中空球状粒子(5),在第二加热工序对陶瓷多孔体进行烧成,在所控制的空孔中形成有机玻璃(7),制作内部的密度稳定、音响阻抗一定的耦合层(9),由此提供输出稳定的超声波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869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8051.3
申请日:2009-01-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62 , B06B1/067 , G10K11/002 , G10K11/004
Abstract: 提供了能够以更高准确度测量流体的流量的一种声匹配体、一种超声波发送器/接收器和一种超声波流量计。声匹配体(24)被装配到一对超声波发送器/接收器(15,16)中的主体(21)。声匹配体(24)包括:匹配部件(34),匹配部件(34)配备有紧密地附着到主体(21)的声波发射表面(27)的多孔体(35),和在多孔体(35)的表面(35B)上堆叠并且包括热硬化树脂(38)和第一流动性减小颗粒(39)的致密层(37);和紧密地附着到声波发射表面(27)和多孔体(35)的端面(35)的侧壁部件(36)。
-
公开(公告)号:CN101275862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90736.7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F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超声波收发器中的匹配层的耐环境性能,并且维持超声波收发器的收发特性。本发明的超声波收发器,在与安装于金属制筒状壳体(2)的顶部内表面的压电体(4)具有电连接形态并处于密闭状态的超声波收发器(1)的顶部表面安装由多孔体等形成的声匹配层(5),以收发提高了收发灵敏度的超声波,其中,超声波收发器(1)具有覆盖筒状壳体(2)的侧壁面周围及声匹配层(5)的表面的保护罩(7),在保护罩(7)的顶面,在能够确保相对声匹配层(5)的表面积预先确定的规定开口面积的范围内,形成用于防止声匹配层(5)破损的遮蔽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415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193354.2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雅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控制由陶瓷多孔体和有机玻璃形成的耦合层内的空孔直径。提供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压电体、收容所述压电体的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耦合层,其中,耦合层由空孔内内包均匀玻璃球体的陶瓷多孔体构成,所述玻璃球体由有机玻璃的干燥凝胶形成。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在使用无机类材料的浆液(3)中添加内包液化气体的树脂粒子(4),通过第一加热工序使上述树脂粒子(4)发泡而制成中空球状粒子(5),在第二加热工序对陶瓷多孔体进行烧成,在所控制的空孔中形成有机玻璃(7),制作内部的密度稳定、音响阻抗一定的耦合层(9),由此提供输出稳定的超声波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8109C
公开(公告)日:2000-01-05
申请号:CN95194070.8
申请日:1995-07-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由在100重量份的聚酰胺中配合5.3~30重量份碘化锌形成的聚酰胺组合物,或者由配合碘化物和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而形成的聚酰胺组合物构成的高分子感温体。由于金属碘化物具有的离子载流性,可以显著的提高阻抗的温度依赖性,另外,作为金属氧化物的氧化锌起碘离子受体的作用,防止金属电极表面生成金属碘化物。而且,氧化锌生成碘化锌,起提高半波通电稳定性的作用,具有连环循环功能,提高了高分子感温体的持久热稳定性,可以显著地提高作为温度传感器或热敏加热器的耐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323442C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01138164.7
申请日:2001-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41/22 , H01L41/087 , H01B11/18 , H01B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41/45 , G01R29/22 , H01L41/087 , H01L41/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同轴柔性压电电缆的极化装置和极化方法。在极化装置中,包括:具有压电体管通道的块状导体,该压电体管包括环绕芯电极形成的同轴柔性压电体;移动装置,用于移动压电体管;和DC电压产生装置,被连接至所述块状导体和所述芯电极。该极化方法,包括步骤:把压电体管配置在块状导体内的通道中,和当所述压电体管静止或被移动装置移动时,在所述压电体管的芯线和所述块状导体之间施加DC电压。根据该极化装置和极化方法,除了能够对包含缺陷的部分同轴柔性压电体进行极化外,还能够在外电极形成之前检测沿给定长度的压电体管的存在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801404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126938.9
申请日:2001-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B13/00 , H01B11/18 , H01L41/22 , H01L41/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同轴柔性压电电缆的极化装置和极化方法。在极化装置中,压电体管3被缠绕在第一旋转鼓5和第二旋转鼓6上,当压电体管3被缠绕的同时同轴柔性压电体2被极化。根据该极化装置,除了能够对包含缺陷的部分同轴柔性压电体2进行极化外,还能够在外电极4形成之前检测沿给定长度的压电体管的存在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2187C
公开(公告)日:2004-06-02
申请号:CN00807491.7
申请日:2000-05-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E05F15/00 , H01L41/087 , G01L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10/00 , E05F15/00 , E05F15/443 , E05F2015/487 , E05Y2400/822 , E05Y2900/55 , H01L41/087
Abstract: 在检测目标夹持在窗框等中的压敏传感器中,支持装置13比压电传感器12更柔软,与压电传感器12一起更易变形而不妨碍压电传感器12的变形,并发出取决于这种变形的输出信号。因此,当利用判别装置检测目标与压敏传感器4的接触时,该压敏传感器4能产生用于检测的足够大小的输出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0C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99111969.X
申请日:1999-08-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L9/08 , G01L1/16 , G01D21/02 , H01L41/0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16 , G01L9/008 , H01L41/087 , Y10S310/80
Abstract: 两种压力传感器,均使用由非晶体氯化聚乙烯、晶体氯化聚乙烯和压电陶瓷粉末组成的压电复合材料。第一种是压电电缆,包括由金属螺旋丝及填充其间的绝缘微细聚合物纤维组成的内导电体、环包内导电体的压电复合物层、由附在聚合物薄膜上的金属薄膜构成的外导电体,金属薄膜与压电复合物层相触接但与内导电体相分离,和防护套。第二种是平面式压力传感器,包括平面形压电复合物层,夹在两聚合物薄膜上的两金属薄膜导电体之间,金属薄膜与复合物层触接,但相互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350612A
公开(公告)日:2002-05-22
申请号:CN00807491.7
申请日:2000-05-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E05F15/00 , H01L41/0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10/00 , E05F15/00 , E05F15/443 , E05F2015/487 , E05Y2400/822 , E05Y2900/55 , H01L41/087
Abstract: 在检测目标夹持在窗框等中的压敏传感器中,支持装置13比压电传感器12更柔软,与压电传感器12一起更易变形而不妨碍压电传感器12的变形,并发出取决于这种变形的输出信号。因此,当利用判别装置检测目标与压敏传感器4的接触时,该压敏传感器4能产生用于检测的足够大小的输出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