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向轮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15164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02379.5

    申请日:2012-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全向轮结构。现有的全向轮结构普遍存在滚子之间间隙较大,重合度较差的缺点。本发明中的左侧盖板和轮毂均具有内凹的结构,可以相互贴合。全向轮具有16个支承座,均匀分布在轮毂周围,支承座的一端与轮毂的挡边贴合,支承座的两端开有螺孔,左侧盖板和轮毂的挡边均匀分布16个孔,通过螺钉与支承座固定连接。右侧盖板周围边缘也开有16个孔,通过螺钉与支承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一般全向轮滚子间隙过大,滚动过程中振动明显的问题,提高了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运动平稳性。

    多排式全向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0035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02378.0

    申请日:2012-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排式全向轮,包括轮毂和从动轮。该轮毂采用内外两排或两排以上且交替错开22.5度角排列结构,确保全向轮至少有一个及以上小轮与地面接触。外轮毂支架、内轮毂支架通过轮毂中心直接配合联接。轮毂的U型槽内安装支撑轴,支撑轴两两连接,形成正八边形轴链,每根支撑轴上安装纺锤体从动轮,轴链连接处通过带有倒钩的盖板固定。从动轮采用轴承套和纺锤体外圈橡胶硫化的一体结构,保证了全向轮运动的精度。本发明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上设计有拔插式结构,可实现多排并列安装,有效提高全向轮的承载能力。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全向轮相邻小轮间隙过大的问题,提高主动轮的传动平稳性,保证机器人在运行时的振动精度。

    一种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8020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102356.2

    申请日:2011-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现有的机器人足部冲击吸收效果不好。本发明包括脚趾板、脚跟板、脚掌板、柔性铰链、弹簧板、脚跟减振装置、六维力力矩传感装置和踝支承座。脚趾板与脚掌板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脚掌板与脚跟板通过弹簧板连接;脚趾板、脚掌板和脚跟板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柔性铰链、弹簧板和减振装置均沿行进方向对称设置;柔性铰链为由两个可柔性变形的矩形环并联组成,该柔性铰链由整体线切割加工形成,每个矩形环开有与行进方向垂直的凹槽,用于吸收变形;弹簧板中间的厚度小于两端的厚度。本发明通过增加被动脚趾自由度使仿人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步态更加平稳和自然。

    一种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80206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02356.2

    申请日:2011-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现有的机器人足部冲击吸收效果不好。本发明包括脚趾板、脚跟板、脚掌板、柔性铰链、弹簧板、脚跟减振装置、六维力力矩传感装置和踝支承座。脚趾板与脚掌板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脚掌板与脚跟板通过弹簧板连接;脚趾板、脚掌板和脚跟板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柔性铰链、弹簧板和减振装置均沿行进方向对称设置;柔性铰链为由两个可柔性变形的矩形环并联组成,该柔性铰链由整体线切割加工形成,每个矩形环开有与行进方向垂直的凹槽,用于吸收变形;弹簧板中间的厚度小于两端的厚度。本发明通过增加被动脚趾自由度使仿人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步态更加平稳和自然。

    一种新型全向轮结构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23789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288241.7

    申请日:2012-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全向轮结构。现有的全向轮结构普遍存在滚子之间间隙较大,重合度较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盖板和轮毂均具有内凹的结构,可以相互贴合。全向轮具有16个支承座,均匀分布在轮毂周围,支承座的一端与轮毂的挡边贴合,支承座的两端开有螺孔,左侧盖板和轮毂的挡边均匀分布16个孔,通过螺钉与支承座固定连接。右侧盖板周围边缘也开有16个孔,通过螺钉与支承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一般全向轮滚子间隙过大,滚动过程中振动明显的问题,提高了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运动平稳性。

    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1980318U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20122037.3

    申请日:2011-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柔性关节的机器人脚部机构。现有的机器人足部冲击吸收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包括脚趾板、脚跟板、脚掌板、柔性铰链、弹簧板、脚跟减振装置、六维力力矩传感装置和踝支承座。脚趾板与脚掌板通过柔性铰链连接,脚掌板与脚跟板通过弹簧板连接;脚趾板、脚掌板和脚跟板底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柔性铰链、弹簧板和减振装置均沿行进方向对称设置;柔性铰链为由两个可柔性变形的矩形环并联组成,该柔性铰链由整体线切割加工形成,每个矩形环开有与行进方向垂直的凹槽,用于吸收变形;弹簧板中间的厚度小于两端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被动脚趾自由度使仿人机器人的行走更加稳定,步态更加平稳和自然。

    一种多排式全向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23788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288205.0

    申请日:2012-06-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排式全向轮,包括轮毂和从动轮。该轮毂采用内外两排或两排以上且交替错开22.5度角排列结构,确保全向轮至少有一个及以上小轮与地面接触。外轮毂支架、内轮毂支架通过轮毂中心直接配合联接。轮毂的U型槽内安装支撑轴,支撑轴两两连接,形成正八边形轴链,每根支撑轴上安装纺锤体从动轮,轴链连接处通过带有倒钩的盖板固定。从动轮采用轴承套和纺锤体外圈橡胶硫化的一体结构,保证了全向轮运动的精度。本实用新型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上设计有拔插式结构,可实现多排并列安装,有效提高全向轮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全向轮相邻小轮间隙过大的问题,提高主动轮的传动平稳性,保证机器人在运行时的振动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