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燃烧耦合热电子发电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6379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19756.1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燃烧耦合热电子发电燃烧器。本发明中的空气预热通道布置在热电子发电结构的外壁上,空气经过预热通道后和燃料分别通入预混室,经过预混进入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中进行点火燃烧,在多孔介质中形成稳定燃气燃烧火焰,燃烧热量以耦合多孔介质表面辐射传热和高温烟气对流的传热方式传递出去。在燃烧器的壁面上设置热电子发电结构,外接电路和负载用于燃烧余热的利用。本发明通过设置空气预热通道,降低阳极绝对温度,以防阳极工作温度较高,抑制热电的有效转换,提高热电子发电效率。同时用于预热空气,大幅度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羽毛球拍穿线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000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321017.3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穿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羽毛球拍穿线装置。一种羽毛球拍穿线装置,包括基本件、填充带,所述基本件中心部分为空心状,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穿线相较于传统方法的横、纵分别穿线法而言具有每根线的松紧程度可控,实现拍体的战术性的设置,拍体每个位置线体松紧程度不同在击球时可以产生不同的击球效果,从而可以打出难以预料的击球弧线;且由于每根线都是单独设置的,相较于传统穿线设备而言具有更加便捷、更加亲民的特点,传统设备不但体积大,使用繁琐,呈蛇形排列的拍线有一处没有做好便会整体松动,十分不利于没有专业设备的人员使用;传统穿线的末尾处往往需要进行打结收尾。

    一种分立式分光计及其实验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3300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36417.7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立式分光计及其实验调节方法,它包括导轨、载物平台、平行光凸透镜、成像透镜和观察屏。载物平台一侧的导轨上设有平行光凸透镜,平行光凸透镜的前焦面上设有狭缝,平行光透镜和狭缝用于产生平行光。载物平台另一侧的导轨上设有成像凸透镜,成像透镜后焦面处设有观察屏,观察屏中心设有一通光小孔,通光孔上方和下方各刻有一个十字叉丝,以便于分光计的调节。成像透镜与观察屏用于平行光会聚,成清晰像。本发明采用观察屏成像,使实验结果清晰成像在观察屏中心,扩大了观察的视场,利于观察结果,减轻了用眼疲劳。分立式分光计利用导轨和可移动滑块代替了原有分光计的镜筒,利于更换原件。

    便携式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87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19820.6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本发明中的电池包外壳内均匀等距排布有动力电池,动力电池间均匀等距排布有蒸发管,电池与蒸发管之间的间隙部分填充满(固‑液)相变材料,蒸发管内填充有适量(液‑气)相变材料,电池包外壳上布置有冷凝板,冷凝板的外壁面上布置有密密麻麻的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外部布置有透明罩板,罩板的上端和左右两侧各布置有百叶窗。本发明中的“V”型冷凝面有助于中间区域最先液化放热,两侧次之,且可以对液化后的液相进行二次分配,使得更多液化后的液相相变工质进入中间部分的蒸发管,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倒“V”型回流壁面有助于加速液相相变工质再次进入蒸发管。

    一种传感器外壳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460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22642.5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外壳,与设备安装面接触安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表面安装有与设备安装面接触的支撑块,所述外壳四角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沉头螺栓的安装孔和与所述安装孔相通且用于安装触发推杆的触发槽,所述触发推杆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沉头螺栓配合实现触发推杆的内移,相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位于所述支撑槽内部所述挤压块设在所述支撑块的一侧且随触发推杆内移从而挤压支撑块增加所述支撑块的稳固性,整个结构能够使壳体在弧面位置进行安装时在壳体无变形的情况下完成安装,并保证安装强度,从而壁面内部封胶的PCB板与元器件因壳体变形而在胶体作用下损坏板路与其上的电子元器件。

    自卷吸二次风多引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及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38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449548.6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卷吸二次风的多引射预混多孔介质燃气燃烧辐射器及其燃烧方法。本发明包括空气燃气旋转预混器,在空气燃气预混器外侧底部,设有切圆均布的文丘里引射器,在文丘里引射器入口端设有燃气入射器;在空气燃气预混器上端设有气流均匀分配器,气流均匀分配器上端设有多孔介质燃烧表面辐射器,多孔介质燃烧表面辐射器上端设置有放射状烟气余热回收辐射环;在空气燃气预混器底面中心,设有二次风入口,自卷吸二次风管设置于空气燃气预混器、气流均匀分配器、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中心轴线。本发明燃烧火焰稳定性强,燃烧效率,辐射换热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燃烧器负荷变化范围广,可直接实现NOx超低排放。

    具有二次风的鼓风预混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及其燃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383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1440071.5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风的鼓风预混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及其燃烧方法。目前燃气燃烧辐射器燃烧效率低,热辐射效果差,NOx等污染物排放浓度较高。本发明包括燃气预混室,在燃气预混室两侧底部设有燃气入口,底面中心轴线处设有二次风入口,燃气预混室上端设有气流均匀分配器,气流分配器上端为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二次风管设置于燃气预混室、气流分配器、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中心轴线;多孔介质燃烧辐射器两侧中下部设有一次风入口,外壁面中下部与燃气预混室外壁设有一次风环形预热夹层通道。本发明燃烧火焰更加稳定,燃烧效率高,热辐射强度大,燃烧器负载变化范围广,能够直接实现NOx的超低排放。

    一种电信号激励下液面法拉第驻波产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968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33172.4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信号激励下液面法拉第驻波产生方法。本发明基于波动理论中波在液体与固体间的传播特性,由信号发射器发出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大,通过示波器对信号频率、电压、波形进行监测并调制,将稳定的电信号传输至换能器,换能器将电信号进行能量转化,并在通过顶部输出垂直激励下的信号波,传输至信号胶状传输层,胶状传输层可直接作用于液体底部,并经垂直液面方向的垂直波动与平行于液面方向的横向波动共同作用,在液体表面形成三维法拉第驻波。本发明能够清晰地演示和诠释三维驻波波动现象,便于理解法拉第驻波形成原理,并且操作方便、直观性强、趣味性高、丰富了物理实验实践教学。

    一种光致热电子与光子协同发射制冷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02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74275.X

    申请日:20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致热电子与光子协同发射制冷的方法与装置。阴极体吸收光源光子和热源热能,内部价带束缚电子跃迁至导带成为热电子。部分热电子在电压源提供的电场力作用下,携带能量发射至真空并被传导至阳极体;部分热电子通过与价带空穴的复合作用产生光子,光子携带能量离开阴极体,与碱金属蒸气碰撞产生等离子体,减弱负空间电荷效应并增强热电子发射。通过热电子与光子协同发射的方式,阴极体吸收热源的能量使其温度下降,实现制冷。本发明充分利用电子和光子两种传能工质,具有更佳的热交换特性,使得制冷装置的可使用温度更低,应用范围更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一种可车载除湿防护空温式二氧化碳气化撬

    公开(公告)号:CN11836165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18575.0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车载除湿防护空温式二氧化碳气化撬。本发明包括防护箱体以及位于防护箱体内部的气化器,所述气化器设有气化管束,所述气化管束前端连接高压共轨管道分液侧,气化管束后端通过集箱连接二氧化碳出气管道;所述防护箱体顶部设有风机,侧面设有百叶窗,底部设有除湿防护网和折叠防护底板;所述风机采用鼓风式或引风式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空气湿度状况采用不同的进风方式,提高气化效率和稳定性。本发明依据强制对流换热原理,基于底部除湿装置,利用气液速度转向的惯性分离技术,采用风机两种不同运行状态,配合两侧百叶角度调节,引射卷吸空气去除壁面边界效应影响,实现全天候高效稳定、安全高压气化的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