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搭载磁力仪的水下拖曳体

    公开(公告)号:CN11480266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49781.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搭载磁力仪的水下拖曳体,包括主控舱、磁力仪、位置传感器和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所述主控舱前端设置有半球型头部,所述主控舱的尾部设置有尾部半球传感器舱,所述磁力仪安装在尾部半球传感器舱内,所述位置传感器和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安装在主控舱内,所述位置传感器监测信息传输至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所述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动力输出至磁力仪。通过伺服电机和角度传感器实时调节磁力仪角度,实现全角度闭环控制。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水下拖曳体的制造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可直接调整磁力仪的角度以适应各地的磁场,同时,可有效降低因磁力仪与所测目标物之间夹角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一种适用于低密度拖曳体的重心调节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44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0969961.3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密度拖曳体的重心调节方法及装置。现有拖曳体配重主要设置在拖曳体内部,在拖曳体重心调整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配重效率低且重心高等问题,特别是低密度拖曳体对配重本身要求较高,往往存在所需空间大、携带不变等问题。本发明进行配重需求计算、配重材料选择和初定安装位置,再对配重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使拖曳体的整体质心与整体浮心在竖直轴线上对齐,且拖曳体的整体浮心高于整体质心。本发明能高效、便捷地调整拖曳体的重心位置,使得拖曳体能够在水中保持水平姿势,能够安全、精准地进行水下的检测作业,且能够使得拖曳体的稳心位置高于重心位置,增加拖曳体的稳定性。

    一种利用重力与浮力发电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419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84188.1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力与浮力发电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该水下机器人包括主架体、浮力调节装置、控制装置和发电与推进装置。主架体呈现细长的低阻力的流线型壳体,主架体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舱段,上部为控制舱,下部为浮力调节舱。浮力调节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与浮力调节舱通过气体阀门连接,浮力调节舱的底部与外界环境通过通水阀连接。主架体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发电与推进装置。发电与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电机和导流支架。电机安装在导流支架中心位置的电机仓内,且输出轴与螺旋桨联接。本发明通过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力控制其上浮与下沉,进而水流带动螺旋桨和电机旋转实现发电,显著提高水下机器人的续航能力。

    一种适用于低密度拖曳体的重心调节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4462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69961.3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密度拖曳体的重心调节方法及装置。现有拖曳体配重主要设置在拖曳体内部,在拖曳体重心调整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配重效率低且重心高等问题,特别是低密度拖曳体对配重本身要求较高,往往存在所需空间大、携带不变等问题。本发明进行配重需求计算、配重材料选择和初定安装位置,再对配重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使拖曳体的整体质心与整体浮心在竖直轴线上对齐,且拖曳体的整体浮心高于整体质心。本发明能高效、便捷地调整拖曳体的重心位置,使得拖曳体能够在水中保持水平姿势,能够安全、精准地进行水下的检测作业,且能够使得拖曳体的稳心位置高于重心位置,增加拖曳体的稳定性。

    一种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6516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0711673.8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螺旋桨、发电机转子、发电机定子、蓄电池、壳体、压缩空气储存罐、储水仓和第二螺旋桨。呈环状的发电机定子固定在壳体内,发电机转子转动连接在发电机定子的内侧,发电机转子与发电机定子相对转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转子上同轴固定有转轴,转轴伸出壳体外。第一螺旋桨固定在转轴的外端,第二螺旋桨固定在壳体上。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的轴线重合,且旋向相反。本发明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通过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旋桨来带动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相对运动,产生电能,从而为水下作业机器人提供辅助电源,大幅提高水下立体探测器等水下装备的续航时长。

    一种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6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711673.8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公开的水下浮力发电装置,包括第一螺旋桨、发电机转子、发电机定子、蓄电池、壳体、压缩空气储存罐、储水仓和第二螺旋桨。呈环状的发电机定子固定在壳体内,发电机转子转动连接在发电机定子的内侧,发电机转子与发电机定子相对转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发电机转子上同轴固定有转轴,转轴伸出壳体外。第一螺旋桨固定在转轴的外端,第二螺旋桨固定在壳体上。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的轴线重合,且旋向相反。本发明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通过旋向相反的两个螺旋桨来带动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相对运动,产生电能,从而为水下作业机器人提供辅助电源,大幅提高水下立体探测器等水下装备的续航时长。

    一种利用重力与浮力发电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44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484188.1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重力与浮力发电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该水下机器人包括主架体、浮力调节装置、控制装置和发电与推进装置。主架体呈现细长的低阻力的流线型壳体,主架体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两个舱段,上部为控制舱,下部为浮力调节舱。浮力调节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与浮力调节舱通过气体阀门连接,浮力调节舱的底部与外界环境通过通水阀连接。主架体的外侧安装有多个发电与推进装置。发电与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电机和导流支架。电机安装在导流支架中心位置的电机仓内,且输出轴与螺旋桨联接。本发明通过改变水下机器人的重力控制其上浮与下沉,进而水流带动螺旋桨和电机旋转实现发电,显著提高水下机器人的续航能力。

    一种适用于管道巡检机器人的自动调向装置及其调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3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2323.0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管道巡检机器人的自动调向装置及其调向方法。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部倾斜时不利于检测工作。本发明的扇形板正下方配有重块;左滑动叉轴和右滑动叉轴顶部均与扇形板固定;左连杆的一端与左滑动叉轴构成圆柱副,另一端与左转臂一端构成滑动副;右连杆的一端与右滑动叉轴构成圆柱副,另一端与右转臂一端构成滑动副;固定在扇形板顶部的转轴支承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L型固定板的一个臂以及加强板一端固定在一起,L型固定板的另一臂与加强板另一端以及U型槽固定在一起。本发明装配在管道巡检机器人前部,消除了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部检测过程因路径偏差而发生倾覆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

    一种可搭载磁力仪的水下拖曳体

    公开(公告)号:CN11480266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449781.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搭载磁力仪的水下拖曳体,包括主控舱、磁力仪、位置传感器和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所述主控舱前端设置有半球型头部,所述主控舱的尾部设置有尾部半球传感器舱,所述磁力仪安装在尾部半球传感器舱内,所述位置传感器和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安装在主控舱内,所述位置传感器监测信息传输至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所述磁力仪姿态调整机构动力输出至磁力仪。通过伺服电机和角度传感器实时调节磁力仪角度,实现全角度闭环控制。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水下拖曳体的制造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可直接调整磁力仪的角度以适应各地的磁场,同时,可有效降低因磁力仪与所测目标物之间夹角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一种负压防尘式套筒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76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39076.0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防尘式套筒装置,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套接在外套筒内,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套筒顶端的防尘环,所述防尘环包括安装套环和喇叭状密封环,所述安装套环固定在外套筒的顶部,所述喇叭状密封环的低部与安装套环的内壁一体成型,所述喇叭状密封环的顶部密封连接至内套筒的径向外壁,所述喇叭状密封环内壁与外套筒的顶部端面形成一个过渡气室。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尺寸改造现有套筒结构,兼容性强;过渡气室设计可减小套筒结构内外气压差,并使间隙配合导致的气体交换目标由环境气体改为气管带来的洁净气体,延长机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