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道磁性吸附光驱动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1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56294.4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道磁性吸附光驱动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本发明中主管一的出口和主管二的进口与负压装置的进口和出口连通,主管一的进口和主管二的出口均设有控制阀,竖管一和竖管二的下端与主管一和主管二的中部接口连通,上端通过两个连接管与单向阀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吸附剂投加装置的加液管出口与主管一上的加液口连通,主管二上位于负压装置和竖管二之间固定有激光发射器,主管二内位于激光发射器和竖管二之间固定有水平且上下布置金属板B和金属板A,主管二上位于竖管二和控制阀之间设有颗粒传感器,主管一和主管二设有间距布置的三个粒子浓度测量装置。本发明采用吸附技术、光帆技术和强磁技术实现了对工业废水的高效净化工作。

    一种电火花絮状工作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7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27536.6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火花絮状工作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絮状工作液由质量比为35~45:12~20:125~175:4~6:6~10的二氧化硅颗粒、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基液、触变剂和抗沉淀剂组成。制备方法为:触变剂加入到二氧化硅颗粒与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混合物中搅拌,得到触变剂‑粉末混合物;再加入抗沉淀剂进行搅拌,得到触变剂‑抗沉淀剂粉末混合物;接着加入66%的基液进行超声搅拌,得到初始絮状工作液;初始絮状工作液与剩余基液注入超声波振动仪中搅拌,得到最终絮状工作液。本发明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极性膜,且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能在磁场作用下向工件待加工表面定向聚集,电蚀稳定性好,加工精度高。

    制作木质抛光工具用木屑的润湿上胶混料机及其混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7449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431533.7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作木质抛光工具用木屑的润湿上胶混料机及其混料方法。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制作木质抛光棒用木屑的润湿上胶混料设备。本发明的旋转轴支承在料筒内,旋转轴和料筒绕垂直的两轴线分别旋转,料筒内壁固定有雾化喷头,旋转轴上固定有沿旋向相反的两段螺旋线连接而成的曲线排布的弧形桨叶;弧形桨叶的内侧弧面固定有三个多孔喷头;弧形桨叶随旋转轴转动铲下料筒靠近内壁的木屑,使木屑做沿着曲面运动,并使得料筒两端的木屑被均匀带到料筒的中间,中间木屑积累后又因为重力下落。本发明能保证木屑在料筒内充分翻滚、搅拌,雾化喷头和多孔喷头对木屑的喷淋充分,达到了良好的木料润湿上胶效果,为后续木质抛光棒的成形制作做好准备。

    一种适用于压铸铝合金材料的磁性抛光液

    公开(公告)号:CN11276004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1442454.6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压铸铝合金材料的磁性抛光液及其制备方法。磁流体抛光液是磁流体抛光的关键技术。本发明的磁性抛光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钕铁硼磁粉10%、超硬磨料微粉10%、基液75%、触变剂2%、抗沉淀剂3%。本发明中钕铁硼磁性颗粒具有很高的磁性,能更好包裹并带动超硬磨料,提高抛光效率,且由于基液和抗沉淀剂的加入,使得结合体在磁性微粉的作用下即可抱团成为柔性体,该结合体在外部磁铁的控制下又可改变柔性体的刚度,实现抛光力可控。

    一种抛光对磨硬质金属材料的木刀具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1858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08227.4

    申请日:2020-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光对磨硬质金属材料的木刀具及其装配方法。本发明木刀具主要由刀壳、紧固螺钉、内芯和刀头组成;刀壳包括刀柄、上铜环、云母片、中壳和下铜环;中壳通过上铜环与刀柄固定,通过下铜环与刀头固定;内芯设置在中壳内,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线圈与下铜环和下铜环电连接;下铜环与刀头固定;刀头开设有微型流道孔组。本发明在通过电刷通电后,可产生磁场,且磁场可根据电流调整;微流道木质抛光头的斜度微型流道孔中可注入绿色纳米磨削液,在微流道木质抛光头旋转时,绿色纳米磨削液逐渐渗透到微流道木质抛光头的外表面,不断补充抛光接触面处的绿色纳米磨削液,从而实现更好的抛光效果,且微流道木质抛光头可更换。

    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木质抛光工具磨抛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2518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08271.5

    申请日:2020-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木质抛光工具磨抛工艺。现有磨抛工艺无法在零件表面有针对性地灵活磨抛。本发明对木质抛光头进行干燥后浸泡绿色纳米磨抛液,然后装配木质抛光工具,并对木质抛光工具和待磨抛硬质金属工件进行装夹;接着对线圈施加交流电,并对木质抛光工具和待磨抛硬质金属工件进行对刀;再接着对待磨抛硬质金属工件进行抛光;停机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若不满足要求,则更换木质抛光后重新对待磨抛硬质金属工件抛光,直到待磨抛硬质金属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本发明的电磁场位置随木质抛光头的移动而变化,从而提高了加工可控性,实现工件表面区域选择性磨抛,从而实现精细抛光,且电磁体的电磁力可调。

    用于PTFE切削加工的瞬态测温刀具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4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4982.8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PTFE切削加工的瞬态测温刀具及其使用方法,刀具包括金刚石刀头、刀具座和热电偶点阵;金刚石刀头固定在刀具座上开设的安装槽上;热电偶点阵装配在刀具座上的安装槽上,且位于刀具座与金刚石刀头的间隙中。本发明可以应用于PTFE材料瞬态切削温度的测量,通过在刀具座上的安装槽表面安装多个薄膜热电偶,通过在金刚石刀头表面和刀具座表面制备绝缘导热膜,实现对金刚石刀头加工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且薄膜式的传感器具有热容量小、体积小、响应速度快,能捕捉瞬时微量温度的变化的优点;通过在刀具座上安装薄膜热电偶替换在刀头上安装薄膜热电偶,避免了薄膜热电偶随刀头磨损而损坏,提高薄膜热电偶的工作效率。

    内置螺旋式液体通道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5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946193.5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置螺旋式液体通道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方法。仅在吸热盒外部制造水冷或风冷环境已难以实现大功率芯片的散热要求。本发明中吸热盒的流体入口、双向蠕动泵、双涡状线形冷凝管、单向蠕动泵和吸热盒的流体出口依次连通;双涡状线形冷凝管由风扇风冷散热;储液箱的内腔与双涡状线形冷凝管中两根涡状管的连通口通过传输通道连接;传输通道上设有压力阀;吸热盒内螺旋式液体通道的一端通过入口直通道与流体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出口直管与流体出口连接;入口直通道内壁设有螺旋桨叶片式结构;螺旋式液体通道的每个螺旋管段通过支管与储液箱内腔连通;储液箱内设有冷却液。本发明的风冷系统与液冷系统具有复合散热效果。

    内置仿小肠绒毛式微针环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8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28931.3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置仿小肠绒毛式微针环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与方法。仅在吸热盒外部制造风冷或水冷环境已难以实现大功率芯片的散热要求。本发明的风扇顶部出风口与双涡状线形冷凝管贴合;吸热盒内部固定三层盘曲形液体通道,通道内嵌有若干仿小肠绒毛式微针环;三层盘曲形液体通道的入口与入口蠕动泵的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入口蠕动泵的入口经过软管和双涡状线形冷凝管连接出口蠕动泵的出口;出口蠕动泵的入口与三层盘曲形液体通道的出口通过软管连接;吸热盒侧面固定有热电偶,顶面固定有六边形蜂窝状微针阵列组。本发明的外部风冷系统和内部液冷系统结合,多处增大散热面积和延长冷却液热交换时间的结构促进热交换效率,满足大功率芯片散热需求。

    内置螺旋式液体通道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522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46193.5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置螺旋式液体通道的大功率芯片散热系统及其散热方法。仅在吸热盒外部制造水冷或风冷环境已难以实现大功率芯片的散热要求。本发明中吸热盒的流体入口、双向蠕动泵、双涡状线形冷凝管、单向蠕动泵和吸热盒的流体出口依次连通;双涡状线形冷凝管由风扇风冷散热;储液箱的内腔与双涡状线形冷凝管中两根涡状管的连通口通过传输通道连接;传输通道上设有压力阀;吸热盒内螺旋式液体通道的一端通过入口直通道与流体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出口直管与流体出口连接;入口直通道内壁设有螺旋桨叶片式结构;螺旋式液体通道的每个螺旋管段通过支管与储液箱内腔连通;储液箱内设有冷却液。本发明的风冷系统与液冷系统具有复合散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