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017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87918.5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识别换流变压器故障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换流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振动信号;确定对照振动信号和目标分析振动信号;提取直流侧振动信号;确定直流侧振动信号的特征分布区间;判断变压器故障并确定故障出现的位置。其装置包括分类单元、确定单元、筛选单元、相关性计算单元、直流侧信号计算单元、频谱分析单元、累计能量占比计算单元、峭度值计算单元和判断单元。本发明能够判断分离出的直流侧振动信号的特征值是否在特征分布区间内,实现对换流变压器故障位置的准确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87919.X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评估换流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方法和装置,属于换流变压器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得到有效振动数据;识别振动信号频谱图中基频及其倍频的有效峰值;得到换流变压器整体的能量分布特征值;计算振动信号的对称性特征;评估换流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装置包括采集单元、频谱分析单元、能量计算分布单元、对称性计算单元和分类单元。本发明实现与变压器无任何电气连接,且无需对变压器进行断电,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很小;方法简便且易于实现,能够有效地在无法实时测量换流变压器电流的情况下,评估出振动信号处于换流变压器不同的运行状态,在变压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时排除换流变压器不同运行状态造成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2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8832.5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PC: H02J3/06 , G06Q50/06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抗毁性评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节点的负荷功率、节点的出线潮流、节点的入线节点集合、用于分析负荷重要性的层次分析模型中方案对准则的影响权重以及准则对目标的影响权重;根据节点的负荷功率、出线潮流以及入线节点集合,计算负荷节点的可靠度;根据层次分析模型中的影响权重,计算负荷节点的重要度;根据负荷节点的可靠度和重要度,计算电力系统的抗毁性指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及负荷的重要度的情况下根据负荷供电可靠度构建电力系统的抗毁性指标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计算系统抗毁性时忽视了具体负荷的重要度和对应的供电可靠度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60558.8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41/14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2 , G06F18/243 , G06N5/01 , G06N20/20 , H04L41/147 , H04L4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电力系统触发通信方法及装置。本申请通过获取历史和实际负荷数据,利用预先训练好的电力系统预测模型预测负荷。如果预测与实际数据相似度低于阈值,则传输实际数据;否则,发送前一周期数据以填补接收端空缺。本申请的方法提高了电力系统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仅在电力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触发系统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851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010076880.6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体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器和安装在第一混合器内的增压器;增压器包括容器体、密封罩和限位组件,容器体的侧壁和底壁分别设有喷气孔和驱动孔;密封罩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堵住驱动孔,侧板套在容器体的侧壁上,且侧板包覆喷气孔;容器体内的气体可通过驱动孔推动密封罩,使得侧板不再覆盖喷气孔,喷气孔与第一混合器的内腔相连通;当容器体内的压强小于预置压强时,限位组件推动密封罩使得侧板覆盖喷气孔。本申请通过增压的方式增加两种气体相互冲击的频率,使得两种气体在第一混合器内快速混合均匀,有效地提高混合充气装置的气体混合效率,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气体混合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722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1296473.1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7C17/278 , C07C19/10 , B01J31/22 , B01J31/30 , B01J3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4‑二氯‑1,1,1,4,4‑五氟丁烷的制备方法。所述2,4‑二氯‑1,1,1,4,4‑五氟丁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偏氟乙烯和1,1‑二氯‑2,2,2‑三氟乙烷,在调聚催化剂、溶剂存在下,反应制备得到2,4‑二氯‑1,1,1,4,4‑五氟丁烷;所述调聚催化剂由催化主剂、催化助剂和引发剂组成;所述催化主剂为铜盐,催化助剂为脂环胺或芳香胺,引发剂为过氧化合物或过硫酸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催化活性高及反应选择性高的优点,在较优的条件下,偏氟乙烯的转化率可保持在95.0%以上,2,4‑二氯‑1,1,1,4,4‑五氟丁烷的选择性在9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36607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254793.3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纹影的气体漏率估算方法,包括:获取气流喷射过程视频;对所述气流喷射过程视频进行处理,获取气流喷射图像;基于所述气流喷射图像进行标定,获取每两张图像中的气流参数;基于所述每两张图像中的估算气流体积,获取每两张图像中的气流流量;基于所述每两张图像中的气流流量和管道内外压差,获取气体泄漏率。本发明将纹影检漏技术与定量估算泄漏率相结合,通过简易的图像处理以及计算步骤获得气流泄漏流量,再根据设备的规定充气压差得到泄漏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25856.3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酰氟高响应的气敏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传感器,本申请提供的碳酰氟高响应的气敏材料和酰氟(COF2)气体接触后,电子从Au掺杂的SnO2微米颗粒转移到碳酰氟气体分子,为放热反应,Au掺杂的SnO2微米颗粒和碳酰氟气体能发生较强的吸附,Au掺杂的SnO2微米颗粒的电阻增加,同时,电阻的变化和碳酰氟气体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用于检测碳酰氟气敏材料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576852.6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B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绝缘介质及其应用。气体绝缘介质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的组分:组元1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8.4份~76.7份、组元2八氟环丁烷23.3份~91.6份。本发明的气体绝缘介质绝缘强度和六氟化硫相比更加优异,液化温度低,具有更宽泛的温度应用范围。并且,在一定组成条件下性质上类似于单一物质的绝缘气体,当气体发生泄漏时,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与八氟环丁烷二者的比例不变,在电气设备维护时,可按一定比例直接补充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与八氟环丁烷,无需分析检测等其他操作。另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介质环保性能好,GWP值低,ODP值为0。
-
公开(公告)号:CN1172854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47740.0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7C17/10 , C07C21/04 , B01J27/128 , B01J27/13 , B01J27/125 , B01J27/122 , B01J2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1,2‑三氯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1,1,2‑三氯丙烯的制备方法,在负载型催化剂和溶剂存在下,丙烯和氯气反应制备得到1,1,2‑三氯丙烯;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所述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溶剂。本发明的1,1,2‑三氯丙烯的制备方法中原料组分丙烯的转化率最高能够达到100%,1,1,2‑三氯丙烯的选择性最高能够达到95.7%,且操作简单、催化剂易分离、制备过程三废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