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机器学习和/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识别产痹性贝类毒素藻类的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056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37232.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和/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识别产痹性贝类毒素藻类的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提取产麻痹性贝毒的藻类或不产麻痹性贝毒的藻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三维荧光光谱信息,运用SVM和CNN模型提取实验藻类的特征峰,通过反复训练模型,并不断优化参数,得到可用于识别产麻痹性贝类毒素和不产麻痹性贝类毒素藻类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能用于产毒藻的识别。本发明对麻痹性贝毒藻类和非麻痹性贝毒藻类判别正确率很高,基本实现了对产毒藻快速准确识别的目的。本发明无需去除荧光原始光谱的瑞利散射,可有效降低数据处理的繁杂程度,提高模型的运行速度,更方便、快捷、准确的对产麻痹性贝类毒素藻类进行判别。

    一种软骨假体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02148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33297.4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假体,包括:主体,设有中心孔,插设中心体,中心体可移动地设置在中心孔内;主体侧壁设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主体侧壁还设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分别插设第一锁定螺母和第二锁定螺母;主体侧壁还设有顶出孔和偏心孔,顶出体可滑动地设置在顶出孔内,偏心螺母插设在偏心孔内;帽体,设有垂直于帽体最大截平面的杆体,插设在中心体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分别调节中心体的横向位置与竖向位置,使用锁定螺母进行锁定,实现软骨假体精准定位的目的。

    一种软骨假体
    3.
    发明公开
    一种软骨假体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021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3297.4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骨假体,包括:主体,设有中心孔,插设中心体,中心体可移动地设置在中心孔内;主体侧壁设有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主体侧壁还设有第一锁定孔和第二锁定孔,分别插设第一锁定螺母和第二锁定螺母;主体侧壁还设有顶出孔和偏心孔,顶出体可滑动地设置在顶出孔内,偏心螺母插设在偏心孔内;帽体,设有垂直于帽体最大截平面的杆体,插设在中心体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调节体和第二调节体分别调节中心体的横向位置与竖向位置,使用锁定螺母进行锁定,实现软骨假体精准定位的目的。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自排屑电动髓腔锉

    公开(公告)号:CN117357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3251.1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自排屑电动髓腔锉,包括:刀体,具有实体部、包裹在实体部外侧的磨锉部和排屑部,实体部内部设有滑动腔和转动腔,偏心轮组既可滑动又可转动地设置在滑动腔与转动腔内;排屑部设有垂直于刀体最大截面的排屑平台和排屑平台下方的排屑尖端;偏心轮组设有相互啮合的四组锥齿轮,依靠同轴但不同向转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驱动,弹性元件抵接在两轴之间;钻头,设有连接第二转轴的配合部,钻头与刀体间设有积屑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股骨髓腔进行磨锉时,刀体往复直线运动依靠排屑部将骨屑自下而上排出股骨髓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