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8730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328327.0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26 , G01N27/48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吸附行为光纤电极原位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光纤电极、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光源、光信号检测设备、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反应池、对电极;光纤电极分别与光源、光信号检测设备、电化学工作站连接,通过在光纤电极上施加电位并激发光纤表面产生电化学双电层,通过传输泵浦信号光至光纤电极以激发表面金膜与电解液界面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借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与电化学双电层局域空间上的匹配实现电化学吸附行为的原位光学信号反馈,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监测环境电化学行为,光信号检测设备记录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激发光谱峰值和谷值光学波长变化,实现原位在线监测光纤电极的表面电吸附区域电吸附行为,本发明可实现实时、原位、及多模态的电化学吸附行为原位表征,相比于现有分析表征技术更为简便和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28327.0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27/26 , G01N27/48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吸附行为光纤电极原位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光纤电极、第一光纤适配器、第二光纤适配器、光源、光信号检测设备、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反应池、对电极;光纤电极分别与光源、光信号检测设备、电化学工作站连接,通过在光纤电极上施加电位并激发光纤表面产生电化学双电层,通过传输泵浦信号光至光纤电极以激发表面金膜与电解液界面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借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与电化学双电层局域空间上的匹配实现电化学吸附行为的原位光学信号反馈,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监测环境电化学行为,光信号检测设备记录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激发光谱峰值和谷值光学波长变化,实现原位在线监测光纤电极的表面电吸附区域电吸附行为,本发明可实现实时、原位、及多模态的电化学吸附行为原位表征,相比于现有分析表征技术更为简便和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02759774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24313.6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纳光纤光栅的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实现光纤光栅温度补偿的光波导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微纳光纤,在微纳光纤上刻写有微纳光纤光栅,微纳光纤光栅被封装在一密闭并且充满具有负热光系数的折射率补偿液的结构中,且所述微纳光纤的直径由折射率补偿液的折射率及热光系数确定。本发明对光纤光栅进行温度补偿,利用微纳光纤光栅特殊性质,即具有大比例倏逝场,将微纳光纤光栅浸入具有负热光系数的液体中,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液体折射率的变化将引起微纳光纤光栅有效折射率的变化,这种影响可以抵消因光纤本身热膨胀特性和热光特性所引起的光纤布拉格光栅反射峰漂移,从而达到微纳光纤光栅温度补偿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85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267246.7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17 , G01N21/41 , G01N21/25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光纤光栅光热试纸条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传感器构成是:一根聚合物封装的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平行紧贴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线区域,泵浦激光源对准照射在试纸条检测线区域上诱发光热效应,利用微纳光纤内大倏逝场与周期性调制作用以及微纳光纤外聚合物热光转换作用激发出对试纸条检测线区域温度敏感的光波导模间谐振耦合,通过透射光谱追踪谐振峰值位置,进而将胶体金试纸条免疫反应与封装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温敏感知功能结合完成待测样品中目标分析物浓度的定量检测。本发明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胶体金试纸条上目标物低浓度水平的高精度检测,稳定性高,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实际生物医学检测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33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26337.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型微纳光纤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干涉仪及其制备方法,该长周期光纤光栅干涉仪包括微纳光纤Ⅱ的中部缠绕于微纳光纤Ⅰ的锥区,微纳光纤Ⅱ中部的周期性螺旋缠绕部分和微纳光纤Ⅰ的锥区满足长周期光栅的相位匹配条件,形成结构型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微纳光纤Ⅱ的两端对接耦合;光信号在光栅区谐振耦合满足长周期光栅相位匹配条件时,相应波长的部分光能量耦合到微纳光纤Ⅱ的螺旋缠绕部分,然后经过耦合环路重新输入到光栅,并进一步耦合回微纳光纤Ⅰ的锥区形成干涉。本发明由单个长周期光纤光栅构成,能够充分利用微纳光纤大倏逝场特性和长周期光栅高折射率灵敏度特性,在生化检测及传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87211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0721067.2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折射率灵敏度光纤微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纤技术与微流控技术领域。微流传感器包括传导光纤与上下层底片复合结构,芯片上设有光纤沟槽、微流检测通道、进样口、出样口。将上层盖片与下层底片准确键合并嵌入传导光纤即可构建成完整的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坚固、实施构建过程方便、光谱可调谐、制备重复性高等优点,减轻了一般光纤微流芯片存在的结构复杂、固定不可调谐及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本发明具有高折射率灵敏度的特性,基于折射率检查机理可实现对不同浓度生物样品的检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71706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18520.9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4133 , H01S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槽结构的DBR激光器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折射率传感器包括泵浦光源、单模光纤、光波分复用器、带有微槽结构的DBR激光器、隔离器、偏振控制器和光功率计;其中,所述带有微槽结构的DBR激光器通过单模光纤与光波分复用器连接,光波分复用器分别通过单模光纤与泵浦光源以及隔离器相连,隔离器与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依次串联连接。本发明利用不同折射率材料对DBR激光器出射激光造成的不同损耗的特点,采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案对材料折射率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可达61.9dB/单位折射率,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07413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99293.7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2138 , G01N21/41 , G02B6/02123 , G02B6/02176 , G02B2006/02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哑铃型结构光纤光栅的制备方法及温度不敏感折射率传感器,方法包括:(1)选取双折射保偏光纤,所述双折射保偏光纤的横截面结构为应力施加区的二重对称结构;(2)采用193nm准分子激光器和相位掩膜刻蚀技术在双折射保偏光纤中刻入布拉格光栅;(3)再采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对该光纤光栅应力施加区进行腐蚀,将两个应力施加区腐蚀成二维不对称结构。传感器包括沿光传输路径顺序连接的宽带光源、哑铃型光纤光栅、偏振控制器、偏振分光器和光谱分析仪;本发明的温度不敏感折射率传感仪,采用二重不对称结构的高双折射的保偏光纤,利用其独特的双折射及偏振特性,经过刻写光栅和化学腐蚀熊猫光纤结构,克服温度对灵敏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621099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81729.7
申请日:2012-03-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沿光传输路径顺序连接的宽带光源、微纳光纤环和光谱分析仪,其中微纳光纤环包括双折射微纳光纤耦合区和双折射微纳光纤环;由宽带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微纳光纤环,形成的两个相反方向传播的光经双折射微纳光纤环产生偏振相位差,经双折射微纳光纤耦合区合波后形成偏振干涉光,最后由光谱分析仪检测输出。本发明中的微纳光纤环是由具有双折射特性的微纳光纤两端部相互交叉或并排靠近形成的。本发明采用具有双折射特性的微纳光纤形成双折射微纳光纤耦合区和双折射微纳光纤环,构成微纳光纤环进行传感,结构具备可调性,且传感灵敏度高、温度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41099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17866.4
申请日:2011-08-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传感器包括沿光传输路径顺序连接的宽带光源、光纤环形镜和光谱分析仪,其中光纤环形镜包括沿光传输路径连接的光纤耦合器、双折射微纳光纤和偏振控制器;由宽带光源发出的光进入光纤环形镜后,所形成的两个相反方向传播的光经双折射微纳光纤产生偏振相位差,经偏振控制器后形成偏振干涉,最后由光谱分析仪检测输出。本发明采用双折射微纳光纤进行传感,该光纤具有矩形或类矩形的二重对称结构,利用其独特的双折射及双折射散射效应,得到的偏振干涉谱图随周围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获得超高传感灵敏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