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器件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07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55036.4

    申请日:2011-11-14

    Inventor: 铃木尚文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层压部分,其中层压p型层(5)和n型层(7),使得它们将有源层(6)夹在中间。从有源层(6)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从层压部分的第一表面出射。该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反射层,其位于层压部分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在有源层一侧的方向上反射从有源层(6)发射的光和从第二表面进入的光。该反射层包括金属层(1)和透明电极膜(2)至(4),透明电极膜(2)至(4)对于从有源层(6)进入的光的波长是透明的,且具有导电性。透明导电膜(3)的折射率比透明导电膜(2)和(4)以及p型层(5)中的每一个的折射率低。透明导电膜(3)的吸收系数比透明导电膜(2)和(4)中的每一个的吸收系数小。

    发光元件、光源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277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080065318.8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H01L33/04 H01L33/58 H01L2933/0016

    Abstract: 装有光源层(4)和光从光源层(4)所入射到的方向控制层(5)。光源层(4)具有布置在衬底(10)上的一对空穴传输层(11)和电子传输层(13)。方向控制层(5)包括:等离子体激发层(15),堆叠到光源层(4)的非衬底(10)侧并具有比从光源层(4)发射的光的频率更高的等离子体频率;波数矢量转换层(17),把由等离子体激发层(15)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转换到预定出射角并发射。等离子体激发层(15)被夹在具有介电特性的两个层之间。入射侧部分的有效介电常数大于出射侧部分的有效介电常数,入射侧部分包括堆叠在等离子体激发层(15)的光源层(4)侧的整个结构,出射侧部分包括堆叠在等离子体激发层(15)的波数矢量转换层(17)上的整个结构及与波数矢量转换层(17)接触的介质。

    发光元件、光源装置和投影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277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80065318.8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H01L33/04 H01L33/58 H01L2933/0016

    Abstract: 装有光源层(4)和光从光源层(4)所入射到的方向控制层(5)。光源层(4)具有布置在衬底(10)上的一对空穴传输层(11)和电子传输层(13)。方向控制层(5)包括:等离子体激发层(15),堆叠到光源层(4)的非衬底(10)侧并具有比从光源层(4)发射的光的频率更高的等离子体频率;波数矢量转换层(17),把由等离子体激发层(15)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转换到预定出射角并发射。等离子体激发层(15)被夹在具有介电特性的两个层之间。入射侧部分的有效介电常数大于出射侧部分的有效介电常数,入射侧部分包括堆叠在等离子体激发层(15)的光源层(4)侧的整个结构,出射侧部分包括堆叠在等离子体激发层(15)的波数矢量转换层(17)上的整个结构及与波数矢量转换层(17)接触的介质。

    光学器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07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5036.4

    申请日:2011-11-14

    Inventor: 铃木尚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半导体发光器件设置有层叠单元,包括分别层叠在有源层(6)的两侧上的p型层(5)和n型层(7),其中由有源层6产生的光的一部分从所述层叠单元的第一表面出射。公开的光学元件设置有反射层,其位于层叠部分的与上述第一表面相反侧上的第二表面上,在有源层一侧的方向上反射由有源层(6)产生的和从第二表面进入的光。该反射层包括金属层(1)和透明电极层(2-4),透明电极层(2-4)是导电的且对于由有源层(6)产生的波长是透明的。透明导电膜(3)的折射率比透明导电膜(2、4)以及p型层(7)的折射率低。透明导电膜(3)的吸收系数比透明导电膜(2、4)的吸收系数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