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节的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294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44483.0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可调节的管壳式换热器,具体涉及管壳式换热器领域,包括换热机构,换热机构的一端连通设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内腔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机构,过滤机构的内腔转动安装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两端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水口一侧的第二外壳。本发明通过在第三通管的内腔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托架来驱动第一挡水板进行偏转,进而对第三通管内腔水流的流通空间进行扩大或缩小调节,并结合偏转的第一挡水板在调节过程中对第二挡水板的阻挡改变换热面积,保证换热的同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更便于实际使用。

    一种丙烯腈气体冷却器的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464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24999.7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腈气体冷却器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机加工步骤:管板上围绕筒体加工出凹槽;堆焊步骤:沿凹槽边缘进行堆焊,并对管板进行锤击释放应力;继续堆焊在管板上围绕筒体形成凸起;在凸起末端形成坡口;准备步骤:分别围绕坡口和筒体加工出螺纹口;管板加热至650‑680℃,保温1h,之后空冷;螺纹口内嵌入焊丝;分别向外支撑凸起的内圈和筒体;将筒体螺纹旋入坡口;焊接步骤:在管板和筒体连接处的外圈位置完成焊接。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管板和筒体的焊接位置会出现裂纹,导致丙烯腈气体冷却器的泄漏的问题。

    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85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263984.3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水平段的支架结构,且所述支架结构上还设置有连杆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上的投射组件,用于显示原料板材不同倾斜角度下的不同投影位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竖直段的激光切割组件。本发明通过结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螺旋角度下的投影切割,即便于使得螺旋折流板切割边缘与管壁贴合,从而使得螺旋折流板以相应的角度与管壁安装后,可增强与管内壁的贴合度,进一步降低螺旋折流板的漏流现象。

    换热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3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42334.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方法包括:控制超声波探头向待焊接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缝隙发射超声波信号;实时监测换热管轴线中心与缝隙的超声波信号和超声波探头所处位置,构建超声波传输功率差稳态计算模型,控制激光器以缝隙轨迹准确行走;以换热管中心线与管板交点为起点,同时开启送丝机、侧保护气管和激光器对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缝隙进行激光填丝焊,构建激光功率密度函数,以最优激光功率密度发射激光熔融焊丝;当焊接完一个缝隙,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缝隙是否焊接良好,若未达到气密性检测标准,则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能够控制激光器以待焊接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缝隙轨迹准确行走,有效保证焊接缝隙的有效性和密闭性。

    一种易清洁型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4127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6653.2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清洁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热介质通道入口、热介质通道出口、冷介质通道入口、冷介质通道出口、多个相互平行的换热管以及多个折流单弓板;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器壳体左侧下半部分以及右侧上半部分的冲刮机构、设置于上下平分换热器壳体横向平面处的搅动机构和设置于冷介质入口端口处的过滤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冲刮机构、过滤机构以及具有击打机构的搅动机构,进而热介质和冷介质同方向地由换热器壳体上部一端输入,有效提高其内换热管内壁和外壁上污垢的清除,防止每个折流单弓板背离水流冲击面处的污垢的堆积,并且有效提高了冷介质在一次热交换周期内在壳体内与热介质的热交换时间以及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转弯的流速。

    一种流量可调节的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629469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44483.0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可调节的管壳式换热器,具体涉及管壳式换热器领域,包括换热机构,换热机构的一端连通设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的内腔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机构,过滤机构的内腔转动安装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两端分别连通设有第一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水口一侧的第二外壳。本发明通过在第三通管的内腔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托架来驱动第一挡水板进行偏转,进而对第三通管内腔水流的流通空间进行扩大或缩小调节,并结合偏转的第一挡水板在调节过程中对第二挡水板的阻挡改变换热面积,保证换热的同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更便于实际使用。

    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853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63984.3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水平段的支架结构,且所述支架结构上还设置有连杆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上的投射组件,用于显示原料板材不同倾斜角度下的不同投影位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竖直段的激光切割组件。本发明通过结构的设置,实现了不同螺旋角度下的投影切割,即便于使得螺旋折流板切割边缘与管壁贴合,从而使得螺旋折流板以相应的角度与管壁安装后,可增强与管内壁的贴合度,进一步降低螺旋折流板的漏流现象。

    一种釜式重沸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9017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801121.1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釜式重沸器,包括管箱、换热管束、壳体、限流挡板及溢流板;还包括强化介质分布器,强化介质分布器设置于换热管束下方;强化介质分布器设置有分布孔和/或分布条缝,蒸汽从分布孔和/或分布条缝流出以扰动釜内介质并与介质相互混合后流向换热管束,在壳体换热管束下方设置强化介质分布器,强化介质分布器内的气相或液相强化介质通过分布孔和/或分布条缝高速流出后进入釜式重沸器的壳程,起到强化壳程被蒸发介质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流动死区和防止结垢的风险;由于限流挡板的阻挠作用,被剧烈扰动、混合后的流体只能通过换热管之间的空间向上流动,大大提高了换热管内外流体的传热效率。

    空冷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0036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00995.0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冷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监测TIG焊枪在空冷器管板第i个焊接位置处的行走速率和环境温度;计算TIG焊枪节能焊接的最优行走速率;计算空冷器管板对激光器发射至其上的激光的激光吸收率,并构建在激光器与TIG焊枪在空冷器管板第i个焊接位置处匙孔温度平衡限定条件下,使该处激光电弧复合热影响区的实时温度最高的实时最优激光器偏离垂直竖向方向角度;以计算得到的实时最优行走速率以及计算得到的实时最优激光器偏离垂直竖向方向角度对空冷器管板进行激光‑TIG复合焊。本发明在焊接过程中通过调节激光器偏离竖向方向角度的调节有助于改善焊缝气孔率以及细化焊缝晶粒,提高焊缝整体性能。

    换热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83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2334.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板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方法包括:控制超声波探头向待焊接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缝隙发射超声波信号;实时监测换热管轴线中心与缝隙的超声波信号和超声波探头所处位置,构建超声波传输功率差稳态计算模型,控制激光器以缝隙轨迹准确行走;以换热管中心线与管板交点为起点,同时开启送丝机、侧保护气管和激光器对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缝隙进行激光填丝焊,构建激光功率密度函数,以最优激光功率密度发射激光熔融焊丝;当焊接完一个缝隙,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缝隙是否焊接良好,若未达到气密性检测标准,则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能够控制激光器以待焊接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缝隙轨迹准确行走,有效保证焊接缝隙的有效性和密闭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