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磁共振成像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09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210016367.7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动磁共振成像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患者非癫痫状态下的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非癫痫状态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数据构造患者的初始头模型;矫正后得到患者的三维立体头模型;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到拟合好癫痫病灶的全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得到患者的癫痫病灶预测分割结果;采集癫痫患者和非癫痫患者的脑电波数据,得到所有的疑似癫痫病灶区;根据得到的患者的癫痫病灶预测分割结果和得到的疑似癫痫病灶区,重合的部分即为患者癫痫病灶。通过本发明能够迅速的定位癫痫脑部病灶区。

    一种基于双脑异向网络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模型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16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6311.9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双脑异向网络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模型和方法。一种基于双脑异向网络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模型,包括:双脑异向网络模块和损失函数模块;所述的双脑异向网络模块包括:Lefthemisphere1、Lefthemispher2和Righthemisphere;其中,所述的Lefthemisphere1、Left hemispher2作为主干网络来分别提取全局特征;所述的Righthemisphere是一个动态引导网络,用于提取局部特征;所述的损失函数模块驱动网络关注边缘细节和结构信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双脑异向网络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模型和方法,采用全局特征动态引导局部特征的方式,以此达到长期动态指导性关系建模,使得该网络能够充分实现跨东西半球集成互补特征信息的功能,解决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中的问题。

    基于自动磁共振成像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09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210016367.7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动磁共振成像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患者非癫痫状态下的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非癫痫状态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数据构造患者的初始头模型;矫正后得到患者的三维立体头模型;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到拟合好癫痫病灶的全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得到患者的癫痫病灶预测分割结果;采集癫痫患者和非癫痫患者的脑电波数据,得到所有的疑似癫痫病灶区;根据得到的患者的癫痫病灶预测分割结果和得到的疑似癫痫病灶区,重合的部分即为患者癫痫病灶。通过本发明能够迅速的定位癫痫脑部病灶区。

    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图像分割模型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7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55970.6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图像分割模型和方法。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图像分割模型,包括:编码器模块、解码器模块、跳跃连接模块、空间注意力模块和特征选择模块;所述的编码器模块和解码器模块用于提取特征和恢复图像;所述的跳跃连接模块用于将所述的编码器模块和解码器模块之间的特征图进行拼接;所述的空间注意力模块用于加强关注权重。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图像分割模型和方法,将模型和方法可以集成多模态图像信息,使用空间注意机制自适应地调整每个模态的权重,并通过不同的损失函数比率进行优化,解决了模型中的特征缺失问题,使模型聚焦更多关于重要区域。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用头部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074982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0369585.4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成像用头部固定装置,涉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主体为框体结构,且底座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纵向槽,并且底座中所开设的纵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座,底座中所开设的纵向槽的内部安装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共设有四处,解决了现有的头部固定装置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后无法对患者头部的高度进行快速且承载后的调节作业,使得患者需要反复的挪动头部才能进行调整作业,进而存在着工作不便的问题,通过移动座的聚拢操作可以通过支杆将座体进行同步的举升作业,该设计有效的代替了传统的非金属固定装置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拖载时无法在负载状态下对头部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存在着局限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