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4211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80003248.7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铸型的通用分箱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铸型的通用分箱方法,即便在进行坯料形状、坯料重量、型砂金属比的变动大的通用分箱的情况下,也不会向后续工序带出型砂并能够消除对坯料产生划痕以及坯料卡挂于震动落砂机的格栅。在将输送面形成为平滑面的上游震动落砂机(5a)的至少上游部,防止坯料(3)卡挂于输送面和对坯料产生划痕,并且将浇注完毕的铸型分离为型砂(2)和坯料(3),将型砂(2)排出到将输送面形成为格栅状或带有冲孔的下游震动落砂机(5b),并且为了向后续工序输送而利用机械手(6)从下游震动落砂机(5b)上取出坯料(3)。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48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680059681.6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颗粒体的粒度很细或粘性液体的粘性很高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将颗粒体与粘性液体混炼的颗粒体和粘性液体的连续混炼装置、系统及连续混炼方法。提供一种颗粒体和粘性液体的连续混炼装置,包括:混炼筒;轴构件(2)(2A、2B、2C、2D),上述轴构件设于上述混炼筒的中心轴上,在上述混炼筒内旋转;以及多个混炼叶片(1)(1A、1B、1C、1D),上述多个混炼叶片配设于上述轴构件(2)的表面,在上述混炼筒的一方的端部具有颗粒体投入口,在上述混炼筒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混炼物排出口,在上述颗粒体投入口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之间具有粘性液体注入部,上述多个混炼叶片(1)以绕上述中心轴形成螺旋(101)的方式配设于上述轴构件(2)上,在上述粘性液体注入部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处,上述多个混炼叶片(1)安装成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的方向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的安装角度为5°~60°的第一列(2A、2C)与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的安装角度为-5°~5°的第二列(2B、2D)交替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842114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80003248.7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铸型的通用分箱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铸型的通用分箱方法,即便在进行坯料形状、坯料重量、型砂金属比的变动大的通用分箱的情况下,也不会向后续工序带出型砂并能够消除对坯料产生划痕以及坯料卡挂于震动落砂机的格栅。在将输送面形成为平滑面的上游震动落砂机(5a)的至少上游部,防止坯料(3)卡挂于输送面和对坯料产生划痕,并且将浇注完毕的铸型分离为型砂(2)和坯料(3),将型砂(2)排出到将输送面形成为格栅状或带有冲孔的下游震动落砂机(5b),并且为了向后续工序输送而利用机械手(6)从下游震动落砂机(5b)上取出坯料(3)。
-
公开(公告)号:CN10813648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9681.6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4 , B01F3/1221 , B01F3/14 , B01F7/00125 , B01F7/0025 , B01F7/00633 , B01F11/0088 , B01F11/0091 , B01F15/00155 , B01F15/00389 , B01F15/00409 , B01F2215/0049 , B22C5/04 , B22C5/045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颗粒体的粒度很细或粘性液体的粘性很高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将颗粒体与粘性液体混炼的颗粒体和粘性液体的连续混炼装置、系统及连续混炼方法。提供一种颗粒体和粘性液体的连续混炼装置,包括:混炼筒;轴构件(2)(2A、2B、2C、2D),上述轴构件设于上述混炼筒的中心轴上,在上述混炼筒内旋转;以及多个混炼叶片(1)(1A、1B、1C、1D),上述多个混炼叶片配设于上述轴构件(2)的表面,在上述混炼筒的一方的端部具有颗粒体投入口,在上述混炼筒的另一方的端部具有混炼物排出口,在上述颗粒体投入口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之间具有粘性液体注入部,上述多个混炼叶片(1)以绕上述中心轴形成螺旋(101)的方式配设于上述轴构件(2)上,在上述粘性液体注入部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处,上述多个混炼叶片(1)安装成从上述混炼物排出口的方向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的安装角度为5°~60°的第一列(2A、2C)与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的安装角度为-5°~5°的第二列(2B、2D)交替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625884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310344085.0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振动机,通过振动槽(11)输送工件(W)并使工件(W)落下到配置在与工件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其他的输送装置(20)上。将振动槽(11)的底板(13)的前端形成为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相比上游侧后退的斜边(15)。另外,在位于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上游侧的底板(13)以及侧板(14)的端部形成有从斜边(15)突出的突出部(16),使工件(W)朝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可靠地落下。另外,在位于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的底板(13)以及侧板(14b)的端部形成有从斜边(15)后退的凹部(17),将工件组(G)输送至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而不会勾挂于侧板(14b)。
-
公开(公告)号:CN10362588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44085.0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振动机,通过振动槽(11)输送工件(W)并使工件(W)落下到配置在与工件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其他的输送装置(20)上。将振动槽(11)的底板(13)的前端形成为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相比上游侧后退的斜边(15)。另外,在位于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上游侧的底板(13)以及侧板(14)的端部形成有从斜边(15)突出的突出部(16),使工件(W)朝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可靠地落下。另外,在位于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的底板(13)以及侧板(14b)的端部形成有从斜边(15)后退的凹部(17),将工件组(G)输送至其他的输送装置(20)的下游侧而不会勾挂于侧板(14b)。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