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5444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77923.1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岩土质文物加固用胶凝材料性能的方法,其方法是通过改善用于岩土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改性料礓石的固化条件,在胶凝体与岩土质文物本体结合过程,小范围环境中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3%,使CaCO3胶凝体生成速度加快,一方面提升加固体强度,同时增大加固体的孔隙率,使透气透水性大幅提升,提高加固后遗址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抗风蚀、雨蚀及水盐侵蚀能力,提升抗压强度,解决了无机加固胶凝材料强度提升较慢的问题,为保护岩土质文物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045294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076603.5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砖石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石灰石、红粘土、黄粘土和粉煤灰按质量百分比60%、15%、15%和10%混合;b.在高温焙烧炉1100℃焙烧3小时;c.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球磨机中研磨,过180目筛备用;d将研细的胶凝材料与过180目筛的石英砂拌和均匀,石英砂与胶凝材料粉末质量比为1︰1,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50~0.80水灰比搅拌15分钟后备用。本发明烧制胶凝材料其孔隙率达47%,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12.00MPa,浸泡300天后仍基本完好,经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8.11MPa。解决了砖石质文物加固后的强度及耐久性问题,为保护砖石古建筑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1265065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17943.X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C04B2103/0007 , C04B2111/70 , Y02W30/92 , C04B14/04 , C04B18/08 , C04B22/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理西藏古建筑壁画空鼓病害的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是由主剂PS、粉煤灰,阿嘎土、氟硅酸钠配比构成。灌浆材料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不伤及壁画文物,并采用空鼓灌浆加固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古建筑壁画空鼓面积的延伸,为治理西藏古建筑壁画中大面积空鼓病害及地仗大面积脱落,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灌浆材料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260742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17942.5
申请日:2008-03-2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理西藏古建筑壁画空鼓病害的灌浆加固工艺。其步骤是①除尘;②检查空鼓状况;③选择注浆孔位置并开孔;④修补裂缝;⑤埋设注浆管;⑥支顶壁板;⑦锚固;⑧检测灌浆效果;⑨封堵裂缝及注浆孔;⑩补色。本发明加固工艺简单、实用强,成本低。对解决西藏古建筑壁画中的大面积空鼓病害以及抢救和保护西藏古建筑壁画这一文化遗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576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83668.1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遗址夯筑土体—遗址本体界面受力机制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样装置制备的试样分上拉片和下拉片两层,层间为夯筑土体—遗址本体界面。试样表面刨毛。增强土遗址夯筑土体—遗址本体界面咬合力,并通过试样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上进行剪切试验,从试验结果得出遗址夯筑土体—遗址本体界面的粘聚力和摩擦角;试样上拉片上安装有万向节,通过在万能试验机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去除扭力,得出遗址夯筑土体—遗址本体界面的抗拉强度。本方法操作简单,应用方便,造价低,有效测量试样界面最大受拉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45294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310076603.5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砖石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 将石灰石、红粘土、黄粘土和粉煤灰按质量百分比60%、15%、15%和10%混合;b.在高温焙烧炉1100℃焙烧3小时;c.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球磨机中研磨,过180目筛备用;d 将研细的胶凝材料与过180目筛的石英砂拌和均匀,石英砂与胶凝材料粉末质量比为1︰1,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50~0.80水灰比搅拌15分钟后备用。本发明烧制胶凝材料其孔隙率达47%,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12.00 MPa,浸泡300天后仍基本完好,经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8.11MPa。解决了砖石质文物加固后的强度及耐久性问题,为保护砖石古建筑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04524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076445.3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IPC: C04B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石灰石、红粘土和粉煤灰按质量百分比60%、30%和10%混合;b.在高温焙烧炉1000℃焙烧2小时;c.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备用;d.将研细的胶凝材料与过5目筛的粉土拌和均匀,粉土与胶凝材料粉末质量比为2︰1,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20水灰比搅拌15分钟,拌和湿润,然后,用塑料膜覆盖捂6小时。本发明烧制胶凝材料其孔隙率达43%,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1.90MPa,浸泡200小时后仍基本完好。解决了土遗址裂隙、坍塌等经加固后的耐久性问题,为保护土质文物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55691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2093.9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砂岩石窟岩体裂隙注浆的加固材料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烧料礓石、偏高岭土、石英砂以质量比1:0.6:0.4混合;b.在混合物中加入占总质量10%的膨胀剂AEA在搅拌器中拌合均匀;c.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50~0.60水灰比搅拌15分钟后备用。本发明加固材料其孔隙率达41.72%,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15.00 MPa,浸泡300天后仍基本完好,经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13.00MPa。解决了砂岩石窟岩体裂隙渗水问题,为保护砂岩石窟做出了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404524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076445.3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IPC: C04B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质文物加固的无机胶凝材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石灰石、红粘土和粉煤灰按质量百分比60%、30%和10%混合;b.在高温焙烧炉1000℃焙烧2小时;c.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球磨机中研磨,过100目筛备用;d.将研细的胶凝材料与过5目筛的粉土拌和均匀,粉土与胶凝材料粉末质量比为2︰1,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20水灰比搅拌15分钟,拌和湿润,然后,用塑料膜覆盖捂6小时。本发明烧制胶凝材料其孔隙率达43%,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1.90MPa,浸泡200小时后仍基本完好。解决了土遗址裂隙、坍塌等经加固后的耐久性问题,为保护土质文物做出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204085976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480240.1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土遗址土样试块制备的装置,主要由手轮、锁紧定位螺母、螺杆、四立柱框架、方形模具和柱状模具组成,装置座落在四立柱框架上。该装置利用人力转动手轮提供外力,旋转螺杆伸进施压柱状试块或方型试块,使压制的试块密实均匀,试块符合试验拟定尺寸要求。本实用新型从压制到取模,减少了多方面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试样成品率高,试块的高度可自由按实际需要方便调整,在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试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