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散式升降导流墩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410426.9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闸站结合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散式升降导流墩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固定基础,离散式可滑移挡水桩阵列,动力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固定基础为现浇混凝土材料的箱型无盖结构,用于限制离散的挡水桩以及为动力系统提供无水工作环境;离散式可滑移挡水桩阵列由多个挡水桩成一列、且挡水桩底部设置在固定基础内;动力系统包括多个设置在相应挡水桩底部的电动升降杆,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动升降杆升降实现对相应挡水桩升降的控制。本发明的离散式升降导流墩的挡水板的长度、高度和开孔参数都可调节,且自重轻、易检修,可用来适应水位变化和泵站运行情况。

    一种自动开闭的导叶式拍门断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5776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69409.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开闭的导叶式拍门断流装置,包括圆筒形拍门外壳、圆形拍门外壳导叶式拍门转轴固定环、圆台形连接外壳、内外连接固定件,导叶式拍门、导叶式拍门固定组件、导叶式拍门外侧旋转短轴、导叶式拍门外侧扭矩弹簧、导叶式拍门内侧旋转短轴、导叶式拍门内侧扭矩弹簧,每个导叶式拍门上下端分别通过外侧旋转短轴、内侧旋转短轴分别连接于圆形拍门外壳导叶式拍门转轴固定环和导叶式拍门固定组件上,每个导叶式拍门能够围绕外侧旋转短轴和内侧旋转短轴旋转。将门体设计成相对于旋转短轴呈不对称布置,在关门状态下开机水流作用于拍门时能产生顺时针启门力矩;当出水流量减小时力矩弹簧产生的逆时针力矩大于水流产生的顺时针力矩而闭门。

    一种适用于块基型泵站进出水流道控裂的预应力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578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227180.1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块基型泵站进出水流道控裂的预应力结构,所述块基型泵站流道包括矩形断面段、圆角断面过渡段和圆形断面段,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在所述区段布置的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布置方式为:矩形断面段流道顶底层布置水平预应力索,两侧布置竖向预应力索;圆角断面过渡段和圆形断面段外侧流道的外侧布置外锚环向预应力索、内侧布置内锚环向预应力索,内侧流道两侧布置开口方向相反的内锚环向预应力索。预应力索采用后张法,除矩形断面段竖向预应力索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外,其余预应力索均为两端张拉。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块基型泵站流道钢筋混凝土施工不便、抗裂不足的缺陷,具有布置简单、控裂有效、施工方便、耐久可靠的特点。

    一种肋形面板少梁式钢闸门门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088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671116.2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肋形面板少梁式钢闸门门叶结构,包括肋形面板、梁格体系、行走支承和止水,所述肋形面板包括面板(1)和固定于面板(1)低水侧的多个肋(21),所述多个肋(21)在面板(1)低水侧自上而下布置,所述多个肋(21)在面板(1)低水侧等间距布置。本发明不仅有效提高面板的整体抗弯能力,还能替代纵、横次梁分散水平荷载,将水平荷载直接传递给主梁。肋式面板属于正交异性板结构,在水工钢闸门门叶结构中采用肋形面板,可以简化梁格,根据主梁之间的间距,采用不同的肋结构和肋间距,提高钢材的利用率,达到节约材料用量。同时,采用肋形结构优化梁格体系,方便钢闸门门叶的制作。

    一种离散式升降导流墩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10426.9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闸站结合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散式升降导流墩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固定基础,离散式可滑移挡水桩阵列,动力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固定基础为现浇混凝土材料的箱型无盖结构,用于限制离散的挡水桩以及为动力系统提供无水工作环境;离散式可滑移挡水桩阵列由多个挡水桩成一列、且挡水桩底部设置在固定基础内;动力系统包括多个设置在相应挡水桩底部的电动升降杆,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动升降杆升降实现对相应挡水桩升降的控制。本发明的离散式升降导流墩的挡水板的长度、高度和开孔参数都可调节,且自重轻、易检修,可用来适应水位变化和泵站运行情况。

    一种自动开闭的导叶式拍门断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5776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669409.9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开闭的导叶式拍门断流装置,包括圆筒形拍门外壳、圆形拍门外壳导叶式拍门转轴固定环、圆台形连接外壳、内外连接固定件,导叶式拍门、导叶式拍门固定组件、导叶式拍门外侧旋转短轴、导叶式拍门外侧扭矩弹簧、导叶式拍门内侧旋转短轴、导叶式拍门内侧扭矩弹簧,每个导叶式拍门上下端分别通过外侧旋转短轴、内侧旋转短轴分别连接于圆形拍门外壳导叶式拍门转轴固定环和导叶式拍门固定组件上,每个导叶式拍门能够围绕外侧旋转短轴和内侧旋转短轴旋转。将门体设计成相对于旋转短轴呈不对称布置,在关门状态下开机水流作用于拍门时能产生顺时针启门力矩;当出水流量减小时力矩弹簧产生的逆时针力矩大于水流产生的顺时针力矩而闭门。

    一种肋形面板少梁式钢闸门门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08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671116.2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肋形面板少梁式钢闸门门叶结构,包括肋形面板、梁格体系、行走支承和止水,所述肋形面板包括面板(1)和固定于面板(1)低水侧的多个肋(21),所述多个肋(21)在面板(1)低水侧自上而下布置,所述多个肋(21)在面板(1)低水侧等间距布置。本发明不仅有效提高面板的整体抗弯能力,还能替代纵、横次梁分散水平荷载,将水平荷载直接传递给主梁。肋式面板属于正交异性板结构,在水工钢闸门门叶结构中采用肋形面板,可以简化梁格,根据主梁之间的间距,采用不同的肋结构和肋间距,提高钢材的利用率,达到节约材料用量。同时,采用肋形结构优化梁格体系,方便钢闸门门叶的制作。

    一种适用于块基型泵站进出水流道控裂的预应力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57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227180.1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陆伟刚 洪浩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块基型泵站进出水流道控裂的预应力结构,所述块基型泵站流道包括矩形断面段、圆角断面过渡段和圆形断面段,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在所述区段布置的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布置方式为:矩形断面段流道顶底层布置水平预应力索,两侧布置竖向预应力索;圆角断面过渡段和圆形断面段外侧流道的外侧布置外锚环向预应力索、内侧布置内锚环向预应力索,内侧流道两侧布置开口方向相反的内锚环向预应力索。预应力索采用后张法,除矩形断面段竖向预应力索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外,其余预应力索均为两端张拉。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块基型泵站流道钢筋混凝土施工不便、抗裂不足的缺陷,具有布置简单、控裂有效、施工方便、耐久可靠的特点。

    一种路面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37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24831.2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面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路面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包括,支撑机构,其包括设于路面上的边框,以及设于所述边框上的井盖盖板;收集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边框上的汇聚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汇聚组件上的集污组件,使用时,杂质和污秽会在栅格斗的引导下掉落进入存储件内,经过导流件的引导后落于过滤件上,雨水经过过滤后从排水孔排出,而杂质和污秽被滤网所阻挡,停留在弯折板上和存储框内,避免地下管道内发生淤堵,清理时,通过抬起井盖盖板,并将汇聚组件和集污组件一同抬起取出,对内部堆积的杂质和垃圾进行清理,清理便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