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缓释氮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5836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926047.9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水稻缓释氮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规律,确定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指标,依此指导灌溉,使得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后养分释放速度与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匹配。本发明解决了缓释氮肥养分释放速度与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不同步的问题,实现水稻产量、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一种依据水稻叶色相对值追施氮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7122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10555934.0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依据水稻叶色相对值追施氮肥的方法。该方法依据水稻各生育期茎上顶部第1完全展开叶(n叶)与顶部第3完全展开叶(n‑2叶)的叶色差异可反映水稻氮素丰缺情况的原理,通过在关键生育期(分蘖期、穗分化始期、雌雄蕊形成期、抽穗始期)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测定这两叶的叶色,计算SPAD测定值的相对值[n叶的SPAD测定值/(n‑2)叶的SPAD测定值],确定需要追施氮肥的SPAD测定值的相对值指标和氮素施用量,使氮素供应与水稻对氮素要求相一致。这一方法不受品种、生长季节、种植地域的限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有效降低水稻氮肥施用量,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一种稻茬小麦秸秆还田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7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9445.7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茬小麦秸秆综合还田利用方法,旨在解决稻麦轮作区小麦秸秆还田后对后茬水稻秧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包括病虫害传播、土壤湿度不均和氮素竞争等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小麦秸秆集中碳化,每隔2~3年进行一次,将秸秆烧制成炭储存备用;(2)在非碳化年份,将秸秆粉碎后添加催腐菌剂和尿素进行堆腐处理;(3)将堆腐秸秆与秸秆碳混合后施入稻田;(4)根据地力和品种特性进行养分管理;(5)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管理水分。本发明提供的稻茬小麦秸秆综合还田利用方法,不仅能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养分有效性,促进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

    一种依据土壤水势和水稻品种类型追施氮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748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293686.0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依据土壤水势和水稻品种类型追施氮肥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利用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互作效应,根据不同水稻基因型或品种类型对土壤水分和氮素响应存在差异,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施肥,实现作物产量、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方法科学合理,与常规施氮方法相比,本发明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势和粳稻品种、籼稻品种和杂交稻品种类型,确定分蘖期、穗分化始期和颖花分化期的施氮量比例。解决了因追施氮肥与土壤水分及品种类型不匹配而造成对水稻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和水、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使水稻产量和灌溉水生产力提高了6.36%~12.05%,氮肥生产力提高了9.21%~21.46%。

    一种依据土壤水势和水稻品种类型追施氮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9748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93686.0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依据土壤水势和水稻品种类型追施氮肥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利用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互作效应,根据不同水稻基因型或品种类型对土壤水分和氮素响应存在差异,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施肥,实现作物产量、水分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方法科学合理,与常规施氮方法相比,本发明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势和粳稻品种、籼稻品种和杂交稻品种类型,确定分蘖期、穗分化始期和颖花分化期的施氮量比例。解决了因追施氮肥与土壤水分及品种类型不匹配而造成对水稻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和水、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使水稻产量和灌溉水生产力提高了6.36%~12.05%,氮肥生产力提高了9.21%~21.46%。

    稻田土壤落干程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3591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85406.2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土壤落干程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飞行器,飞行器上安装有图像采集装置;电动阀门,稻田具有多个种植区域,种植区域安装有电动阀门;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建模模块、储存模块、判定模块、匹配模块,控制模块连接于飞行器、图像采集装置和电动阀门,图像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连接于控制模块,建模模块连接于图像识别模块,判定模块连接于建模模块,匹配模块连接于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判定模块;控制模块基于干旱区域及其对应的灌溉方案,控制干旱区域对应的电动阀门以灌溉方案向干旱区域放水灌溉。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水稻灌溉依靠经验且以大水漫灌为主,不适合发展节水农业的问题。

    一种水稻生理研究用激素喷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134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464355.0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生理研究用激素喷施装置,属于水稻生理试验领域,包括地面,所述地面上种植有水稻,所述地面上位于水稻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外管,所述外管的中间活动套接有伸缩内管,所述伸缩内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喷头,所述水平喷头的两端开设有喷出口,所述伸缩内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活塞,所述滑动活塞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推升弹簧。本发明通过设置外管和伸缩内管进行组合伸缩来实现水平喷头高度的有序变化,并根据水稻叶片遮挡对弧形太阳能板产能不同来调控电加热丝产热值的变化,进一步控制气室内空气压力,最终实现了受试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天气情况下均满足叶片对参试浓度激素药液的饱和吸附,从而保证激素试验的定量可控。

    一种耐盐性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147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18621.0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性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该方法是在田间生长水稻的特定生长期,拍摄水稻冠层照片,根据照片测定和计算不同盐处理浓度下的水稻冠层温度(Tcanopy)以及不同盐分浓度处理下的水稻冠层温度(Tcanopy)与盐分浓度梯度胁迫的变化趋势。以水稻冠层温度变化与盐分浓度梯度胁迫的斜率K值为筛选耐盐性水稻的评价指标,K≥25为盐敏感性水稻品种,K<25为耐盐性水稻品种。应用该方法可以从冠层光合生理角度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本方法筛选准确度高,可大规模、快速筛选耐盐性水稻,且对水稻无损伤,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一种提高水稻缓释氮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58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26047.9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水稻缓释氮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规律,确定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育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指标,依此指导灌溉,使得缓释氮肥一次性施肥后养分释放速度与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匹配。本发明解决了缓释氮肥养分释放速度与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不同步的问题,实现水稻产量、氮肥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