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9169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1155418.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推导弯扭耦合梁传递矩阵;建立系统的总传递方程,并求解圆频率和振型;使用Theodorsen非定常流理论,建立舵面系统的运动控制方程;考虑间隙非线性和摩擦非线性,建立基于MSTMM的体动力学方程,得到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求解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得到舵面系统振动时域响应。本发明解决了线性颤振计算方法不能准确预测非线性系统颤振响应的问题,实现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响应的快速求解。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916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155418.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建模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推导弯扭耦合梁传递矩阵;建立系统的总传递方程,并求解圆频率和振型;使用Theodorsen非定常流理论,建立舵面系统的运动控制方程;考虑间隙非线性和摩擦非线性,建立基于MSTMM的体动力学方程,得到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求解系统非线性颤振模型,得到舵面系统振动时域响应。本发明解决了线性颤振计算方法不能准确预测非线性系统颤振响应的问题,实现舵面系统非线性颤振响应的快速求解。

    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17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91194.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包括水下塔筒和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所述水下塔筒上轴向设有可周向转动的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所述上摆臂组件与所述下摆臂组件之间设有可俯仰运动的振荡水翼系统;所述塔筒内设有至少两组摆动液压结构,两所述摆动液压机构上分别啮合连接有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且两摆动液压机构与所述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电连接,上摆臂组件和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包括螺接在塔筒上的上摆臂前套筒、上摆臂后套筒、下摆臂前套筒以及下摆臂后套筒。解决了传统的潮能捕获装置基本上都需要独立的支撑结构固定于海底,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且由于靠近海底,潮流流速较慢,限制了其能量捕获性能的发挥的问题。

    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32320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89298.8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直线轴承、挡板、塔柱、线性弹簧、NES、翼型段、轴支座、支柱、底座以及滑道;导轨设置有两根,分布在风洞洞壁上,导轨与地面平行,两导轨上均装有直线轴承;两直线轴承均连接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塔柱,塔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挡板的底部、顶部,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挡板的边缘,另一端安装在风洞洞壁上;NES安装在塔柱内部平台上,翼型段高度与塔柱高度一致,翼型段两个端面连有挡板;挡板下方连有轴支座,通过紧固螺栓将轴支座牢靠固定在支柱上,调节紧固螺栓,可以旋转挡板以改变翼型段的攻角,支柱可在底座、滑道内做两自由度滑动,本发明为风力机大型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172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591194.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筒尾涡能量捕获装置,包括水下塔筒和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所述水下塔筒上轴向设有可周向转动的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所述上摆臂组件与所述下摆臂组件之间设有可俯仰运动的振荡水翼系统;所述塔筒内设有至少两组摆动液压结构,两所述摆动液压机构上分别啮合连接有上摆臂组件和下摆臂组件;且两摆动液压机构与所述液压马达发电机组件电连接,上摆臂组件和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包括螺接在塔筒上的上摆臂前套筒、上摆臂后套筒、下摆臂前套筒以及下摆臂后套筒。解决了传统的潮能捕获装置基本上都需要独立的支撑结构固定于海底,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且由于靠近海底,潮流流速较慢,限制了其能量捕获性能的发挥的问题。

    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323201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289298.8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塔涡振控制研究的实验平台,包括导轨、直线轴承、挡板、塔柱、线性弹簧、NES、翼型段、轴支座、支柱、底座以及滑道;导轨设置有两根,分布在风洞洞壁上,导轨与地面平行,两导轨上均装有直线轴承;两直线轴承均连接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塔柱,塔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挡板的底部、顶部,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挡板的边缘,另一端安装在风洞洞壁上;NES安装在塔柱内部平台上,翼型段高度与塔柱高度一致,翼型段两个端面连有挡板;挡板下方连有轴支座,通过紧固螺栓将轴支座牢靠固定在支柱上,调节紧固螺栓,可以旋转挡板以改变翼型段的攻角,支柱可在底座、滑道内做两自由度滑动,本发明为风力机大型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