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1113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80019.9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7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体力加载的液压挖掘机铲斗耳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建立液压挖掘机三维实体模型及运动学仿真模型;建立物料颗粒三维实体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得铲斗挖掘斜坡物料堆过程中铲斗散体力和应力应变特性;对耳板结构参数两两分组,开展ANSYS响应面优化,验证各响应面有效性并求解各组最优尺寸参数结果;耦合多组响应面最优耳板结构尺寸参数,验证最优耳板结构尺寸对应铲斗应力应变特性,获得基于ANSYS响应面优化的铲斗最优耳板结构。本发明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普适性,投入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5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88845.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露天矿液压挖掘机铲斗斗型优化设计方法,运用离散元与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方法,以挖掘阻力、装满率和挖掘单位质量物料消耗能量为优化目标,实现对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液压挖掘机铲斗斗型的优化设计;所述铲斗斗型包括宽深比、切削余角和刃角。本发明应用多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联合仿真技术,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实时定义联合仿真模型中铲斗运动特性,能准确模拟液压挖掘机铲斗动态挖掘物料过程,避免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后运动结果间接定义离散元模型中铲斗运动造成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34231.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复杂地质工况的液压铲铲斗磨损劣化评估方法,包括:S1、复杂地质工况挖掘物料分类;S2、铲斗关键局部位置接触滑移参数分析;S3、铲斗关键组件试样磨损劣化测试;S4、铲斗关键局部位置磨损劣化定量表征。本发明建立了铲斗关键组件材料磨损劣化模型,实现了铲斗关键局部位置的磨损劣化定量表征,获得了基于复杂地质工况的液压铲铲斗磨损劣化评估方法,对揭示不同复杂地质工况下液压铲铲斗磨损劣化规律、实现复杂地质工况下液压铲铲斗优化设计及提高复杂地质工况下液压铲铲斗耐磨性和安全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8510.8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3/263
Abstract: 一种用于甲烷原位燃爆压裂的助燃剂连续投放方法,确定压裂井段,钻井并下入可钻桥塞;组装并安装投放工具;进行投放工具的下放作业,并将油管通管与井筒通管进行密封连接;利用氮气注入设备注入高压氮气,使封隔器坐封;利用氧气注入设备经高压软管向投放工具主体的储气空间中注入助燃剂,将氧气以一定初始压力加注到密封的目标区段中;利用压力增大的氮气将投放工具主体中的活塞向下推动,进而实现储气空间中残余助燃剂的排放;完成对助燃剂的封隔;最后封堵工具并压缩点火;该方法能将甲烷原位燃爆压裂助燃剂连续投放与助燃剂封隔技术技术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助燃剂连续投放过程中的助燃剂沿程输送的封隔问题,能显著提高助燃剂沿程连续输送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1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7179.8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3/263
Abstract: 一种甲烷原位燃爆压裂助燃剂定量投放工具及方法,投放工具:包括内筒体、活塞B和外筒体;内筒体上端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路B,其底部具有内筒底板;内筒底板的中心区域开设有喷孔,并于喷孔中安装有定压塞;活塞B装配于内筒体的内部;外筒体的筒身上开设有多个射孔B,其底部具有外筒底板;外筒体同轴地套设在内筒体的外部,且其上端与内筒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方法:在井筒中安装桥塞;利用连续油管将投放工具通过井筒下放至储层所在的位置;利用封隔器和桥塞在投放工具所在位置处形成密封投放区段;使活塞向下移动,直至助燃剂完全充入至密封投放区段中。该工具及方法能便捷地将预存储的助燃剂于特定的位置进行定量投放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82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45970.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新疆亚新煤层气一五六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薄互煤层压裂、气化与碳封存一体化方法,地质勘探与煤层精细化评估;从地面向下钻出中间水平井;在薄互煤层最上、下部的砂岩地层中,规划并钻进顶、底部水平井;在顶、底部水平井内,斜向下、上钻出多条顶、底部鱼骨井;将富氧水蒸气通过连续油管注入中间水平井,在高压作用下将富氧水蒸气挤入储层,进行压裂作业;引发煤层的地下气化过程,同步进行煤层气的抽采作业;在对顶、底部水平井进行超临界CO2压裂作业;向顶部水平井和底部水平井内注入水基压裂液;通过中间水平井对煤层燃烧气化产生的气化物和解吸的甲烷气体进行抽采,并将之前注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长期封存。该方法能解决传统水力压裂技术的局限性,并能提高储层的改造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73617.6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钻孔瓦斯抽采强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二次冲击下压抽一体化的瓦斯提浓装置及提浓方法,包括位于增透钻孔内的液态CO2致裂系统、提浓抽采系统和超声波二次冲击系统,增透钻孔位于煤层内,煤层顶板和增透钻孔之间设有一条补偿空间,补偿空间的长度大于增透钻孔的深度,增透钻孔底部设有煤层底板,本发明采用压抽一体化的增透方式,大大减少了钻孔数量,采用的提浓机构提高了瓦斯的抽采浓度,同时设计的新型止飞器可以有效地减少抽采管和致裂管在高压冲击下沿轴向运动产生的“飞管”现象,而且所用装置操作简便、易于上手,同时成本低廉、更适合于钻孔煤矿井下的瓦斯增透抽采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615930.8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土中成孔质量检测装置,钢丝绳屏蔽线缆的下端与支撑套筒的上端连接;电极测量杆的上端同轴心的插装于支撑套筒下端的内部,其上部外侧固定套装有限位环,其下部外侧相间隔的安装有多个电阻率电极;多根内径测量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且上端均与支撑套筒中部的外侧铰接;配重块通过其中心的导向孔滑动的套设在电极测量杆的下部外侧;配重块的上还连接有拉环;多根侧支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其下端与配重块中部的外侧铰接,其上端与对应的内径测量杆的中部铰接;倾角传感器对应的固定连接在内径测量杆的中部;拉绳的下端与拉环连接,拉绳的上端延伸到钢丝绳屏蔽线缆上端的上方。该装置便于携带,能对成孔质量进行可靠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025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01668.7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6 , E21D11/10 , E21B33/13 , F01K27/00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D15/10 , F03D9/00 , F03D9/25
Abstract: 一种低压式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方法,确定出高压空气储气室和储热室的位置;砌筑分隔墙对高压空气储气室进行密封;安装空气加热系统;安装高压空气管道,建立空气压缩机与高压空气储气室、储热室与高压空气储气室、储热室与透平发电机的连接通道;利用二氧化碳‑纳米材料复合堵漏高压空气储气室;当电网低谷负荷时,将高压空气注入到高压空气储气室中进行封存,并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充能;释放高压空气储气室中的高压空气,并通过导热油进行加热增压,再供给透平发电机进行发电;根据发电、用电情况,进行高压空气储气室中高压空气以及储热室中热能的循环充放,使储能和发电过程灵活交替进行。该方法能利用压力较低的高压空气进行高效的发电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3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77657.8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O2‑N2混合状态气体驱替煤层瓦斯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注气系统、加热器、气体增压器、超临界状态检测器、调节装置、瓦斯抽采系统等组成,该装置利用注气装置将CO2注气罐中的CO2气体注入加热器及气体增压器,在加热升压后进入超临界状态检测装置,在调节装置中调节保证进入煤层的CO2气体达到超临界状态,并和N2注气罐中的N2气体以4:1的比例形成混合气体,从而实现超临界CO2对煤体有机分子的萃取、矿物质的溶蚀等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在煤层中相变为气态CO2和N2协同驱替煤体吸附态瓦斯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