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915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615920.4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及方法,接头:上、下端板固定连接在外圆环板的上、下端;内圆环板同轴心的安装在外圆环板的内部;上、下连接插管分别固定插装于上端板的上安装孔中、下端板的下安装孔中;四个应变/倾角传感器环向均匀的分布在外圆环板的内侧表面上。方法:将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连接在上下分布的两根桩节之间;通过应变/倾角传感器采集应变值和倾斜角度;计算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处的轴力、弯矩和倾斜角度。该感知接头能便于实时监测管桩的受力及姿态信息,能便于指导桩基的施工过程,可保证后续作业的安全系数。该方法步骤简单、监测成本低,能便于实现对应位置处桩身轴力、弯矩、垂直度等受力及姿态信息的动态监测。

    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9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15920.4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及方法,接头:上、下端板固定连接在外圆环板的上、下端;内圆环板同轴心的安装在外圆环板的内部;上、下连接插管分别固定插装于上端板的上安装孔中、下端板的下安装孔中;四个应变/倾角传感器环向均匀的分布在外圆环板的内侧表面上。方法:将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连接在上下分布的两根桩节之间;通过应变/倾角传感器采集应变值和倾斜角度;计算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处的轴力、弯矩和倾斜角度。该感知接头能便于实时监测管桩的受力及姿态信息,能便于指导桩基的施工过程,可保证后续作业的安全系数。该方法步骤简单、监测成本低,能便于实现对应位置处桩身轴力、弯矩、垂直度等受力及姿态信息的动态监测。

    一种土中成孔质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80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615930.8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一种土中成孔质量检测装置,钢丝绳屏蔽线缆的下端与支撑套筒的上端连接;电极测量杆的上端同轴心的插装于支撑套筒下端的内部,其上部外侧固定套装有限位环,其下部外侧相间隔的安装有多个电阻率电极;多根内径测量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且上端均与支撑套筒中部的外侧铰接;配重块通过其中心的导向孔滑动的套设在电极测量杆的下部外侧;配重块的上还连接有拉环;多根侧支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其下端与配重块中部的外侧铰接,其上端与对应的内径测量杆的中部铰接;倾角传感器对应的固定连接在内径测量杆的中部;拉绳的下端与拉环连接,拉绳的上端延伸到钢丝绳屏蔽线缆上端的上方。该装置便于携带,能对成孔质量进行可靠的检测。

    一种土中成孔质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80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15930.8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一种土中成孔质量检测装置,钢丝绳屏蔽线缆的下端与支撑套筒的上端连接;电极测量杆的上端同轴心的插装于支撑套筒下端的内部,其上部外侧固定套装有限位环,其下部外侧相间隔的安装有多个电阻率电极;多根内径测量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且上端均与支撑套筒中部的外侧铰接;配重块通过其中心的导向孔滑动的套设在电极测量杆的下部外侧;配重块的上还连接有拉环;多根侧支杆环绕的分布于支撑套筒的外侧,其下端与配重块中部的外侧铰接,其上端与对应的内径测量杆的中部铰接;倾角传感器对应的固定连接在内径测量杆的中部;拉绳的下端与拉环连接,拉绳的上端延伸到钢丝绳屏蔽线缆上端的上方。该装置便于携带,能对成孔质量进行可靠的检测。

    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构造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2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60377.1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构造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组拼装钢管,每组拼装钢管外壁周向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材料层,拼装钢管内壁周向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材料层;拼装钢管内侧中部轴线上设置有若干组圆筒,若干组圆筒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劲连接件,加劲连接件远离圆筒的一端与拼装钢管内壁固定连接;圆筒内部填充有相变降温材料;每相邻两组钢管的连接处内部填充有用于接缝连接的UHPC层。本发明利用新构造、新材料来解决当前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水化热损伤严重、耐久性能病害严重的问题;所有构件均采用在工厂标准化预制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与拼装连接,实现在工程现场的快速拼装施工,最大程度降低对施工环境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