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845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01599.0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循环冷却装置,属于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包括换流阀冷却管路,换流阀冷却管路包括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之间沿冷却水流动方向依次串联有水泵、冷却塔、水垢过滤装置以及钙镁离子去除装置,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所述水泵之间设有脱气罐,所述冷却水出口和所述脱气罐之间设有膨胀罐,所述水垢过滤装置包括沿冷却水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PP棉过滤单元、活性炭过滤单元、超滤膜过滤单元。本发明通过水垢过滤装置从宏观角度去除已经生成的水垢,通过钙镁离子去除装置从微观角度去除钙镁离子,降低水垢生成机率,减少水垢过滤装置的负荷,可提高水垢去除效果和减少水垢过滤装置的滤芯更换频率。

    一种虚拟电厂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25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34683.5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虚拟电厂源‑荷协调优化目标体系,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可再生能源消纳量最大和环境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目标函数;构建反映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根据已确定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构建出多目标优化模型;设定基于储能系统荷电状态的模糊推理机,采用基于模糊推理的群搜索(FGSO)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思路是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负荷侧的需求响应潜力,提升电力的服务水平,并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一种气液两相流带电的产生与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17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79902.7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两相流带电的产生与控制系统,属于高压绝缘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储液罐,其用于储存气液混合两相态介质;电压施加系统,其设置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所述电压施加系统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压施加系统内有电偶层,所述电偶层能够使流过的气液混合两相态介质带电;加热系统,其设置与所述储液罐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储液罐内的气液混合两相态介质。该系统通过设计专门的电压施加系统和加热系统,实现沸腾程度、外部电压的全面控制,支撑带电检测的系统开展。

    阻性负荷直流电路、及其在电器制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6623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22750.4

    申请日:2025-01-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阻性负荷直流电路,所述阻性直流负荷电路至少包括:电源开关、阻性负荷和电器控制器,所述电器控制器至少包括:继电器控制板和电磁阀;所述阻性负荷负载于所述电源开关的两极之间,所述电源开关还连接所述电器控制器;其中:在所述阻性负荷和所述电源开关的回路上增设灭弧模块,所述灭弧模块用于消除所述电源开关在通断瞬间出现的拉弧现象;所述电源开关为高频反激式电源开关;所述电磁阀为直流电磁阀。本申请通过对器件的替代与电路的更改从而实现负荷直流化改造,以此提供一种零碳供电所的加热类阻性负荷改造设计方案,为整套光储直柔系统的高可靠性供电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一种减振降噪的配电变压器

    公开(公告)号:CN210984499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1825031.5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降噪的配电变压器,包括:箱体、底座、铁芯、弹簧网、绕组、上夹件、下夹件、拉杆、螺母、散热管、温度传感器、继电器、油泵、橡胶垫;安装在铁芯和绕组之间的弹簧网、固定于螺母与夹件之间的橡胶垫可以使作用力均匀分布,减小配电变压器的振动幅度;在铁芯、绕组、上夹件和下夹件外表面涂抹的水性阻尼涂料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散热油和散热管使变压器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温度传感器对变压器的运行温度起到实时监测的作用,当变压器温度过高时,继电器控制油泵工作,加快油循环从而增加变压器的散热,使变压器工作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变压器振动及噪声,保障了变压器的运行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