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7877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1366123.7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剩余物燃烧装置,包括炉体、水箱、上烟囱、下烟囱和燃烧室;所述的炉体内设有环槽炉桥和分火器,所述的炉体、下烟囱和上烟囱的直径依次缩小,炉体、下烟囱和上烟囱依次连接,水箱套接在炉体和下烟囱的外壁焊接,环槽炉桥设有炉桥外圈梁、炉桥内圈梁和炉桥环槽圈梁,炉桥外圈梁和炉桥内圈梁与炉桥环槽圈梁之间分别设有斜炉桥,构成环槽炉桥;所述的炉桥内圈梁设有平炉桥,所述的炉桥外圈梁与炉体焊接固定,炉体的下段设置2块集灰板构成集灰床,在集灰床的两端对应的炉体的炉壁上分别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调节进风量的档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好,制作成本低,适合在温栅种养、农户、学校及木材加工企业广泛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5087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34752.5
申请日:2016-11-23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桉叶油素型油樟树组培芽的生根方法,选取经组培中壮芽培养30‑35d的桉叶油素型油樟树继代芽,剪切继代芽丛中生长健壮、高度≥2cm的单芽,插入L‑半光氨酸无菌溶液中浸泡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单芽垂直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并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中进行生根培养,最后搬至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育苗棚中炼苗,得到桉叶油素型油樟树苗木。本发明解决了桉叶油素型油樟树组织继代芽生根困难,生根率低,始根时间长,发根数少,根系容易发黑等问题,本发明生根周期短,生根率高,根系多,质量好,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可实现组培产业化育苗,为天然香料人工无性系林的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11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029308.9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红锥的PCR检测方法及其引物对,发明人开发了一对红锥鉴定引物cc1和cc2。采用该引物对对红锥总DNA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查扩增结果,若得到阳性扩增,则供试品为红锥,否则不是红锥。由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熟,所以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整个检测便捷、快速,实验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因此,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高效、准确地鉴别红锥。
-
公开(公告)号:CN10414582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439694.9
申请日:2014-09-0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杉木正冠组培苗继代芽培育方法,是以杉木优良无性系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通过灭菌消毒组培获取繁殖芽,将繁殖芽接种于包括1/2MS,6-BA1.0mg/L和IBA0.5mg/L的增殖培养基内诱导丛生芽发生,选择繁殖芽基部萌发、生长健壮的继代芽扦插于常用的生根培养基上,炼苗,移栽,杉木苗高15~30cm时出圃造林。使用本方法,杉木继代芽增殖系数高,达4~6,繁殖速度快、育苗量大、可以在短期内批量生产遗传稳定性高、组培苗正冠率100%,生根率高达96%以上的组培继代芽,能适应我国杉木储备基地建设发展对良种种苗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54869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93867.8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脂松树茎段组培芽诱导和增殖培养的方法,将高脂松树嫩枝茎段灭菌消毒后,接入初代培养基中,在温度7-10℃暗培养5-7d,温度20-25℃培养50-60d形成初代芽;将初代芽转入增殖培养基内,温度17-20℃培养5-7d后,温度20-25℃培养15-20d形成增殖芽丛,芽丛转入伸长培养基中,温度17-20℃培养5-7d,温度20-25℃培养18-22d,芽增殖和伸长交替培养。该方法能有效遏制继代芽的褐化,使芽健康增殖,平均增殖系数6.95以上,芽伸长快,并且长势良好,经过多代培养增殖系数稳定,达到继代芽快速扩繁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227976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088322.2
申请日:2011-04-1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苍子无性快繁育苗方法,是以山苍子组培继代芽试管外生根,以山苍子优良无性系组培继代芽为插穗,山苍子优株组培继代芽试管外育苗或组培苗幼态枝扦插育苗的方法,采用MSC(MS+Ca(NO3)2380mg/L+H3BO38.2mg/L)+BA 1.6mg/l+IAA 0.1mg/L+VC 10mg/L为继代增殖培养基由,MSC(MS+Ca(NO3)2380mg/L+H3BO38.2mg/L)+BA 0.6mg/L+IAA 0.3mg/L+VC 15mg/L为继代壮苗培养基,黄壤土为基质,自然散射光照射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山苍子继代芽扦插苗或是山苍子组培苗幼态枝为插苗,继代芽扦插成活率为85%~95%,幼态枝扦插成活80%~90%。本发明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育苗量大、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材料消耗少,其子代能够保持母株的优良遗传特性,并解决了山苍子良种无性化育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06371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311958.6
申请日:2017-05-05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组培苗黄化的核桃组培快繁方法,包括繁殖材料选择、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工序;采集当年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核桃嫩枝梢作为繁殖材料,对枝条进行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初始芽发生,再将初始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后得到无黄化现象的组培继代芽。本发明在获得无菌苗的的基础上探索核桃组培快繁育苗过程中继代培养时出现失绿黄化,严重影响了核桃组培苗的正常分化和生长,从而导致增殖系数降低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消除核桃组培苗黄化现象,能正常分化和生长,提高繁殖系数,稳定遗传性状,从而使核桃组培苗能达到工厂化育苗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583092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222360.5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油素型樟树组培芽的生根方法,选取经常规组培中壮芽培养35‑40d的黄樟油素型樟树继代芽,剪切继代芽丛中生长健壮、高度≥2cm的单芽,插入抗坏血酸无菌溶液中浸泡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单芽垂直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并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中进行生根培养,最后搬至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育苗棚中炼苗,得到黄樟油素型樟树苗木。本发明通过对组培芽的预处理,降低切口处的黄樟油含量,缩短生根周期,生根率高,根系多,质量好,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可实现组培产业化育苗,为天然香料人工无性系林的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8309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23065.1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油素型樟树嫩枝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体选择、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壮芽培养和生根培养工序,采集黄樟油素型樟树的树冠外围生长健壮的当年生嫩枝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修剪、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经过4?5个周期增殖培养,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接入壮芽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将高≥2cm的单芽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本发明操作过程简便,培养周期短,继代芽产量大,并且质量优,增殖系数达到5以上,达到组培苗产业化技术要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83092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22360.5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油素型樟树组培芽的生根方法,选取经常规组培中壮芽培养35?40d的黄樟油素型樟树继代芽,剪切继代芽丛中生长健壮、高度≥2cm的单芽,插入抗坏血酸无菌溶液中浸泡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的单芽垂直插入生根培养基中,并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中进行生根培养,最后搬至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育苗棚中炼苗,得到黄樟油素型樟树苗木。本发明通过对组培芽的预处理,降低切口处的黄樟油含量,缩短生根周期,生根率高,根系多,质量好,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高,可实现组培产业化育苗,为天然香料人工无性系林的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