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植被混凝土生态坡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309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29662.4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道坡面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河道植被混凝土生态坡面结构,包括位于路基间的河床,河床两侧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斜坡、存水平台和第二斜坡,第二斜坡斜面上开挖有若干呈口子状且均互相连通的第一浇筑槽,第一浇筑槽内底部设有若干与第二斜坡呈直角的第一锚杆,第一锚杆插入土层内并进行灌浆,第一浇筑槽内底部设有若干双排且呈竖直状的加固桩。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一锚杆和双排的加固桩,施工后的第一混凝土框架与若干个第一锚杆和加固桩呈一个整体,通过第一锚杆的拉力和加固桩的支撑力,使得第二斜坡的强度加强,配合防护网等结构防止河水冲刷造成第二斜坡的损坏,延长整个护坡的使用寿命。

    一种管道施工用端头部分对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7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54569.9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施工用端头部分对接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移动板、夹持机构、对接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下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下端分别竖直安装有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本发明在安装板上设置相同位置的滚轮架和滚轮,在对管道进行夹持后,由于四点设置的滚轮,在管道固定完成后,能够自动使两个管道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便于两个管道的对接,本发明通过支撑块、移动杆和固定筒将移动板支撑在管道沟渠的上方,便于在现场对管道进行对接。

    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6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159821.X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检测装置。本发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内壁上与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船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内滑动安装有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二空心杆的底端延伸至船体的下方并转动安装有取水箱,通过第一空心杆、第二空心杆、条形槽、条形齿板、从动齿轮等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取水箱移动至适合的深度,同时通过破碎杆、叶轮、刀型齿等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取水箱附近的水草等杂物进行清理,解决了现有的水环境检测装置在进行取样时容易受到水草等杂物的影响,导致不能精确的对水中不同区域和不同深度的水质进行取样的问题。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297892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60443.7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治理河道长为500‑800m,宽为20‑30m,水深为1.5‑2.5m,水量为30000‑40000m3;S2:在S1所述的河道两侧搭设护岸基础护坡,并在护岸基础护坡上种植绿色植被,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并在河道内安装生物巢,同时将生物巢和微生物群同时建立起生态浮床,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成本低,施工治理后的河道具有很强的防护和稳定作用,可达到绿化吸污、水土保持的效果,形成自然生态景观,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治理成本较高,且景观效果较差,同时防护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满足治理需求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软质地基的置换式沉井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45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78053.7

    申请日:2020-10-1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软质地基的置换式沉井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S1:施工准备,包括: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根据沉井的中心座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S2:基坑开挖,包括基坑挖土和布置推土区;S3:沉井制作,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捣,内模同样分三节安装;S4:沉井下沉,包括拆除垫层,挖土下沉,沉降观察;S5沉井封底,包括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本发明有益效果以及对现有技术贡献包括:1、沉井采取不排水下沉方式,按设计高程起沉;2、采用周围设排水设备,局部地段按实际情况进行分节浇筑,分节下沉方式进行;3、挖土下沉时,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不得有过大的倾斜。

    一种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624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6235.5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侧通过连接轴铰接有机械臂,机械臂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弹簧,上下两个所述稳定弹簧分别于固定座和船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械臂底部的左端铰接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底部与船体铰接,所述机械臂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机械臂上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多个的缓冲结构,所述船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和固定架,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子。该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实现了菌剂自动化投放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

    一种净水水闸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375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20590.5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水闸,包括闸门主体、支撑框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闸门主体通过所述支撑框架固定在河道中;所述闸门主体的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可升降闸门板、第二可升降闸门板,所述第一可升降闸门板与第二可升降闸门板之间自前向后依次设有砂砾石滤层、第一活性炭滤层、高分子净水滤层、磁化小分子球滤层、第二活性炭滤层;所述第一可升降闸门板与所述砂砾石滤层之间、所述第二活性炭滤层与所述第二可升降闸门板之间均设有化学传感器、重金属传感器;所述第一可升降闸门板、第二可升降闸门板、化学传感器、重金属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本发明的净水水闸,既具备阻水效果,还具有良好的净水作用。

    一种防浪墙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8957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47942.7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浪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防浪墙结构,包括防浪墙组件,防浪墙组件包括防浪墙体、升降护板组件和支撑加固组件;防浪墙体上设置有滑槽;升降护板组件包括升降护板和调节组件;升降护板设置有滑块,滑块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滑槽中;调节组件用于驱动升降护板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支撑加固组件包括铰接座、支撑座、支撑杆和锁止组件;支撑座通过铰接座与防浪墙体铰接;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座的表面,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升降护板上;锁止组件用于固定支撑杆在支撑座上的位置。本发明实现了防浪墙高度的灵活调整以及结构的稳固支撑,不仅提高了防浪墙的适用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其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