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填筑用河道淤泥固化剂存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93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46809.9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基填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路基填筑用河道淤泥固化剂存放装置,包括储存筒,所述储存筒内腔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导动槽,所述储存筒内腔顶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轴座,所述轴座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与导动槽滑动连接的移动支撑座,所述储存筒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密封孔,所述移动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储物座,两个所述储物座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储物槽,所述储物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插接在密封孔内的密封盖。该路基填筑用河道淤泥固化剂存放装置,方便了干燥剂对气流进行干燥,从而方便了实现储存筒内部空气的流通,避免出现内部存储料受潮的现象。

    一种海砂混凝土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7298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1442042.0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改性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砂混凝土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海砂混凝土改性剂主要由丙烯酸树脂、二氢松香、藻酸双酯钠、海藻酸钠、六偏磷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组成。本发明提供的海砂混凝土改性剂配方搭配合理、科学,能够减少海砂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海砂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硬化体收缩,降低弹性模量,提高海砂混凝土的抗裂性、强度和密实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海砂混凝土的空隙特征,降低孔隙率,细化孔径,改善混凝土孔结构,从而显著提高海砂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以及抗盐类侵蚀性,从而提高海砂混凝土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高适用性的河湖淤泥用疏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9569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46224.7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湖疏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适用性的河湖淤泥用疏浚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浆泵,所述吸浆泵的抽浆端固定安装有抽泥管,所述抽泥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水电机,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以及防水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搅叶片,左右两侧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复合齿轮,两个所述复合齿轮之间啮合有主动齿轮。该高适用性的河湖淤泥用疏浚装置,便于将淤泥抽取,适用性强,还可将淤泥挤压成饼状,缩小淤泥在收集箱内的体积,进而可收集更多的淤泥,从而便于淤泥的收集。

    一种河道修复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0794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523337.5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抽取河道底泥表层2-10cm的底泥;(2)将蜂窝状填料安放于河道底泥中,蜂窝状填料上端高出河道底泥平面5-10cm;(3)将步骤(1)抽出的底泥与硝酸钙、固体生物促生剂和反硝化菌、光合菌、氨化菌和硝化菌混合,注入到蜂窝状填料内;(4)在河道上种植吸收氨氮的沉水植物和伊乐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修复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结合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可以明显的去除底泥中的TOC和TN,而且能够保持上覆水的理化性质,增加上覆水的溶解氧浓度,控制上覆水的TN浓度,防止富营养化。

    一种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624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6235.5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内侧通过连接轴铰接有机械臂,机械臂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定弹簧,上下两个所述稳定弹簧分别于固定座和船体固定连接,所述机械臂底部的左端铰接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底部与船体铰接,所述机械臂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机械臂上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多个的缓冲结构,所述船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和固定架,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子。该底泥微生物注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实现了菌剂自动化投放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