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68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169013.1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61K36/9068 , A61K36/535 , A61K8/9789 , A61K8/9794 , A61Q19/02 , A61Q19/00 , A61P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苏组合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皮肤美白技术领域,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紫苏叶40‑50份、桂枝10‑20份、芍药8‑12份、丹皮8‑12份、甘草8‑15份、干姜6‑10份;本发明采用纯中药材进行配比,利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从中药方剂中提取得到紫苏方剂的总提取物,检测发现该提取物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应用在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过表达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可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3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9244.3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1B9/00 , A23L33/105 , A23L29/30 , A23P10/30 , A23G3/48 , A23G3/36 , A23L2/38 , A23L2/52 , A61K36/535 , A61K31/341 , A61P39/00 , A61P39/06 , A61P17/16 , A61P15/08 , A61K8/92 , A61K8/49 , A61Q19/08 , A61Q17/04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苏烯型挥发油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经试验验证,该紫苏烯型挥发油对延缓衰老有显著的效果,可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自然寿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指标;本发明提取紫苏烯型挥发油的原料为紫苏烯型紫苏,其易于栽培、生物量大,获得的挥发油成分稳定,易提取。因此紫苏烯型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开发成多种健康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88068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69013.1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61K36/9068 , A61K36/535 , A61K8/9789 , A61K8/9794 , A61Q19/02 , A61Q19/00 , A61P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苏组合中药方剂、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皮肤美白技术领域,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紫苏叶40‑50份、桂枝10‑20份、芍药8‑12份、丹皮8‑12份、甘草8‑15份、干姜6‑10份;本发明采用纯中药材进行配比,利用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法从中药方剂中提取得到紫苏方剂的总提取物,检测发现该提取物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应用在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过表达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来减少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可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19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31688.5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61K8/60 , A61K31/7048 , A61P17/18 , A61Q19/08 , C07H17/065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皮肤抗衰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紫苏宁类化合物在制备皮肤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紫苏宁类化合物具体包括紫苏宁及丙二酰基紫苏宁,实验证明这两个单体成分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其次,本发明利用UVB紫外线辐射BALB/c裸鼠的慢性光老化衰老模型,证明紫苏宁和丙二酰基紫苏宁可以缓解UVB造成的皮肤衰老表象,并且能减少皮肤增厚以及皮肤胶原蛋白降解,提高衰老肌肤的抗氧化能力。因此,本发明所述紫苏宁类化合物(紫苏宁、丙二酰基紫苏宁)或含有紫苏宁类化合物的提取物,可作为天然温和且具有功效性的新型原料,应用于日常制备皮肤抗衰老的护肤品、化妆品和外用药品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1790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21382.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苏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萎凋:将紫苏的鲜叶芽摊放萎凋,得到紫苏萎凋叶;S2.揉捻:对紫苏萎凋叶进行揉捻;解块;发酵:将紫苏叶在通风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得到紫苏发酵叶;S5.烘干:将紫苏发酵叶进行烘干处理,获得紫苏茶。本发明以紫苏鲜叶为原料,该紫苏香气浓郁,富含迷迭香酸及花青素物质,具有发表散寒、提醒醒脑、降燥解腻等功效。此外,本发明通过对微发酵工艺进行改良,最大化地保留紫苏中的功效成分,并提升紫苏香味风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含抗氧化活性成分,并具有浓郁香气及特色风味的紫苏茶。
-
公开(公告)号:CN1189856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4505.2
申请日:2024-08-13
Applicant: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高艾草艾绒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中通过实验发现: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处理艾草组培苗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以及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生长素IAA等)组,艾叶上表皮和下表皮的表皮毛均明显增加,腺毛和非腺毛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且矮壮素能够提高部分艾草挥发性物质。因此,可将矮壮素用于提高艾草艾绒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62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33014.6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贵州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半夏种属或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对半夏种属或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具体为:采用DNA条形码BX 11用于半夏种属资源鉴定或DNA条形码BX 12用于半夏种质资源鉴定。本发明以半夏属半夏、盾叶半夏、虎掌三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根据叶绿体高变区基因片段区域设计引物,成功筛选出可鉴别半夏种属或种质资源的序列,作为半夏种属或种质资源鉴别的DNA条形码,具有高效、准确鉴别半夏种属或种质资源的有益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