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2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42247.0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机架设置有安装台,安装台适于安装待测限速器,编码器的转轴与待测限速器绳轮的转轴传动连接,限速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负荷配重的上端和下端,使限速绳形成闭环,且限速绳绕经待测限速器的绳轮的上沿,以及张紧轮的下沿,限速绳的至少一端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负荷配重,张紧配重连接张紧轮,负荷配重适于在机架的竖向导轨上下滑动。保证限速绳提拉力≥300N的情况下,可随意按照申请单元/企业的设计范围而选定适重的负荷配重,释放负荷配重,动态掉落的负荷配重模拟轿厢坠落,以检测限速器动态触发时的夹持力以及限速器是否损坏。

    限速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327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11404.X

    申请日:2021-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速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变量泵的输入端用于连通对应的油箱,变量泵的输出端、溢流阀的P口、三位四通阀的P口三者相连通;溢流阀的T口连通三位四通阀的T口,并用于连通对应的油箱;流量传感器的一端连通三位四通阀的B口,另一端用于连通被测限速阀的B口;三位四通阀的B口还连通第二二位二通阀的A口,第二二位二通阀的B口用于连通对应的油箱;升降承重台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检测件用于检测升降承重台移动的位移和/或速度,液压缸的A口用于连通被测限速阀的A口;液压缸的A口和/或三位四通阀的B口连通有压力传感器。操作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限速阀的关断试验。

    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8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057450.9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升降动力件带动导向轮升降,经轿厢滑轮下沿绕出的钢丝绳,依次绕经曳引轮上沿、导向轮上沿和对重块滑轮下沿,张紧轮的轴心线低于曳引轮的轴心线,张紧动力件适于带动张紧轮左右移动,使张紧轮的下沿顶推或远离曳引轮和导向轮之间的钢丝绳。通过改变张紧轮、导向轮的位置能够快速、连续、较为精确地获得使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所需的包角范围,解决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因曳引力过大过小造成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因建筑空间限制但曳引轮包角仍在验证范围内从而能够满足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难题,对设计时的曳引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为电梯安装改造和监管提供了一套有效

    试验用电梯井道内砝码加载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83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26206.7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验用电梯井道内砝码加载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地轨,地轨由电梯井道外水平延伸至电梯井道内的砝码架处;储料架,设置于电梯井道外;中转定位台,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多个定位块的导向斜面适于引导砝码自动下滑至水平定位面上,多个定位块的竖直定位面适于共同限定砝码的放置位置;转移机构,可将储料架上的砝码转移至中转定位台上;加载车,与地轨滑动连接,加载车设置有升降机构以及装载机构,装载机构适于装载中转定位台上的砝码以及释放砝码至砝码架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试验用电梯井道内砝码加载方法。本加载装置的搬运加载效率非常高,而且不要操作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内,避免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2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542247.0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机架设置有安装台,安装台适于安装待测限速器,编码器的转轴与待测限速器绳轮的转轴传动连接,限速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负荷配重的上端和下端,使限速绳形成闭环,且限速绳绕经待测限速器的绳轮的上沿,以及张紧轮的下沿,限速绳的至少一端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负荷配重,张紧配重连接张紧轮,负荷配重适于在机架的竖向导轨上下滑动。保证限速绳提拉力≥300N的情况下,可随意按照申请单元/企业的设计范围而选定适重的负荷配重,释放负荷配重,动态掉落的负荷配重模拟轿厢坠落,以检测限速器动态触发时的夹持力以及限速器是否损坏。

    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8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57450.9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曳引钢丝绳包角连续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升降动力件带动导向轮升降,经轿厢滑轮下沿绕出的钢丝绳,依次绕经曳引轮上沿、导向轮上沿和对重块滑轮下沿,张紧轮的轴心线低于曳引轮的轴心线,张紧动力件适于带动张紧轮左右移动,使张紧轮的下沿顶推或远离曳引轮和导向轮之间的钢丝绳。通过改变张紧轮、导向轮的位置能够快速、连续、较为精确地获得使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所需的包角范围,解决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因曳引力过大过小造成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因建筑空间限制但曳引轮包角仍在验证范围内从而能够满足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难题,对设计时的曳引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为电梯安装改造和监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验证方法。

    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738510U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21195540.6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速器动态夹持力测试装置,机架设置有安装台,安装台适于安装待测限速器,限速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负荷配重的上端和下端,使限速绳形成闭环,且限速绳绕经待测限速器的绳轮的上沿,以及张紧轮的下沿,限速绳的至少一端通过力传感器连接负荷配重,张紧配重连接张紧轮,负荷配重适于在机架的竖向导轨上下滑动。保证限速绳提拉力≥300N的情况下,可随意按照申请单元/企业的设计范围而选定适重的负荷配重,释放负荷配重,动态掉落的负荷配重模拟轿厢坠落,以检测限速器动态触发时的夹持力以及限速器是否损坏。

    多工位滚轮疲劳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424751U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20328036.2

    申请日:2022-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滚轮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轮、驱动动力件和多个进给动力件,驱动轮的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驱动动力件传动连接驱动轮的转轴,进给动力件的输出轴适于可拆卸式安装待测滚轮,进给动力件适于驱动待测滚轮啮合或远离驱动轮,多个进给动力件几何对称分布。由进给动力件带动待测滚轮啮合或远离驱动轮,即方便快捷地完成自动加载和卸载,便利地检测滚轮疲劳寿命;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步测试多个待测滚轮,提高滚轮疲劳测试效率,减少滚轮疲劳试验装置的调用数量,节能,可批量滚轮试验;多个待测滚轮几何分布,使试验装置趋近平衡,避免单点检测等较大的不平衡,提升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

    曳引力负载调整机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296846U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20132736.4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曳引力负载调整机构,升降动力件带动导向轮升降,经轿厢滑轮下沿绕出的钢丝绳,依次绕经曳引轮上沿、导向轮上沿和对重块滑轮下沿,张紧轮的轴心线低于曳引轮的轴心线,张紧动力件适于带动张紧轮左右移动,使张紧轮的下沿顶推或远离曳引轮和导向轮之间的钢丝绳。通过改变张紧轮、导向轮的位置能够快速、连续、较为精确地获得使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所需的包角范围,解决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因曳引力过大过小造成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因建筑空间限制但曳引轮包角仍在验证范围内从而能够满足电梯安全可靠运行的难题,对设计时的曳引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为电梯安装改造和监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验证方法。

    一种试验用电梯井道内砝码自动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708366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651475.X

    申请日:2022-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试验用电梯井道内砝码自动加载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地轨,地轨由电梯井道外水平延伸至电梯井道内的砝码架处;定位台,安装于底座上并位于电梯井道外,多个定位块分布于地轨的延伸方向的两侧上方,多个定位块的导向斜面适于引导砝码自动下滑至水平定位面上,多个定位块的竖直定位面适于共同限定砝码的放置位置;加载车,与地轨滑动连接,加载车设置有升降机构以及装载机构,装载机构适于装载定位台上的砝码以及释放砝码至砝码架上。本加载装置能够自动加载砝码,整个搬运加载效率非常高,而且不要操作人员进入电梯井道内,避免人员发生安全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