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56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97608.X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供电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精密制造业园区的配电网电压等级,根据所述配电网电压等级,确定所述配电网的电网结构,再根据所述电网结构与预设供电配置信息,对所述配电网进行供电配置,得到所述配电网的目标供电配置信息,以能够根据园区所需要的实际电网结构进行供电配置,从而满足园区的实际需求,提高园区的供电可靠性;最后根据所述目标供电配置信息,确定所述配电网的故障处理策略、自动化终端配置形式和通信形式,以能够在供电故障或突发停电时,采取故障处理策略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0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16955.2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供电的电缆选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超导直流电缆单价及轧钢厂负荷率,根据所述超导直流电缆单价及轧钢厂负荷率建立临界容量模型,得到临界容量;获取轧钢厂总供电容量,根据所述轧钢厂总供电容量及所述临界容量建立第一电缆选型模型,得到第一电缆选型结果。本发明分析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常规输电方式进行对比,得出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供电的边界条件及对应的临界容量,为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直流大用户供电提供一种选择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0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016955.2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供电的电缆选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超导直流电缆单价及轧钢厂负荷率,根据所述超导直流电缆单价及轧钢厂负荷率建立临界容量模型,得到临界容量;获取轧钢厂总供电容量,根据所述轧钢厂总供电容量及所述临界容量建立第一电缆选型模型,得到第一电缆选型结果。本发明分析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的计算方法,通过与常规输电方式进行对比,得出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低压大电流直流负荷供电的边界条件及对应的临界容量,为超导直流电缆应用于直流大用户供电提供一种选择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3611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633240.5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与动态盈亏平衡的电缆选型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由超导电缆的运维成本模型及超导电缆系统的初期投资模型组成的超导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及常规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而根据电力实际长度值得到超导电缆成本值及常规电缆成本值,通过对比超导电缆成本值及常规电缆成本值选取最合适的电缆材料及成本价格,在大容量供电及城市中心区变电站的低压互联等提升电网供电安全可靠性的场景下,考虑通道费用和运维费用,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对超导电缆与普通电缆的比选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以提高设备投资的综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61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33240.5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与动态盈亏平衡的电缆选型方法及系统,通过建立由超导电缆的运维成本模型及超导电缆系统的初期投资模型组成的超导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及常规电缆的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而根据电力实际长度值得到超导电缆成本值及常规电缆成本值,通过对比超导电缆成本值及常规电缆成本值选取最合适的电缆材料及成本价格,在大容量供电及城市中心区变电站的低压互联等提升电网供电安全可靠性的场景下,考虑通道费用和运维费用,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对超导电缆与普通电缆的比选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以提高设备投资的综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08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46727.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分析方法、装置和设备,根据基建项目的工程数据构建基建图拓扑模型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源,考虑了安全风险源之间的联系和传播路径,基于基建组件的风险级别和风险传播数据,构建风险传播数学模型对基建图拓扑模型上的安全风险源进行风险概率评估,确定安全风险源的风险评分,不需要依赖于专家经验,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行为安全风险分析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意见和判断,而工程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专家经验不能满足适时与应变需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41345.9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H02J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配电网的控制方法、装置、处理器和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混合配电网的能源场景集,以及混合配电网的运行调整模型,其中,能源场景集用于模拟混合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处理过程;分别在能源场景集中不同的能源场景下,调用运行调整模型,确定混合配电网的目标运行策略,其中,运行调整模型用于在能源场景集中不同的能源场景下,对混合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损耗状况进行调整;响应于目标运行策略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混合配电网在对应的能源场景下运行。本发明解决了对混合配电网的控制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82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3996.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台风灾害防治模拟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历史真实台风数据,先通过对台风的多个关键参数,如台风登陆点、移动方向及实时速度等数据建立起多个不同时间断面的静态风场模型再结合台风的陆地衰减系数,构建考虑了台风时空动态特性的台风灾害演变模型能够准确地为配电网故障场景提供参考,以生成更接近现实环境的配电网台风灾害的故障场景,从而提高配电网台风灾害防治模拟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0199.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软开关与储能设备联合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基于源荷集群划分情况确定智能软开关SOP、与储能系统ESS备选接入位置集合;根据备选接入位置集合,建立基于等年值成本最低的选址定容模型,作为联合规划双层模型中的上层模型;以及建立基于网络损耗最低的潮流优化模型,作为联合规划双层模型中的下层模型,并采用二阶锥松弛法和big‑M法将下层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嵌套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的求解方法对联合规划双层模型进行求解,获得配电系统规划方案,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考虑集群划分,导致规划水平与规划经济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41403.8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源菏集群互联需求的柔性开关规划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从源荷电力侧用能概率模型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特征数据生成混合概率分布不确定模型;在混合概率分布不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下,基于配电网集群划分指标得到源荷集群划分模型;根据源荷集群划分模型的集群划分结果、配电网的运维成本以及运行收益生成软开关分布鲁棒规划模型;将软开关分布鲁棒规划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对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得到规划策略;根据规划策略规划目标区域内的柔性开关。本发明解决了关技术中大规模分布式电源中对于智能软开关的规划方式成本较高,进而容易导致配电网规划成本过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