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3-羟基丁酸酯制备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44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19923.3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3‑羟基丁酸酯制备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含氨的极性溶液:将极性溶剂加入夹套回流冷阱中,连接并打开冷却循环泵,控制冷阱温度在5~25℃,随后向极性溶剂中通入氨气2~3h,得到含氨的极性溶液;(2)反应:将聚3‑羟基丁酸酯和含氨的极性溶液置于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将水热合成反应釜放置烘箱中加热升温至130~270℃,保持此温度加热1h,随后在调至120~260℃条件下反应2~36h;(3)冷却:反应完后冷却至室温,获得3‑乙基吡啶等吡啶类化合物;本发明通过“一锅法”反应,以聚3‑羟基丁酸酯为原料,直接制备吡啶类化合物,工艺操作简单,绿色可持续。

    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分簇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0207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0725534.X

    申请日:2016-08-25

    Inventor: 李栋 陈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分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无线传感网络监测区域进行等级区域划分;按照等级区域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等级区域的最优簇数;采用轮询方式,在每轮中按照等级区域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利用自适应分簇方法确定各等级区域的簇域;采用等级区域划分直观地产生分布式类层次型非均匀分簇,并在每个区域即等级区域中从时间上非同步实施自适应分簇策略,实现区域内比较均匀的分簇,避免周期性频繁分簇,降低分簇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且能够较好的均衡簇内和簇间各自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并提高全网的工作性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硫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28940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68982.7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和锂硫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正极材料,所述电池正极材料包括碳基复合材料和填充于所述碳基复合材料的硫;所述碳基复合材料包括二维层状石墨氮化碳和包覆所述二维层状石墨氮化碳的炭;所述碳基复合材料通过所述二维层状石墨氮化碳与含碳有机物原位热解反应得到或通过在所述二维层状石墨氮化碳表面化学气相沉积炭得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电池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能够使得锂硫电池在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166mAh/g,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098396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71857.7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括金属-碳壳和设置于金属-碳壳内的硫核;金属-碳壳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与碳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包覆于碳内;硫核由单质硫形成。本发明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碳壳能够提高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并能够对硫及中间产物多硫化物起到限域作用,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不仅能够通过“亲锂”或“亲硫”作用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提供析硫位点,还能催化硫和多硫化物的转化,提高电极过程动力学,提高电极转化速率。

    一种WSN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协作式分簇路由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0423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02113.5

    申请日:2016-08-22

    Inventor: 李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H04W40/10 H04W40/32 H04W8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SN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协作式分簇路由通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WSN进行等级区域划分以实现分布式非均匀分簇,并在每个区域中采用改进的LEACH算法进行自适应分簇,同时结合改进的PEGASIS算法使离Sink节点较远区域的离散簇的簇内节点形成链式结构,分簇完成后簇间数据传输考虑采用多跳路由和协作式传输技术进行。另外,在WSN的每个区域中确定最优簇数并实施分簇策略,区域中分簇比较均匀,某些较远区域的离散簇的簇内节点成链,确保每个区域中各个簇内的节点能量消耗均衡,最终实现全网均衡节点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全网的工作性能。

    一种柔性界面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固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899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0483870.3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界面包覆的正极材料及固态电池。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制备工艺得到双包覆层的柔性界面高镍固态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其中,内层包覆的纳米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能够有效的传导离子,稳定电池的循环寿命。外层包覆的贵金属纳米团簇能够有效的传导电子,同时由导电聚合物包覆而成的柔性界面不仅可以增加导电性,而且还可以增大电极和固态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本发明可以构筑电极的三维网络结构,最大限度地提升固态锂离子电池中电子和离子传导能力,提高固态锂离子电池中固/固界面反应速率,获得具有更好比容量、循环稳定(56)对比文件Shiyun Peng,et al..Alleviating thestorage instability ofLiNi0.8Co0.1Mn0.1O2 cathode materials by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poly(acrylicacid)《.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2021,第9卷全文.

    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098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371857.7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括金属‑碳壳和设置于金属‑碳壳内的硫核;金属‑碳壳由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与碳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包覆于碳内;硫核由单质硫形成。本发明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碳壳能够提高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并能够对硫及中间产物多硫化物起到限域作用,金属氢氧化物和/或金属氧化物不仅能够通过“亲锂”或“亲硫”作用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提供析硫位点,还能催化硫和多硫化物的转化,提高电极过程动力学,提高电极转化速率。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1205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543867.4

    申请日:2019-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二维层状石墨相氮化碳g-C3N4进行脱氮处理,得到具有氮缺陷的ND-g-C3N4;步骤2:将硫元素负载在ND-g-C3N4上,得到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制备方法中制得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脱氮处理使得导电性加强,其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可以负载更多的硫,防止多硫化物迁移,同时利用导电骨架ND-g-C3N4负载活性物质硫以确保正极材料整体的导电性,而且,该正极材料还可以缓解电极反应体积变化,使得锂硫电池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库伦效率。

    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分簇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0207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725534.X

    申请日:2016-08-25

    Inventor: 李栋 陈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等级区域划分的分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无线传感网络监测区域进行等级区域划分;按照等级区域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等级区域的最优簇数;采用轮询方式,在每轮中按照等级区域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利用自适应分簇方法确定各等级区域的簇域;采用等级区域划分直观地产生分布式类层次型非均匀分簇,并在每个区域即等级区域中从时间上非同步实施自适应分簇策略,实现区域内比较均匀的分簇,避免周期性频繁分簇,降低分簇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且能够较好的均衡簇内和簇间各自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并提高全网的工作性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一种微纳结构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372455.9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结构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括金属-碳壳和设置于金属-碳壳内的硫核;金属-碳壳由二氧化钛与杂原子掺杂碳形成,二氧化钛包覆于杂原子掺杂碳内;硫核由单质硫形成。本发明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碳壳能够提高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导率并能够对硫及中间产物多硫化物起到限域作用,金属-碳壳中的二氧化钛不仅能够通过“亲锂”或“亲硫”作用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提供析硫位点,还可催化硫和多硫化物的转化,提高电极过程动力学,提高电极的转化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