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电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1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237534.1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电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及系统,获取典型建筑物的负荷数据、天气参数以及建筑物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LSTM神经网络的电负荷预测模型,选择相似典型日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训练数据包括训练日的天气因素、建筑物类型数据、负荷数据,在训练过程中以电负荷的误差最小为目标进行训练获得LSTM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输入待测建筑物的建筑物数据至训练好的LSTM神经网络的电负荷预测模型后,获得建筑物对应的典型日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负荷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负荷波动变化情况实现楼宇建筑的高精度负荷预测,具有精度高、易实现的功能。

    一种新增主变高压电缆敷设布置方法及高压电缆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95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05201.7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压电缆敷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增主变高压电缆敷设布置方法及高压电缆支撑装置。其中,新增主变高压电缆敷设布置方法包括根据变电站厂房布设结构,查找从主变高压侧至GIS楼之间的最短路径;在主变高压侧至GIS楼之间的最短路径中,标注出所有高压电缆沟的位置,从而确定出任意两个相邻的高压电缆沟之间的管架走向;将高压电缆呈蛇形敷设在管架上,且在管架垂直段与每个高压电缆沟相对接的位置处,以高压电缆转弯半径的四分之一圆为路径由管架垂直段引下接至电缆沟。

    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电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237534.1

    申请日:2020-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电负荷综合预测方法及系统,获取典型建筑物的负荷数据、天气参数以及建筑物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LSTM神经网络的电负荷预测模型,选择相似典型日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训练数据包括训练日的天气因素、建筑物类型数据、负荷数据,在训练过程中以电负荷的误差最小为目标进行训练获得LSTM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输入待测建筑物的建筑物数据至训练好的LSTM神经网络的电负荷预测模型后,获得建筑物对应的典型日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建筑负荷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负荷波动变化情况实现楼宇建筑的高精度负荷预测,具有精度高、易实现的功能。

    基于远海风电场群的混合直流电网系统构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79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53275.8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直流电网和混合直流输电领域,提供了基于远海风电场群的混合直流电网系统构建方法及装置,其通过获取待设计电网系统的风电场群的总容量的大小;将风电场群的总容量的大小和设定的阈值比较,若大于设定阈值,采用第一种设计方案,若小于设定阈值,采用第二种设计方案;通过第一种设计方案或第二种设计方案,将海上风电场群的不同风电场通过不同型式的直流换流器整流为高压直流电后,通过直流海缆和高压DCDC相互连接起来,形成远海风电场群多电压等级混合直流电网。能够显著降低传输海缆的数量及占海面积,降低陆上换流站的数量,同时海上换流站配置将更为灵活。

    一种新型电气柜环境预警监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008358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20823181.8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警监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气柜环境预警监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蜂鸣器、排风扇,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小电机,小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小齿轮,小齿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板,小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射器,弹射器将活动螺栓弹出,撞向蜂鸣器,使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周围人群注意,提高了装置主体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移动固定机构,在需要移动装置主体时,工作人员用手推动装置主体,使万向轮带动装置主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停下,再用手转动把手,使固定柱抵向地面,从而使装置主体固定,移动固定机构提高了装置主体的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