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同时测量的比率型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3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7615.0

    申请日:2024-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牛奶中青霉素类抗生素(PENs)残留的比率型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该传感器采用广谱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亚甲基蓝功能化碳化铌(Nb2C‑MB)作为参考信号发生器,二茂铁标记的适配体(Fc‑Apt)作为输出信号。用Fe‑N‑C掺杂碳纳米管(Fe‑N‑C‑CNTs)修饰电极,进一步放大检测信号。在检测过程中,在PENs存在的情况下,Fc‑Apt与PENs结合导致Fc‑Apt从电极上脱离,降低了Fc电流强度(IFc),同时增加了MB电流强度(IMB)。基于上述原理,采用电流强度比(IMB/IFc)作为定量检测标准,实现PENs的同时检测。在最优条件下,抗生素浓度与IMB/IF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鲁棒性。适配体传感器对4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混合靶标的检出限为0.093~0.191 nM。为同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一种基于多功能纳米酶检测克百威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公开(公告)号:CN11842550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30363.1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功能纳米酶检测克百威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的结构包括: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硝酸纤维素膜设于样品垫和吸水垫之间,样品垫一端插入含有纳米酶与抗体相结合(Fe3O4‑MOF‑Pt‑mAb)的探针溶液中;硝酸纤维素膜上设有包被CAR‑BSA的检测线和包被羊抗鼠IgG抗体的质控线。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多功能纳米酶,将其作为显色剂标记到抗体中,并在3-氨基-9-乙基咔唑(AEC)作用下使试纸条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0.25‑50 ng mL‑1)和较低的检测线0.33 ng mL‑1,大大扩宽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检测范围。

    一种检测水中铅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9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204340.2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碳化钛和金复合物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联吡啶钌的π‑π共轭强吸附作用,金和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强催化作用、铅离子自身对适配体的剪切识别作用,构建了一个开关型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结果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峰值改变判定被检水中是否含有目标离子。本发明的优点是: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操作简单;可对铅重金属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为其他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提供思路。

    一种基于稀土金属的双金属MOFs材料的传感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0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57005.6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三文鱼在死亡后,由于肠道微生物和自身酶的发酵作用会逐渐散发出腐臭性气味,所产生的气体主要包括:三甲胺(TMA)、二甲胺(DMA)、甲胺(HCHO)、氨(NH3)等;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气敏传感器,修饰了La‑Ce‑MOF材料去检测三文鱼鱼肉中的TMA、DMA、HCHO和NH3;结果表明,修饰的La‑Ce‑MOF材料QCM传感器对四种目标气体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复性。然后,对传感器响应使用VASP进行吸附过程的模拟,为进一步描述,并将检测结果与总挥发性碱氮(TVB‑N)含量进行比较,以判断三文鱼鱼肉的新鲜度。

    一种检测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开关开型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0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11469.5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开关开型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黑磷量子点和联吡啶钌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个纳米粒子内以制备一种新型自增强发光体,利用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亚胺和金以合成的复合纳米材料,黑磷量子点对联吡啶钌的强催化作用、自增强发光体提供的高初始电化学发光强度,适配体对赭曲霉毒素A的特异性识别,二茂铁对联吡啶钌发光信号的猝灭以及加入靶标后发光信号的恢复,构建了一个开关开型检测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和较低的检测限,为其他真菌毒素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分析工具。

    一种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残留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694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1506102.7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KAN)残留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特定荧光波长DNA‑银纳米簇(DNA‑AgNCs)合成和荧光传感器构建。特定的DNA模板可以产生红色荧光的DNA‑AgNCs,减少牛奶固有成分产生的相对短的波长荧光信号干扰。利用红色荧光较强穿透能力进一步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利用DNA‑AgNCs和金纳米颗粒(AuNPs)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构建荧光传感方法。由于静电相互作用,DNA被吸附在AuNPs上。DNA‑AgNCs与AuNPs距离的减小会产生FRET,从而导致DNA‑AgNCs荧光被猝灭。当加入KAN时,适配体和KAN可以特异性结合,导致DNA‑AgNCs和AuNPs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减弱。DNA‑AgNCs和AuNPs之间的FRET将降低,致使DNA‑AgNCs的荧光信号得到恢复。该传感器对KAN的检测限低至22.6nM,具有令人满意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银纳米簇和金钯纳米粒子构建荧光传感器测牛奶中链霉素

    公开(公告)号:CN11545278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54362.7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奶中链霉素(STR)残留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鸟嘌呤(G)碱基调控的发夹式DNA‑银纳米簇(DNA‑AgNCs)合成、核壳金钯纳米粒子(Au@PdNPs)的合成和荧光传感器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发夹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G碱基,以实现发射光谱的红移和DNA‑AgNCs荧光强度的增加。通过种子生长法和沉积法制备Au@PdNPs,Au@PdNPs复合材料不仅解决了钯纳米粒子(PdNPs)在长波长范围内淬灭能力弱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扩大了金纳米粒子(AuNPs)的荧光淬灭范围。所发明的传感器对50‑1250 nM范围内的STR有良好的反应,检测极限(LOD)为18.7 nM。此外,该发明已成功应用于牛奶中的STR检测,表明其在动物源性食品领域的STR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检测水产品镉和氨苄青霉素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63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33564.6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检测水产品中镉离子和氨苄青霉素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硫化铋和金复合物的高导电性、柳叶花状的高比表面积,Au@Luminol和CdS QDs两种结合适配体的生物发光探针,在不同电位下识别镉离子和氨苄青霉素,构建了一个同时双检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结果中镉离子和氨苄青霉素的电化学发光峰值改变判定被检水产品中是否含有目标离子。本发明的优点是: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操作简单;可对镉离子和氨苄青霉素同时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为其他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提供思路。

    一种双催化葡萄糖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4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13845.8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催化葡萄糖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具体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领域。包括:(1)多壁碳纳米管与亚甲基蓝复合材料(MWCNTs@MB)和氧化亚铜纳米金复合材料(Cu2O@AuNPs)的制备;(2)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3)将MWCNTs@MB与Cu2O@AuNP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在电极表面产生H2O2的方式,提高电化学发光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随后负载适配体即可获得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特异性识别二嗪磷,检测范围为1 pg/mL~1µg/mL,检测限为0.39 pg/mL。本发明检测二嗪磷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

    一种易吸收的富硒谷胚芽米粉

    公开(公告)号:CN112998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91472.4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吸收的富硒谷胚芽米粉,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小米胚芽5‑10份、大米胚芽5‑10份、小麦胚芽5‑10份、大豆胚芽5‑10份、核桃1‑2份、薏米仁1‑2份、山药1‑2份,调合菌料0.1‑0.2份。本发明通过谷胚芽作为原料,取代了传统的大米、小米等精米作为原材料,营养价值更高。采用谷胚芽作为主要原料,既保证了营养性,又去除了糙米的稻壳,提高了吸收效率,降低了肠胃负担。加入调合菌料,利用菌料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对谷胚芽的发酵为米粉提供天然的发酵香味,且发酵过程能够降低米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对米粉制品品质影响,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乳酸等具有增强吸收、强健肠胃的功效,口感好、适口性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