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水中铅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9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4340.2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碳化钛和金复合物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联吡啶钌的π‑π共轭强吸附作用,金和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强催化作用、铅离子自身对适配体的剪切识别作用,构建了一个开关型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结果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峰值改变判定被检水中是否含有目标离子。本发明的优点是: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操作简单;可对铅重金属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为其他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提供思路。

    一种基于G-四联体的双模式卡那霉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83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218468.2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的双模式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利用靶标和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释放游离的互补核酸链(Pr),Pr与挂锁探针在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滚环扩增(RCA)产生大量G‑四联体。基于G‑四联体与血红素复合能够改变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效果,实现卡那霉素的视觉检测。基于G‑四联体与亚甲基蓝的强吸附作用,实现卡那霉素的电化学检测,同时在电极表面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颗粒,以增加电活性面积和电导率。本发明利用RCA不仅放大了比色视觉信号,还结合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电化学信号的双重放大,实现了卡那霉素可视化和高灵敏的双模式检测。

    一种检测链霉素的比率型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3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35044.1

    申请日:2024-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奶中链霉素的比率型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链霉素(STR)特异性适配体的筛选和比率型荧光传感器构建。首次采用磁性氧化石墨烯筛选技术获得STR适配体(Apt),根据二级结构和分子模拟对接分析结合位点,截断获得与靶标亲和力最佳的Apt52。利用Apt52修饰的碳量子点(CQDs)为参比信号,AgNCs‑SMP@ZIF‑8为响应信号构建荧光传感方法判定被检样中是否含有链霉素。适配体特异性结合靶标导致AgNCs‑SMP@ZIF‑8暴露快速吸附大量Cu2+富集,AgNCs‑SMP@ZIF‑8的荧光信号被猝灭,CQDs的荧光信号始终保持稳定,通过AgNCs‑SMP@ZIF‑8和CQDs的荧光信号比值变化检测链霉素残留。该传感器对STR的检测限为0.978 nM,具有令人满意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一种有机磷农药的比率型荧光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91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513325.9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OPs)残留的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不存在OPs时,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乙酰胆碱(ACh)产生胆碱,进而在胆碱氧化酶修饰的四苯基乙烯(ChOx)(催化下TPE‑Fc,)生成过氧化氢氧化成其氧化态(H2OTPE2)。H‑2FcO2+将二茂铁。TPE‑Fc+具有更大的聚集倾向,产生聚集诱导发光(AIE),青色荧光发生增强。同时,二茂铁氧化过程产生羟基自由基(•OH),破坏了谷胱甘肽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团簇(GSH‑AuNCs),导致GSH‑AuNCs的橙色荧光降低。OPs存在会抑制这一过程,随着浓度的增加,青色荧光减弱,橙色荧光增强,从而实现OPs的可视化检测。此外,使用智能手机对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数值进行识别,建立了RGB标准曲线并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用于OPs残留浓度的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基于三维多孔共价有机骨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97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09629.1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基于三维多孔共价有机骨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三维多孔纳米材料来修饰玻碳电极,实现传感器对铜铅镉的高效检测;用溶剂热法制备的三维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叠加高导电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和强滤过能力的全氟磺酸树脂,通过氨基、羧基和巯基官能团等完成目标物的捕获与富集;将目标离子固定在电极界面,根据电极表面有无目标物存在时的电流信号差值评估其浓度。本发明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可至少重复使用6次,重现性和稳定性高,在节约成本、减小误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装置的开发奠定基础。

    一种同时检测AFB1和ZEN的双靶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920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17351.2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的双靶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引入二硫化钼‑还原性氧化石墨烯(MoS2‑rGO)纳米材料提高工作电极的生物相容性,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运用6‑(二茂铁基)己硫醇(FC6S)和硫堇(Thi)通过纳米金(AuNPs)分别标记AFB1适配体(DNA1)和ZEN适配体(DNA2),构建的双靶标适配体功能化探针通过金硫键固定到电极上,该探针可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不同电位下产生互不干扰的可区分电流峰以实现对AFB1和ZEN的同时检测;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在实际样品检测中获得了满意的回收率。

    一种基于G-四联体的双模式卡那霉素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8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18468.2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检测牛奶中卡那霉素的双模式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利用靶标和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释放游离的互补核酸链(Pr),Pr与挂锁探针在DNA连接酶和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滚环扩增(RCA)产生大量G‑四联体。基于G‑四联体与血红素复合能够改变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效果,实现卡那霉素的视觉检测。基于G‑四联体与亚甲基蓝的强吸附作用,实现卡那霉素的电化学检测,同时在电极表面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颗粒,以增加电活性面积和电导率。本发明利用RCA不仅放大了比色视觉信号,还结合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电化学信号的双重放大,实现了卡那霉素可视化和高灵敏的双模式检测。

    一种检测水质中重金属铅、汞的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97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4246.7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检测水样中铅、汞两种重金属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用于含铅汞水样的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是以纳米银为修饰材料涂覆在玻碳电极表面,利用适配体中巯基与纳米银的Ag‑S键结合、T‑Hg2+‑T结合汞离子、适配体识别铅离子以及外切酶剪切的性质来检测。利用本发明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中铅汞的电流峰值的变化情况判定被检水样中是否含有靶标离子。本发明的优点是:传感器通过外切酶的加入实现对铅离子的循环信号放大检测;传感器通过T‑Hg2+‑T结合汞离子,提高汞离子检测的稳定性;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操作简单;传感器为可重复利用的玻碳电极,可对两种重金属进行分别定性与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一种检测水中铅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9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1204340.2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与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碳化钛和金复合物的导电性、高比表面积,联吡啶钌的π‑π共轭强吸附作用,金和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强催化作用、铅离子自身对适配体的剪切识别作用,构建了一个开关型检测水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本发明的传感器可根据检测结果中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峰值改变判定被检水中是否含有目标离子。本发明的优点是:传感器成本低廉,检测操作简单;可对铅重金属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为其他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提供思路。

    银纳米簇和金钯纳米粒子构建荧光传感器测牛奶中链霉素

    公开(公告)号:CN11545278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54362.7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奶中链霉素(STR)残留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鸟嘌呤(G)碱基调控的发夹式DNA‑银纳米簇(DNA‑AgNCs)合成、核壳金钯纳米粒子(Au@PdNPs)的合成和荧光传感器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发夹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G碱基,以实现发射光谱的红移和DNA‑AgNCs荧光强度的增加。通过种子生长法和沉积法制备Au@PdNPs,Au@PdNPs复合材料不仅解决了钯纳米粒子(PdNPs)在长波长范围内淬灭能力弱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扩大了金纳米粒子(AuNPs)的荧光淬灭范围。所发明的传感器对50‑1250 nM范围内的STR有良好的反应,检测极限(LOD)为18.7 nM。此外,该发明已成功应用于牛奶中的STR检测,表明其在动物源性食品领域的STR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