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7085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380066047.1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 , B60K5/1208 , F16F13/08 , F16F13/106 , F16F13/107 , F16F13/18 , F16F13/10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用于防止在可移动膜中发生气穴现象的减压阀具有:足够的硬度,以避免在正常振动输入期间变形,从而防止泄漏;阀打开容易,从而在异常振动输入期间迅速变形,以便能够大量泄漏。减压阀(33)被一体地设置到被设置在分隔构件(6)中的弹性分隔构件(30),泄漏通道(49)打开或关闭,并防止发生气穴现象。减压阀(33)是新月形的并且在椭圆形可移动膜(31)的外周上彼此面对地成对设置。每个减压阀(33)的新月形状由椭圆弧形的内周侧和弧形的外周侧形成。减压阀(33)的阀长沿长度方向改变,并且在纵向中间部段(P)处最大,纵向中间部段(P)在异常振动输入期间容易变形。朝向纵向端部(Q),阀长减小并且硬度增大,防止正常振动输入期间发生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70856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380066047.1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 , B60K5/1208 , F16F13/08 , F16F13/106 , F16F13/10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用于防止在可移动膜中发生气穴现象的减压阀具有:足够的硬度,以避免在正常振动输入期间变形,从而防止泄漏;阀打开容易,从而在异常振动输入期间迅速变形,以便能够大量泄漏。减压阀(33)被一体地设置到被设置在分隔构件(6)中的弹性分隔构件(30),泄漏通道(49)打开或关闭,并防止发生气穴现象。减压阀(33)是新月形的并且在椭圆形可移动膜(31)的外周上彼此面对地成对设置。每个减压阀(33)的新月形状由椭圆弧形的内周侧和弧形的外周侧形成。减压阀(33)的阀长沿长度方向改变,并且在纵向中间部段(P)处最大,纵向中间部段(P)在异常振动输入期间容易变形。朝向纵向端部(Q),阀长减小并且硬度增大,防止正常振动输入期间发生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667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712374.1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IPC: F16F13/00
Abstract: 液封防振装置,使与第一节流孔与第二节流孔独立,使共振频率更容易控制。在分隔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的分隔构件(11)上设置第一节流孔(14)和弹性分隔构件(30)。在设置在了弹性分隔构件的中央部的受压部(31)下面上一体地突出形成阀部(35),阀部被推碰到作为框构件(40)的底部(46)的上面的阀座部(46a),开闭设置在了底部上的中央开口部(47)。在阀部的外周部与支承壁(44)之间形成第三液室(37),使其与设置在了框构件上的切口空间(48a)连通,形成第二节流孔(50)。第二节流孔经设置在了切口部空间上方的第二开口(25)与主液室连通,经中央开口部与副液室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节流孔的第一开口(24)另外地设置在其内侧,能够缩短第二节流孔。
-
公开(公告)号:CN10416960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80014502.3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 B60K5/1208 , F16F13/10 , F16F13/101
Abstract: 在倒立型液封发动机支架中,控制在中高频带产生的倒立型特有共振中的反共振的峰值和频率。在以副液室(7)在上的倒立型的液封发动机支架中,使绝缘子(8)呈山形向主液室(6)内突出,在形成于其周围的环状凹部(10)内设置阻力体(11)。阻力体(11)相对于衬里层(22)的嵌合凹部(24)插入安装,由肋部(23)弹性支承,借助沿环状凹部(10)向周向流动的液体而可动。在阻力体(11)和绝缘子(8)之间存在调整间隙(12),因液体通过此处而形成倒立型特有共振,但由于阻力体(11)可动,因此反共振的峰值降低,频率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893051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80024587.4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5
Abstract: 有利地进行气穴现象的抑制。在隔开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的间隔构件(11)上设置阻尼孔通路(14)和弹性间隔部(30)。在设于弹性间隔部(30)的中央部的弹性膜部(31)下表面一体地突出形成止挡脚部(35),向框架构件(40)的支承壁(44)的压靠面(47)压靠,在支承壁(44)、弹性间隔部(30)和止挡脚部(35)之间形成第三液室(61),利用释放通路(60),在阻尼孔通路14的主液室(12)侧开口(24)附近开口。压靠面(47)越靠上方越大径化,在过大振幅振动的输入后的负压侧反转时,弹性膜部(31)向主液室(12)产生大的弹性变形时,止挡脚部(35)自压靠面(47)的上部分离,经由释放通路(60)和第三液室(61)连通主液室(12)与副液室(13),通过使工作液流向主液室(12)而减少主液室(12)的负压,抑制气穴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2893051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180024587.4
申请日:2011-05-18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5
Abstract: 有利地进行气穴现象的抑制。在隔开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的间隔构件(11)上设置阻尼孔通路(14)和弹性间隔部(30)。在设于弹性间隔部(30)的中央部的弹性膜部(31)下表面一体地突出形成止挡脚部(35),向框架构件(40)的支承壁(44)的压靠面(47)压靠,在支承壁(44)、弹性间隔部(30)和止挡脚部(35)之间形成第三液室(61),利用释放通路(60),在阻尼孔通路14的主液室(12)侧开口(24)附近开口。压靠面(47)越靠上方越大径化,在过大振幅振动的输入后的负压侧反转时,弹性膜部(31)向主液室(12)产生大的弹性变形时,止挡脚部(35)自压靠面(47)的上部分离,经由释放通路(60)和第三液室(61)连通主液室(12)与副液室(13),通过使工作液流向主液室(12)而减少主液室(12)的负压,抑制气穴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4169609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4502.3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 B60K5/1208 , F16F13/10 , F16F13/101
Abstract: 在倒立型液封发动机支架中,控制在中高频带产生的倒立型特有共振中的反共振的峰值和频率。在以副液室(7)在上的倒立型的液封发动机支架中,使绝缘子(8)呈山形向主液室(6)内突出,在形成于其周围的环状凹部(10)内设置阻力体(11)。阻力体(11)相对于衬里层(22)的嵌合凹部(24)插入安装,由肋部(23)弹性支承,借助沿环状凹部(10)向周向流动的液体而可动。在阻力体(11)和绝缘子(8)之间存在调整间隙(12),因液体通过此处而形成倒立型特有共振,但由于阻力体(11)可动,因此反共振的峰值降低,频率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66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712374.1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IPC: F16F13/00
Abstract: 液封防振装置,使与第一节流孔与第二节流孔独立,使共振频率更容易控制。在分隔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的分隔构件(11)上设置第一节流孔(14)和弹性分隔构件(30)。在设置在了弹性分隔构件的中央部的受压部(31)下面上一体地突出形成阀部(35),阀部被推碰到作为框构件(40)的底部(46)的上面的阀座部(46a),开闭设置在了底部上的中央开口部(47)。在阀部的外周部与支承壁(44)之间形成第三液室(37),使其与设置在了框构件上的切口空间(48a)连通,形成第二节流孔(50)。第二节流孔经设置在了切口部空间上方的第二开口(25)与主液室连通,经中央开口部与副液室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节流孔的第一开口(24)另外地设置在其内侧,能够缩短第二节流孔。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592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280025750.3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IPC: F16F1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 , F16F13/106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双共振类型的液封式防振装置,该双共振类型的液封式防振装置不设置怠速孔和对怠速孔进行开闭的阀机构等,仅由阻尼孔和带脚部的可动膜产生2个共振。在对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进行分隔的分隔构件(11)上设置阻尼孔(14)和弹性分隔部(30)。在设在弹性分隔部(30)的中央部的可动膜(31)下表面一体地突出形成脚部(35),脚部(35)被垂直地推碰到作为框构件(40)的底部(46)的上表面的限位面(48)。在脚部(35)的外周部与支承壁(44)之间形成第三液室(50),如将脚部(35)的下表面(38)推碰到限位面(48)则将第三液室(50)密闭,封闭工作液,提高内压。如脚部(35)从限位面(48)离开则第三液室(50)被向副液室(13)开放,工作液从第三液室(50)流出。此流出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使共振发生,相对于由阻尼孔产生的第一共振使与其不同的第二共振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592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5750.3
申请日:2012-05-22
Applicant: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IPC: F16F1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 , F16F13/106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双共振类型的液封式防振装置,该双共振类型的液封式防振装置不设置怠速孔和对怠速孔进行开闭的阀机构等,仅由阻尼孔和带脚部的可动膜产生2个共振。在对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进行分隔的分隔构件(11)上设置阻尼孔(14)和弹性分隔部(30)。在设在弹性分隔部(30)的中央部的可动膜(31)下表面一体地突出形成脚部(35),脚部(35)被垂直地推碰到作为框构件(40)的底部(46)的上表面的限位面(48)。在脚部(35)的外周部与支承壁(44)之间形成第三液室(50),如将脚部(35)的下表面(38)推碰到限位面(48)则将第三液室(50)密闭,封闭工作液,提高内压。如脚部(35)从限位面(48)离开则第三液室(50)被向副液室(13)开放,工作液从第三液室(50)流出。此流出产生的工作液的流动使共振发生,相对于由阻尼孔产生的第一共振使与其不同的第二共振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