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翻盖、尤其是机动车后舱盖的毛坯开口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4867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3652.4

    申请日:2012-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10/00 B60J5/107 B60J10/80 Y10T29/49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翻盖、尤其是机动车后舱盖的毛坯开口的密封装置,其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外壁部件(5、6)的盖外壁(2),所述外壁部件在相面对的周边壁区域上分别具有一个向内弯曲的边缘区域(7、8),所述边缘区域彼此连接。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壁部件(11)的盖内壁(3),该内壁部件与外壁部件(5、6)的弯曲的边缘区域(7、8)间隔开地与盖外壁(2)的至少一个周边区域(9、10)连接并且在外壁部件(5、6)的弯曲的边缘区域(7、8)中与盖外壁(2)一起形成间隙(1)。间隙填充件在盖外壁(2)与盖内壁(3)连接之前送入封闭位置中,所述间隙填充件在盖外壁(2)与盖内壁(3)连接之后单独或与间隙密封结构一起密封间隙(1)。

    用于翻盖的毛坯开口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4867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80033652.4

    申请日:2012-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10/00 B60J5/107 B60J10/80 Y10T29/49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翻盖、尤其是机动车后舱盖的毛坯开口的密封装置,其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外壁部件(5、6)的盖外壁(2),所述外壁部件在相面对的周边壁区域上分别具有一个向内弯曲的边缘区域(7、8),所述边缘区域彼此连接。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内壁部件(11)的盖内壁(3),该内壁部件与外壁部件(5、6)的弯曲的边缘区域(7、8)间隔开地与盖外壁(2)的至少一个周边区域(9、10)连接并且在外壁部件(5、6)的弯曲的边缘区域(7、8)中与盖外壁(2)一起形成间隙(1)。间隙填充件在盖外壁(2)与盖内壁(3)连接之前送入封闭位置中,所述间隙填充件在盖外壁(2)与盖内壁(3)连接之后单独或与间隙密封结构一起密封间隙(1)。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3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680023642.0

    申请日:2016-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枢转的后盖,后盖包括第一后盖元件和布置在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第一后盖元件具有能绕布置在车身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枢转地支承的第一区域和与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在该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第二后盖元件具有能绕第二枢转轴枢转地支承的第一区域和与其第一区域相反的第二区域,该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身的下部区域上,并且在第二枢转轴处存在第一后盖元件与第二后盖元件之间的枢转角度,枢转角度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朝向第一后盖元件的正转动方向,第二后盖元件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布置成负的枢转角度,枢转角度的数值在第二后盖元件未枢转的状态下大于在第二后盖元件枢转的状态下。

    可枢转的机动车后盖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11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3642.0

    申请日:2016-04-21

    Abstract: 为了改善在为机动车(5)装载时的舒适性,所述机动车具有包括第一后盖元件(10)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后盖元件上的第二后盖元件(20)的可枢转的后盖(1),其中,第一后盖元件(10)具有第一区域(12),该第一区域能绕布置在车辆车身(30)的上部区域内的第一枢转轴(14)枢转地支承,第一后盖元件(10)具有与其第一区域(12)相反的第二区域(16),在该第二区域上布置有第二枢转轴(18),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第一区域(22),该第一区域能绕第二枢转轴(18)枢转地支承,第二后盖元件(20)具有与其第一区域(22)相反的第二区域(24),该第二区域能闭锁在车辆车身(30)的下部区域上,并且在第二枢转轴(18)处存在第一后盖元件(10)与第二后盖元件(20)之间的枢转角度(β),所述枢转角度具有从第二后盖元件(20)朝向第一后盖元件(10)的正转动方向,规定:第二后盖元件(20)相对于第一后盖元件(10)布置成负的枢转角度(β),所述枢转角度的数值在第二后盖元件(20)未枢转的状态下大于在第二后盖元件枢转的状态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