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硫酸铝腐蚀高强度管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65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093002.4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硫酸铝腐蚀高强度管道,其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耐蚀层和基层,其中耐蚀层至少位于管道内壁,耐蚀层含有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此外还含有质量百分比如下的下述化学元素:0<C≤0.08%;Si:0.3~0.6%;Mn:0.5~2.0%;Ni:11.00~13.00%;Cr:16.50~18.00%;Mo:2.00~3.00%;N:0.02~0.2%;Cu:0.01~0.3%;且满足:Cr+3.3×Mo+16×N+10×Cu≥26.0%。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管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制备耐蚀层板坯和基层板坯;(2)组坯;(3)加热和轧制:加热温度为1150~1200℃,控制轧制总压下率不低于90%,终轧温度不低于920℃;(4)卷取:水冷后,控制卷取温度为500~620℃;(5)热轧卷表面处理;(6)制管。

    一种纯水浸润式浸泡腐蚀实验夹具及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608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0222758.8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水浸润式浸泡腐蚀实验夹具,包括纯水浸润装置、设于纯水浸润装置内的纯水储纳空间、设于纯水浸润装置上的样品紧固装置,纯水储纳空间内储纳纯水并用于容置样品,且在纯水浸润装置与样品接触部位的缝隙处设置至少一层高纯水扩散阻挡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该夹具的实验装置。通过纯水浸润的办法解决了样品与其它材料接触部位的缝隙腐蚀问题,解决了长时间浸泡过程中溶液污染纯水、纯水稀释溶液等问题,屏蔽了浸泡腐蚀试验中样品边缘效应的影响,适用于常压下100℃以内腐蚀介质中金属材料的浸泡腐蚀试验。

    高成型性冷轧超高强度复合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495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10108443.6

    申请日:2017-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成型性冷轧超高强度复合钢板,其具有作为中间基层的高强碳钢层以及单面地或双面地通过轧制复合复合于高强碳钢层表面的复合表层,所述复合表层为软钢碳钢层。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所述的高成型性冷轧超高强度复合钢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述的高成型性冷轧超高强度复合钢板采用高强度的中间基层,通过轧制复合从而具有更多组织特征,不同组织的合理分布使得钢板较单一组成的钢材料具有更优的性能,在延伸率和冷弯性能上表现优良,其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其延伸率≥5%;90度冷弯性能表征参量R/t≤2,其中R表示弯曲半径,t表示板厚。

    一种消除钢板热轧过程镰刀弯缺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51838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010523173.3

    申请日:2010-10-27

    Abstract: 一种消除钢板热轧过程镰刀弯缺陷的方法,涉及轧件加工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没有从根源上控制缺陷的产生以及需要优化设备的问题,本方法是基于稳定轧制的工作辊挠曲条件,针对钢板热轧过程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在成形轧程、展宽轧程、精轧轧程中分别设计轧制规程,以稳定轧制的工作辊挠曲作为约束条件,增大工作辊挠曲加强轧件对中,减轻甚至消除轧件的轧制中心线偏离问题,从而达到消除镰刀弯缺陷的目的,同时兼顾产品的板形,最终得到尺寸形状均满足实际要求的热轧钢板。本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基于缺陷检测调整工作辊倾斜或优化设备结构的模式,从根源上控制镰刀弯缺陷的产生,不需改造设备。

    一种基于模型控制的钢板淬火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881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53607.5

    申请日:2009-06-23

    Inventor: 闫博 焦四海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模型控制的钢板淬火冷却方法,首先根据钢板的元素比例及目标硬度,建立硬度和冷速的相关模型,计算出钢板的目标冷速;再根据目标冷速,利用建立的钢板走速模型计算出钢板走速;利用水量优化模型得到淬火机上下喷水量初始值,利用建立的温度模型得到钢板预测温度分布,从而得到冷速预测分布,如果此分布不满足之前得到的目标冷速,则水量优化模型将重新选择喷水量,直到满足冷速要求,此时的喷水量及钢板走速即为本发明的输出结果。最后,在淬火结束后,还可以通过板形修正步骤对钢板的翘曲进行修正,从而提高相同批次后续钢板的淬火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