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543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47649.4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病害的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历史建筑对应的点云数据并进行分割,得到目标建筑构件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建筑构件对应的病害维度类型并基于病害维度类型对目标建筑构件执行病害识别操作得到对应的病害识别结果;基于目标历史建筑对应的所有目标建筑构件的病害识别结果,确定总体病害识别结果。可见,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历史建筑的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目标建筑构件的点云数据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病害识别结果,进一步得到总体病害识别结果,有利于提高目标建筑构件的病害识别准确性和效率,进而提高目标历史建筑的病害识别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8790.8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连续倒塌试验约束结构及抗连续倒塌试验装置,抗连续倒塌试验约束结构包括:基座底板、两套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两套相对设置的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与基座底板固定连接,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夹紧试验构件,以限制试验构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第二限位组件与基座底板固定连接,第二限位组件用于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夹紧试验构件,以限制试验构件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在抗连续倒塌试验时,试验构件因受到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限位而保持竖直向下移动,降低试验构件因侧移或扭转而发生倾覆的概率,从而提高抗连续倒塌试验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22532.5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扇形钢限位防连续倒塌装配式高强螺栓连接梁柱节点。该设计通过在节点处预埋三组特殊的钢螺纹套筒,并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节点顶部设置角钢以提高构件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节点底部设置扇形限位装置以防止结构后期抗倒塌阶段的二次抗力效应,在承载极限受力时,装配式梁柱节点会缓慢失稳,避免突然破坏和连续倒塌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防连续倒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19283.8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B01D47/02 , C02F1/32 , C02F1/00 , B08B9/087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压电元件的空气过滤装置,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包括水箱、吸附箱、挡板、矩形孔、清洁组件、过滤组件、自动负压吸气组件、齿杆、环形刷环、安装板、扇形齿轮、第一转盘、第一电机、圆形槽和滑杆,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的驱动,可以带动第一转盘的转动,通过第一转盘的转动,可以带动滑杆跟随第一转盘的转动,通过滑杆的运动,可以配合圆形槽,带动扇形齿轮进行往复运动,通过扇形齿轮与齿杆的啮合,可以在扇形齿轮的往复运动过程中带动齿杆的往复运动,进而实现齿杆上的环形刷环在吸附箱内部往复刷洗,可以对吸附箱的内部进行清洁,解决了长时间使用后,不对其进行清理,会导致再次使用时,过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53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2198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表面形态演化规律研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1)采集天然岩体结构面样品,基于相似比理论,确定所述样品的参数配比,以制作类岩石材料;(2)制作与该结构面样品具有相同表面形态和相似力学性质的一组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3)建立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初始三维高程模型;(4)针对所述一组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在相同法向荷载条件下开展最大剪切位移各不相同的直剪试验;(5)建立对应不同剪切位移的所述结构面试样表面几何形态演化模型;(6)基于粗糙度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剪切破坏过程中结构面表面形态演化规律。本发明为揭示剪切破坏过程中结构面表面形态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4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7649.4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历史建筑病害的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历史建筑对应的点云数据并进行分割,得到目标建筑构件的点云数据;确定目标建筑构件对应的病害维度类型并基于病害维度类型对目标建筑构件执行病害识别操作得到对应的病害识别结果;基于目标历史建筑对应的所有目标建筑构件的病害识别结果,确定总体病害识别结果。可见,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历史建筑的点云数据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目标建筑构件的点云数据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病害识别结果,进一步得到总体病害识别结果,有利于提高目标建筑构件的病害识别准确性和效率,进而提高目标历史建筑的病害识别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75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05282.3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木结构健康监测终端设备,包括终端主体、压力支撑组件和塑性带,终端主体上方凹槽内部安装压力支撑组件,两组所述塑性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分别安装有缠绕带一和缠绕带二,所述塑性带包括中部支撑的塑性金属骨架以及塑性金属骨架外侧封装的硅胶套,且在塑性带内部均匀安装有多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支撑组件包括终端主体内部安装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直线位移传感器连接的折叠板以及折叠板铰接的支板。通过该装置可以采集木结构的多项数据用于健康监测;压力支撑组件的设计允许设备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调整和支撑,缠绕带和塑性带的可拆卸和可更换结构,使得设备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结构上。
-
公开(公告)号:CN118653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10372.4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压电式潮流能俘能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压电架,所述压电架的顶部通过转动连接有刚性连接板,所述刚性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该压电式潮流能俘能器,通过安装固定机构,能够对连接杆进行快速且牢固的固定和拆卸,这一设计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维护工作的进行,而且通过其结构的优化,使得操作过程变得异常简便,无需复杂的工具,甚至可以实现无工具快速拆装,大大减少了维护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对装置进行便捷维护,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解决了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61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79155.4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杂组合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跨度复杂组合钢屋盖旋转累积滑移施工方法,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拟定结构旋转累积滑移与局部整体吊装各部分;根据拟定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划分旋转滑移单元部分;根据拟定的旋转滑移部分确定滑移轨道的空间布局,并确定拼装胎架区域范围;依据拟定的空间布局确定支撑架的位置,并于支撑架上安装内滑移轨道和外滑移轨道,确保各轨道中心一致,滑移过程中轨道上的爬行器同步进行同心圆弧累积滑移。本发明应用地面局部结构拼装吊装结合高空定点拼装旋转累积滑移施工技术建设此类大跨度空间组合钢屋盖体系不仅缩短工期,而且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025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02198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岩体结构面剪切破坏表面形态演化规律研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1)采集天然岩体结构面样品,基于相似比理论,确定所述样品的参数配比,以制作类岩石材料;(2)制作与该结构面样品具有相同表面形态和相似力学性质的一组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3)建立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初始三维高程模型;(4)针对所述一组人工模拟结构面试样,在相同法向荷载条件下开展最大剪切位移各不相同的直剪试验;(5)建立对应不同剪切位移的所述结构面试样表面几何形态演化模型;(6)基于粗糙度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剪切破坏过程中结构面表面形态演化规律。本发明为揭示剪切破坏过程中结构面表面形态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
-
-
-
-
-
-
-
-